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調查|交6.8萬保你拿到好offer?起底應屆生求職機構「生意經」

2021-01-1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小星 見習記者 劉俏言

你願意為了找工作,交上一筆巨額「學費」嗎?

2020年秋招季陸續開啟,市面上1000多家求職機構,近9成都推出了「保offer計劃」。動輒1萬到10萬不等的價位,卻能吸引大量學生報名,他們把求職時的焦慮和迷茫,「外包」給求職機構。

這個計劃中,簡歷可以被潤色,實習經歷可以被填充,應聘可以被內推,最終能確保學生在畢業之前拿到一份offer。看起來,只要捨得砸錢,就會有「工作」從天而降。但事實上,中間到底有什麼套路,只有求職機構自己清楚。

被「保offer計劃」坑了一把的趙巖,在秋招最寶貴的時間,卻走上維權之路;曾經的求職導師於彤,看過太多草率的指導,愈發謹言慎行;而有8年職前教育銷售經驗的王涵,看透內幕後,徹底離開這個行業。

交了錢真能確保offer嗎?「保offer計劃」的水究竟有多深?在多家求職機構的內容製作、銷售、導師的口中,錢江晚報·小時記者試圖拼湊出,數萬元保offer計劃背後,求職機構的「生意經」。

「保offer計劃」

目標最早指向國外頂尖留學生

Offer可以「買」來嗎?在某些求職機構的銷售口中,完全可以。

「簡歷不夠優秀?我們來替你潤色包裝;擔心沒有實習經驗?給你介紹遠程實習;怕筆試面試過不了?給你提供海量題庫和一對一模擬面試;擔心對行業不了解?我們有行業的資深導師和你每天溝通。總之,在求職的每一步,都能讓你有飛躍,最終保證你拿到心儀的offer……」

提供這樣求職服務的機構,被稱為職前教育培訓公司。在「IT桔子」上搜索「職前教育」這個新興行業,刨除混淆概念的公司,符合精準定義的職前教育公司,有一千多家。

2014—2016年,職前教育機構瘋狂增長。第一批職前教育機構,如「職業娃」、「職優你」、「愛思益」、「小灶能力派」等等,現在還依舊活躍在市場上,是大學生群體內較為知名的求職機構。

隨著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求職焦慮上升,大量腰部求職機構,得以有空間搶奪分食剩下的學生市場,所謂「保offer計劃」,也應運而生。

國內最早一批做求職銷售的王涵告訴錢江晚報·小時記者,「保offer計劃」,起初是主要面向國外頂尖留學生提供的服務方案。國內的秋招季,相對國外的畢業時間要早一些,在線上面試還沒有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幫助留學生精準獲取各個企業的招聘時機,找準對應策略是服務的主要內容。

在某職前教育業內人士的觀察中,報名「保offer計劃」的學生,有60%—80%都是海歸研究生,且名校居多。留學生相對家庭富裕,對於他們來說,花4萬元左右來彌補信息差,不算吃虧。

但隨著各家機構競爭的不斷加劇,從提供服務到給出承諾,「保offer計劃」的海口越誇越大。某求職機構銷售提到,現在的「保offer計劃」,試圖給學生營造一種「花了錢就能找到工作」的感覺,這也是順利銷售的關鍵。

花數萬入坑求職

只為在秋招「買」一個好工作

對應屆生來說,秋招是極為難得的機會,參與的大企業多,就業機會多。一旦錯過秋招的三個月,明年的春招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企業數量極少,且還要和考研失敗的人競爭。萬一再錯過春招,學生就會徹底失去應屆生身份,和其他有工作經驗的人一起競爭社招,能夠錄取的概率不言而喻。

張敏差一點就報名了這個計劃。她在國內TOP10的重點大學讀經濟學,雖然成績不在上遊,但也不算差。隨著2020屆畢業生的秋招陸續開始,張敏試著投了幾家網際網路大廠的提前批招聘,結果石沉大海。

張敏有些頭疼。她關注了不少求職公眾號,想拿到某篇推文中所說的「2020屆秋招最全投遞時間表格」,但這需要先轉發推文再進群。

群裡的「求職小助手」,一開始還在發一些企業的秋招信息,幾天之後,「雅詩蘭黛集團內推名額僅剩1位」「行業名師一對一輔導簡歷」……每一條信息都誘惑著起初只想「免費改簡歷」的張敏,於是,她點開「資深求職老師」小馬的微信。

隨後,張敏被單獨拉到一個小群,群名就叫「張敏的求職規劃群」。小馬老師簡單分析了她的簡歷之後,強調說:「你的資歷是很優秀的,只要再去包裝一下,加上全程輔導,一定會拿到網際網路大廠的offer。」

張敏還沒反應過來,一張「保offer計劃」的長圖發了過來。「拿不到offer全額退款」「尾款付入職第一個月工資的20%」「海量網際網路崗位內推名額」……每一樣服務,都打到了她的心坎上。

報名費六萬八,張敏有些心動,但最終還是因為價格高於承受而止步。「如果價格在4萬左右,我真的就買了。」她說。

但真正交錢的人不在少數。某求職機構的銷售顧問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透露,秋招前後,他所就職的銷售機構的營業額在300萬左右,一個月就能收80多名學生。其中轉化率最高的,就是畢業100天到200天、仍然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

幾千套餐&上萬套餐

不滿退費率少則70%以上多則全部

秋招如此重要,花錢搶先手自然是一部分學生的最佳選擇。可問題在於,上萬元的求職套餐,真的會讓人拿到夢寐以求的工作嗎?

