在最新更新的第32集《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差點領了盒飯。在彌留之際,有這樣一段幻覺中的對白:
張小敬問:將來有什麼打算嗎?
檀棋說:我是一個奴婢,我不需要打算。跟著公子能做大事,有意義,我願意。
張小敬問:你有什麼自己想做的事嗎?你分得清對錯嗎?
檀棋回答:有又怎麼樣?一定沒有公子想的了不起。所以,不想也罷。
張小敬說:只服從命令,不去多想想,你自己的本事就發揮不出來,太可惜了。
檀棋想了想,說:我該像你一樣,做一個不管不顧的登徒子,什麼也不怕,把想做的事做到底。
在我看來,這是整部《長安》最動人的一段臺詞。
因為口碑也因為對「長安」這個詞的幻想,我開始追這部劇。在32集以前, 沒什麼太大的感覺,無論服化道多麼精細、劇情多麼緊湊、盛唐的景象多麼讓人產生民族自豪感、以及中年英雄張小敬、少年鯤鵬李必多麼性感、帥氣,始終不過是男人之間的性幻想與性遊戲。
張口大唐百姓,天下蒼生,「套馬杆的漢子你威武雄壯」?鯤鵬李必、雄心太子、老練何監又與奸詐右相有多少本質的區別呢?僅僅的區別就在於犧牲他人以完成自己心目中的「大義」之時前者比後者多了一些愧疚、遲疑。但什麼是「大義」呢?「大義」是絕對的嗎?
檀,香、淺絳色、木質堅硬。棋,棋子。檀棋,再活色生香也不過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她自己也知道,身為奴,不需要打算,跟著公子可以做大事,有意義。她憑什麼去判斷呢?僅僅因為公子是對下人最好的一個人,公子給了她從小到大在人世間僅有的一些尊重,他是教會她自尊的第一個男人,所以她死心塌地追隨。
那在李必心中,檀棋又是怎樣的存在呢?——「紅顏知己」。李必信她、用她,卻不能「愛」她,因為她是「奴」,李必雖然曾把為奴的契約還給檀棋,但在他心目中,檀棋絕不是將來可以伴自己入宮為相的伴侶對象,無論他再怎麼喜歡她,卻是謹守禮法將她至於千裡之外,而檀棋也絕不敢有非分之想,敬愛他如父兄一般,服從命令而已。
唯有張小敬,這個登徒子,在他眼裡不是奴婢檀棋、也不是所謂的「知己」檀棋,而是「長安城裡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女子」檀棋。
他喜歡她,也知道她也喜歡自己,所以他敢「輕佻戲弄,放肆而為」。他也有顧忌,自己一個死囚,朝不保夕,但又如何呢?此刻的情愛是如此真實。
正是這份純粹而炙熱的情感,喚醒了檀棋內心從來沒有發現過的自己,他教會了她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欲望。一個奴婢竟然能夠擅作主張把張小敬放了,隨後又顧不上主人李必的安危,一路相助於張小敬追查案情,在靖安司被血洗燒毀李必最危險無助的時刻,檀棋並不在場。
這算是作為奴婢的檀棋第一次放任自己的「任性」和「自私」吧,和張小敬在一起才發現,原來人可以活得那麼灑脫肆意,自主而自在。
後來,檀棋為了助李必逃脫被質押在相府,必死無疑,李必讓她對自己說最後一句話。檀棋面無懼色,說:「鯤鵬展翅九萬裡」。她真的理解李必的鯤鵬之志嗎?未必,但是她願意付出生命去支持他,這個給過她最初的善意和尊重的人。這是她非常清晰自主的選擇,所以面對死亡毫不畏懼。
生死關頭,檀棋的主動「獻身」給李必這個理想主義青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他去求太子出手相救,太子不願意冒險去救一個奴婢,李必跪下對太子承諾:「願為奴為役,終身供太子驅使」。李必對檀棋的真實情感這一刻才終於爆發出來。才智超絕、心高氣傲要為大唐拜相的李必,終於發現在他一心維護、追求的宏大禮法世界之上,還有一個更真實、更震撼人心,更有力量的世界。它可以超越性別、超越階級、超越廟堂之上,是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世界。這一刻,理想主義青年小李必開始邁向成熟。
張小敬是一個帶著主角光環的英雄人物,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一開場就死了,但這卻是所有男人都會有的一個英雄夢,也是最容易吸引女性愛慕的英雄夢。追隨英雄、愛慕英雄、奉獻於英雄,似乎感覺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但對於女性來講其實太過恢弘,恢弘到「一定沒有公子想的了不起。」男權意識對女性的壓制就在於此。女性對男人最高理想的認同已經到了忘記自我的地步,這也是在現實生活中,女人普遍愛得卑微,愛得失去自我。
「不去多想想,你自己的本事就發揮不出來,太可惜了。」可能這是整部《長安》最想對女人說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