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人究竟有多痛恨英格蘭人?看看一位名人就懂了

2021-01-08 神評官網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電影《勇敢的心》,但是除了敬佩導演和主人公梅爾·吉勃遜的迷人魅力之外,很多人卻對波瀾壯闊的蘇格蘭起義及其領袖威廉·華萊士知之甚少。事實上,翻開歷史畫卷,歷史上的威廉·華萊士一點不比導演和演員梅爾·吉勃遜遜色。

毋庸置疑,威廉·華萊士是蘇格蘭獨立戰爭的一個標誌性人物,更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不僅蘇格蘭人視其為民族英雄,即使是在不列顛也有好幾座華萊士的紀念碑和塑像。威廉·華萊士死後,正史幾乎刪光了他的所有記載。關於他早年經歷的所有說法都源於後人流傳的口頭文學,找不到可靠的佐證;這也難怪,作為名不見經傳的小貴族家的次子,與家產和爵位無緣,自然沒人刻意記載他的履歷;直到他成為英格蘭人痛恨、追捕的「叛逆」和蘇格蘭人崇敬、效法的偶像,大家才開始收集他的事跡,演繹他的傳奇。

武藝高強 軍事天才

威廉早年的經歷無據可考,不過,按當時的習俗,威廉作為次子應擔任神職。傳說他的一個叔父就是斯特靈附近鄧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師,教授給他拉丁語和聖經箴言,灌輸了自由思想,據說他的劍術和騎射工夫也是在這段時期學的。

傳奇中的華萊士武藝高強,可力敵數人並最終取勝。他能從屢次追剿和血戰中生存下來,相信傳說不虛。但事實並不止於此,華萊士還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顯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但縱橫山林多年的經歷使他作戰經驗豐富,深諳遊擊戰術,懂得收集和利用情報,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部隊,善於利用地形,對攻擊的時機把握得恰倒好處。

嗜血成性 手段殘忍

華萊士的另一面,是嗜血成性、殺人如麻。有一幅畫表現戰鬥中的華萊士,天上日光慘澹,地上濃霧瀰漫,手握利劍的華萊士在遍野的屍堆中逡巡,仿佛餓虎下山,色調陰冷晦暗,氣氛恐怖肅殺。對於英格蘭人給他造成的傷害和侮辱,他都以冷酷的殺戮加倍報復。

起義軍每攻克英軍盤踞的城堡或在野戰中擊敗英軍,都要殺盡包括平民在內的所有英格蘭人及其外國僱傭兵,從不抓俘虜,心情稍好一點的時候會放過婦女、兒童與僧侶。有的時候甚至他的部下都覺得過於殘暴而於心不安,以至於事後跑到主教那裡去懺悔。畢竟他生活在一個以暴易暴的時代,野蠻是生存的需要。徵服者的傲慢侮辱與殘酷鎮壓,多年來你死我活的追殺,已經令復仇之火燒焦了他心裡最後一點仁慈和憐憫。

家恨變國讎 痛恨英格蘭

華萊士對英格蘭人的刻骨仇恨,不僅僅出於對自由的信念,也來自親身感受到的亡國毀家之痛,由家仇而知國恨。1291年,當愛德華一世上演「至尊」鬧劇時,剛正不阿的老馬爾科姆屬於少數拒絕低頭的蘇格蘭人。為了躲避迫害,他帶了長子離家出走,但終於還是被個叫費尼克(Fenwick)的英格蘭騎士殺害於艾爾郡的羅頓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隨母投親,據說就是這段時間他進了教會學校,但不久,就因殺死向他挑釁的英國佔領軍而被通緝,從此浪跡江湖。此後的故事有些像《水滸》,鬥毆、追捕、復仇、死裡逃生,甚至有人說華萊士其實是傳奇俠盜羅賓漢的原型之一。

在遊擊生涯中,華萊士周圍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親族為核心的骨幹力量,他們利用襲擊英軍繳獲的裝備、馬匹和給養武裝自己,不斷壯大。比較可信的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戰鬥。譬如羅頓山伏擊戰。1296年7月,威廉·華萊士率宗族數十人在父兄遇難的羅頓山守株待兔,利用狹路設伏,擊斃仇人費尼克騎士,截獲了他護送的運輸隊。再如夜襲拉那克,華萊士的妻子梅倫死於老愛委派的拉那克郡長荷斯裡格爵士之手。華萊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長的府邸。