趙巖是上海一所普通大學的學生。在秋招之前,她們全班同學被輔導員留下,強制要求聽某培訓機構前來推銷的就業宣講課。「如果花錢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找到個世界500強工作還是很好的。」她想。

趙巖沒有選擇很高價位的套餐,選了一檔幾千塊左右的。她們全班連同隔壁學院的學生,基本都報名了。接著,她們被拉進一個400多人的分群,有老師每天在群裡發實習消息。平時周末,培訓機構老師會來學校講求職課,但是內容「無外乎都是百度上能夠找到的。」

「類似從象牙塔到金字塔這種課,我聽了有什麼用呢?我連工作都沒有,我為啥要學怎麼轉變心態?」趙巖有些不理解。

讓她更憤怒的是,群裡的實習消息沒發多久就斷掉了。帶她們的老師變得很忙,投簡歷要自己投,接到面試通知問老師怎麼準備,老師在面試結束之後才回她。直到秋招尾聲,她也沒有拿到一份offer。

班上的20多個同學情況基本類似。他們認為,這些所謂的老師,並沒有提供專業的服務,「保offer」更是無稽之談。於是班長牽頭,幾個學生鬧到了公司的總部,但是班長遭到威脅:再鬧,就拉入企業黑名單,永不錄用。學生們很害怕,雖然過後發現,這個威脅也是扯談。

臨近春招,本就為了找工作焦頭爛額的學生們,也疲於應付求職老師的扯皮。趙巖說,雖然最後20多個人拿到退款,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最後找到的工作,也與機構毫無關係。

那麼購買更昂貴的高價套餐,會不會得到更好的服務呢?

求職機構並不願意公開相關數據,但王涵向記者透露,報名「保offer計劃」套餐的學生,保守來說,退費率有70%以上,但即便靠剩下的3成,也可以維持公司的運轉。因為只要有學生籤單,對於公司而言就是一本萬利。

虛假內推&遠程實習

每一個環節都有滿滿的獲利套路

「這一行水太深了,」王涵說。如今,他已徹底離開這個行業。

楊柵曾在一家腰部求職機構實習了一年,做內容生產的線上課程,主要就是職前的培訓課。她坦言,所有的視頻內容,就是在百度上搜兩三篇文章,進行整合和洗稿,再轉化成視頻。

這一年,楊柵看到最多的,是每天黑板上的「戰報」,今天籤了多少個學生,有沒有達到指標。接連幾個月,她一口氣做了400多個視頻,放到公司的網站上做「知識付費」,直到後來「找不到素材可抄」。

「我們公司那些輔導求職的老師學歷都很差,你在網上看到的導師履歷全都真假摻半,一件小事能給吹得很大。」她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公司宣傳上說的,那些通過「保offer計劃」拿到名企offer的學生,有99%都是假的,連名字都是他們現編的。

至於學生最在乎的內推名額,「水分」就更大了。「很多所謂的內推,都是員工利用自己的人脈進行的。比如說,他們認識某公司的HR,把簡歷發給HR就叫內推了。更有甚者,或者壓根就不認識HR,直接在網上找HR的聯繫方式打電話過去;還有些內推名額,甚至本來就是企業自己放出來的,但是被求職機構直接拿來宣傳是自己的渠道。」王涵透露。

王涵覺得,學生求職規劃應該儘可能提前,「市面上有很多找實習的平臺,例如實習僧、刺蝟等等,如果因為課業繁忙或者城市沒有好的實習機會,還可以去選擇JobReady最職前和Insidesherp這樣的虛擬實習,有了對目標崗位的體驗,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麼。」但一些奔著給簡歷增光添彩的「名企遠程實習」、「企業資深導師帶隊」,卻成了獲利的好機會。

曾經在澳洲知名金融機構就職的尼克,也曾是企業資深導師的一員。起初,他只帶一個學生,帶三個月。後來培訓機構和他商量,「老師,我一個月給你送三個學生,你就稍微帶一帶,我們可以長期合作。」尼克有點懵,一個月,能學到什麼實用的東西呢?