拉那克之戰是華萊士命運的轉折點。軍事上,這一戰斬殺英軍240多人,使華萊士聲名大振,激發了飽受壓榨的蘇格蘭下層人民的反抗意識。在他周圍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義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而在此之前,追隨他的不過是數十名親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盜,至多算一支遊擊隊罷了。政治上,華萊士由自發反抗佔領軍的殘暴統治向為光復祖國而戰轉變。前面說過的羅伯特·維斯哈特主教早有發起復國運動之心,但苦於手中無兵,而實力派貴族又只重私利罔顧大義。華萊士義軍的崛起正合他意。主教找到華萊士,勸說他打出了恢復國家獨立、迎請巴裡奧國王還朝的旗號。這一舉措如同範增勸項梁迎立懷王,給了華萊士義軍以政治上的地位和號召力。

華萊士率領義軍連續攻城拔寨,席捲整個北部高地。多加特湖(Loch Dochart),華萊士聯合當地起義軍突襲佔有數量優勢並有偽軍支援的英軍愛爾蘭軍團邁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殲該敵,斬殺了所有愛爾蘭籍俘虜,但對繳械求饒的蘇格蘭俘虜則全部釋放。北方重鎮珀斯,起義軍填平城壕,架雲梯攻入城中,英軍2千人被殺盡。

叛徒出賣 英勇就義

1298年七月,英軍與義軍在法爾科克展開激戰,由於雙方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奮勇作戰的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隻身單騎逃出戰場。華萊士的行動更深地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他頒下嚴令,許以重賞,定要捉拿威廉姆·華萊士歸案,死活不限。然而,在眾多愛國的蘇格蘭人民的幫助和保護下,華萊士數次化險為夷,英王始終未能得逞。1304年八月,由於蘇格蘭人,華萊士信任的夥伴,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隨即押往倫敦。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控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裡克,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華萊士遭到圍觀人群的辱罵嘲笑,人們還紛紛向他投擲腐爛的蔬菜,麵包等,因為他們被告之這個犯人是個罪大惡極的匪徒,叛國者,而且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在遭受了繩勒、刀割、火燒等酷刑後,威廉姆·華萊士被斬首,身子被肢解為四塊,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 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然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浴血奮戰,誓把英國人趕出自己的國土。最終,他們贏得了自由。似乎沒有資料記載華萊士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歡的詩卻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黑死病襲擊英國,蘇格蘭人詛咒:「讓英格蘭人死光吧」
    「聽說英格蘭流行的恐怖瘟疫後,蘇格蘭人認為這是上帝對英格蘭的審判。他們嘲笑敵人,並且詛咒到:『讓英格蘭人死光吧』。蘇格蘭人覺得上帝的審判摧毀了英格蘭,便聚集在塞爾柯克的森林裡伺機進犯。但可怕的瘟疫也走向了蘇格蘭人。不期而至的殘酷死亡讓蘇格蘭人四散奔逃。沒過多久。
  • 奧特本之戰:失敗的夜襲與蘇格蘭人的逆襲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百年戰爭中一場不為人知的夜戰:奧特本之戰。和平的終結北方的蘇格蘭人一直是法國用來牽制英格蘭的重要力量1388年,還處於英法百年戰爭時的英格蘭人,突然發現,他們和蘇格蘭人的停戰協議到期了。
  • 蘇格蘭人表示你們努力打,反正每次都有「吳三桂」!
    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雖然都是大英帝國的臣民,但他們的隔閡很深,當小貝等英格蘭球星在世界盃上傷心欲絕時,蘇格蘭人就高興地好比自己奪了冠,而毒舌的英格蘭人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嘲諷蘇格蘭土包子的機會。在蘇格蘭人、英格蘭人磕磕碰碰的歷史上,每逢英格蘭打內戰,蘇格蘭老鄉總是最開心,因為英格蘭的權貴甚至會花錢請他們到英格蘭搶錢搶娘們。
  • 英國已經統治蘇格蘭300年,為什麼蘇格蘭人對獨立還是戀戀不忘?
    這就導致了他們之間有獨立的傾向,蘇格蘭人從來都不會自稱英國人,威爾斯人也喜歡叫自己威爾斯人,愛爾蘭人也是自稱愛爾蘭人,他們都極力的將自己和「英國人」這個稱呼撇清關係。其中的蘇格蘭獨立傾向最嚴重,時不時的爆發獨立浪潮,讓英國政府不勝其煩。那為什麼蘇格蘭這麼想獨立?
  • 一個改變世界的蘇格蘭人
    而這場革命,與蘇格蘭人離不開關係。宗教改革四巨頭之一約翰•諾克斯就是其中一位。鍾馬田博士更是對其評價甚高,稱其為清教主義創始人。提起約翰.諾克斯,多數人只會聯想起蘇格蘭,認為只有蘇格蘭人該懷念他。如果這樣認為就大錯了。到過日內瓦,見過「宗教改革四巨人」紀念碑的人,一定會留意到約翰.諾克斯的名字也在其中。他的名字,與可敬的加爾文、法雷爾等同列。
  •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糾葛
    在古代記載中,凱爾特人被描述為「身材魁偉、長顱白肌、金髮碧眼的壯漢」,打起仗來不要命。蘇格蘭人就是凱爾特人的後裔,與愛爾蘭人、威爾斯人同一個祖先。英格蘭人出現就要晚得多,約公元前55年,愷撒率領羅馬軍團徵服了不列顛,統治四百年之後主動撤了,以後再沒回來,只留下了基督教在島上薪火相傳。
  •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糾纏
    但了解過蘇格蘭的歷史才發現,這種認識錯得離譜,他們不是親兄弟,歷史上並非一個國家,而且千年來戰事連綿不斷,蘇格蘭一直處在英格蘭的入侵陰影之下。蘇格蘭人是不列顛島原住民不列顛島有人類居住的痕跡要追溯到萬年以前。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島上活動的是凱爾特人。
  • 蘇格蘭:被強勢英格蘭統治,如何保存和發揚自己獨特的文化?
    只是,早就已經喪失了獨立國家地位的蘇格蘭,究竟是如何在其他文化,尤其是英格蘭文化的強勢圍攻下,做到這一點的呢?一直到大約17世紀,一些當地的製造商和織工們才開始使用不同的格子圖案來區分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使格子呢(tartan)慢慢具有了除「混搭時尚」以外的區分氏族和群體認同的作用。▲蘇格蘭的格子圖案有非常多種。在以前,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會記錄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每種格子圖案都代表著一個家族或者是一位皇室成員。
  •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直到十一世紀時,蘇格蘭才演變為英格蘭那樣的封建國家。1018年,蘇格蘭王國擊敗諾森布裡亞王國,奪取了其北部的洛錫安地區。此舉對後世蘇格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邊界固定在現今的位置,而且還使得蘇格蘭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凱爾特人國家。盎格魯人已經在洛錫安地區居住幾百年,這裡被併入蘇格蘭後,成為整個王國土地最肥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蘇格蘭的首都愛丁堡也坐落在這裡。
  • 英格蘭和英國的區別 英格蘭和英國如何區分
    提起英格蘭的時候,大家肯定想到的是英國。但實際上,「英格蘭就是英國」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英格蘭和英國還是不一樣的。那麼,英格蘭和英國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看吧!  英格蘭和英國的區別  1、定義不同: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一個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北愛爾蘭這四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組成。
  • 英格蘭王國比蘇格蘭王國強大得多,最後為何是蘇格蘭吞併英格蘭?
    」,並且有各自的朝代更替。約翰一世的尋求英格蘭王國的幫助是引狼入室的行為,四年後的公元1296年,英格蘭王國的金雀花王朝突然出兵攻打蘇格蘭王國,把蘇格蘭王國短短4年國祚的巴裡奧王朝滅掉,並生擒了國王約翰一世,至此英格蘭王國完全吞併了蘇格蘭王國。不過英格蘭王國對蘇格蘭王國的統治不穩固且不得人心,原蘇格蘭王國貴族羅伯特一世領導蘇格蘭人反抗英格蘭王國,並取得了輝煌戰果。
  • 名人誕辰: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一一加裡·內維爾
    名人誕辰: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一一加裡·內維爾加裡·亞歷山大·內維爾,1975年2月18日出生於英格蘭貝裡,是一位己退役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加裡·內維爾身高1.80米,球場位置是右後衛。他曾與前國家隊隊長貝克漢姆組成了一對互助攻守的右路組合。
  • 鳳凰知道丨蘇格蘭為什麼要跟英格蘭「鬧離婚」?
    哈利·波特風潮席捲全球,所有青少年都在感受濃濃的英倫風情,可是,J.K.羅琳是蘇格蘭人。眼下最火的是《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BBC新拍版本,原著作者柯南·道爾,蘇格蘭人。這一切的不同,還要從700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說起。歷史上,在英格蘭經歷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之後,從凱爾特人,到羅馬人,到盎格魯、薩克遜人,英格蘭人逐漸形成自己的國家。
  • 蘇格蘭在歷史上為何總是打不過英格蘭?
    這也是為什麼蘇格蘭在歷史上屢屢被英格蘭人暴打的原因。不僅人口偏少,文化、經濟和社會結構都比英格蘭要落後一拍。但隨著入侵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崩潰,尤其是諾曼人的下一波徵服造成的中間期。蘇格蘭人突然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們成功南下,將原本屬於英格蘭東北部的一些土地佔據。今天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及其周圍的所謂低地地區,就是在這個時期併入蘇格蘭的。以至於當地人在封建時代,還長期以蘇格蘭國王治下的英格蘭人自居。
  • 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人及英國人
    羅馬帝國崩潰之後,來自丹麥(日德蘭)半島南部(盎格魯人、朱特人)和鄰近地區(今德國北部下薩克遜地區的撒克遜人)的日耳曼人入侵了英格蘭,居住在此的凱爾特人被同化、消滅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凱爾特人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人(諾曼人源自維京人,維京人源自日爾曼人)徵服了英格蘭,隨後他們也融入了盎格魯-撒克遜人中。
  • 蘇格蘭史|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擺著什麼?
    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有什麼菜?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奢侈的問題。在18世紀,蘇格蘭人曾有很長時間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很多蘇格蘭高地人遠走北美,其實只有一個目的——覓食。
  • 《蘇格蘭人》王、李兩譯本的差異及其原因分析
    作為一位愛國者,他用詩行緬懷昔日的英烈,號召後來的仁人志士。《蘇格蘭人》是彭斯所作愛國詩中最著名的一首,該詩表達了他對蘇格蘭的熱愛,對自由和民主的嚮往。通過對比分析《蘇格蘭人》的兩個漢譯版本,對譯者的譯詩主張及翻譯策略進行闡釋,旨在分析時代背景對譯者的影響,以及不同時期愛國情懷的傳達方式。
  • 趣知識;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人及英國人
    羅馬帝國崩潰之後,來自丹麥(日德蘭)半島南部(盎格魯人、朱特人)和鄰近地區(今德國北部下薩克遜地區的撒克遜人)的日耳曼人入侵了英格蘭,居住在此的凱爾特人被同化、消滅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凱爾特人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人(諾曼人源自維京人,維京人源自日爾曼人)徵服了英格蘭,隨後他們也融入了盎格魯-撒克遜人中。
  • 西方史:論諾曼人入侵英格蘭期間對蘇格蘭民族的影響
    引言在諾曼人入侵英格蘭期間,蘇格蘭的民族分裂現象已經幾乎消失;唯一的分歧存在於講蓋爾語的蘇格蘭高地人和住在南部平原地區的蘇格蘭低地人,也就是條頓人後裔之間。 低地蘇格蘭人在血統上其實和英格蘭人更為親近,他們的語言可以同時被英格蘭人、丹麥人和日耳曼人聽懂。他們雖被叫作蘇格蘭人,卻與英格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十堰當代兩位名人:一位是空軍中將,一位是院士,值得十堰人驕傲
    讓這樣的城市起死回生,辦法並不多。位於華中核心的鄂西城市十堰,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也許這座城市的命運,也是整個湖北地級市集團的縮影。十堰市武當山當然十堰市自古至今名人也很多,《詩經》的主要採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