這樣的「遠程實習」生意,事實上已然成為一門灰色產業。企業員工給出報價,機構把報價翻三到十倍給到學生。員工向單位申請一個實習生能賺到外快,機構從中拿差價,而學生則收穫了一份名企實習的經歷,「至於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有些學生並不在乎,他們只想買一份經歷,給簡歷添一筆。」王涵拿出一份企業導師的報價單說道。

通常,王涵他們會找一些販賣信息的機構合作收簡歷,一張簡歷9到10塊錢,然後再一一打電話過去。為了讓學生籤單,很多銷售會空口許下根本完成不了的承諾。而這樣的承諾,會導致學生實際拿到的offer和期望上的落差。

如今,網上出現大量對保offer計劃的吐槽和討論,機構需要再花巨款去寫好評、刪貼,獲客成本進一步提高,形成惡性循環。王涵說,因此,即便應屆生數量連年增高,但求職機構的淨利潤卻一直在縮減,行業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尷尬階段。

但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有4年大學生職前教育經驗的於彤坦言,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懶」,覺得交了錢就萬事大吉,「培訓機構存在的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學生如何看待培訓機構。」她感受過,在迷茫和焦慮中的學生,因為交了錢,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逼著導師給他們「最好的」方向。

「但凡抱著『買』工作心態的學生,100%是找不到心儀工作的,最後能找到工作,仍然要靠學生自己。」於彤說。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華訊投資:「保offer」職前輔導課退費局,該怎麼破?
    華訊投資發現,每一年的秋招、春招季各大院校以及高校學生的手機朋友圈、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都難逃一個怪象:逐步增加的求職輔導機構廣告,刷屏的保offer宣傳語。引起華訊投資關注的是:刷屏的保offer廣告,沒過多久「退費」一詞蹭上熱搜,「保offer」職前輔導課何故遭遇退費?不妨和華訊投資一起一探究竟。
  • 2020年第六屆大型應屆生求職分享會嘉賓邀請函
    從2015年至今,金融小夥伴已連續成功舉辦5屆應屆生求職分享會,參與求職分享會嘉賓總計超500人,參與人數達5萬+人。嘉賓均為當年畢業的學長學姐,並成功獲得知名券商投行、券商研究所或國有銀行總行等核心崗位的offer。通過及時、真實的求職經驗分享,為職業規劃仍然迷茫、校招不知如何準備的學弟學妹們,提供最有效、最有價值的求職幫助。
  • 「年薪15萬是白菜價」 網易、字節跳動等大廠成95後求職「圍城」
    這家連續三年蟬聯投遞熱度榜首的網際網路大廠,今年一共收到來自全球6000多所高校的15萬以上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簡歷。作為網際網路大廠的代表,字節這份數據報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應屆生對於網際網路的求職熱情。在他們看來,網際網路依然是應屆生最好的去處。拉勾網去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71.63%的畢業生認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 21屆校招應屆生Offer薪資曝光:年薪35萬,倒掛老員工是常態?
    年薪在16萬到36萬之間,不過只有兩個崗位,不足以進行比較,而且百度給股票期權,之前也是出了名慷慨的。招聘網站上的數據如此,那麼求職者本身的反饋呢?我們還調查了匿名應屆生薪資爆料社區offershow。
  • 大學生求職的網際網路「圍城」:大廠被神化了 但也更吸引人
    這家連續三年蟬聯投遞熱度榜首的網際網路大廠,今年一共收到來自全球6000多所高校的15萬以上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簡歷。作為網際網路大廠的代表,字節這份數據報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應屆生對於網際網路的求職熱情。在他們看來,網際網路依然是應屆生最好的去處。拉勾網去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71.63%的畢業生認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 不花個幾萬塊,我連校招面試都進不去
    這種謹慎節儉代表了大部分應屆生求職者的狀態。應屆生求職網發布的《大學生畢業求職成本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指出,33.22%的應屆生通過自己在大學期間打工獲得求職資金,39.63%的學生從父母處獲得額外的求職費用,而25.03%的學生在用平時的零花錢來支出求職的花銷。無論是父母支援還是自食其力,offer總是未知數,花出去的錢都有可能打水漂。
  • 競品分析 | 實習僧、應屆生求職、拉勾網(APP)
    TOP2招聘平臺之間差異保持在1萬分鐘左右,整體平均保持在5萬分鐘/月。以 前程無憂為例,受疫情影響春節後數據雖有上漲但6月的數據超過了春節後為上半年的峰值。,他們比較期望的求職周期通常是在3周左右,其中3周內的佔比達到28.8%,2周內的佔比達到28.7%,一個月(4周)內的佔比達到25.8%.
  • 疫情求職困境下,維識科技計算機專業應屆畢業生斬獲20k薪資offer
    即便如此,維識教育科技學員張俊仍獲得國內多家大型企業青睞,最終鎖定深圳某銀行信息技術崗offer,薪資20k,可喜可賀!在874萬應屆生求職困境下成功突圍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 關於三方協議,應屆生應該注意什麼?
    上期直播,我們應屆生求職網請來了兩位大咖人物,一位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蘭叔,令一位是擁有多個頭銜的漆明老師。(看完老師的介紹,我直呼好傢夥!優秀!)」主持(蘭叔):「同學們在求職過程中還在對比offer,有某一家企業比較著急的讓給到三方協議,這種情況,你的建議是什麼?
  • 應屆生求職壓力太大?尼格買提、龍洋攜手BOSS直聘「帶企業」
    面對無限延期的寒假,874萬高校應屆生們也慌了神,疫情當頭棒喝,畢業迫在眉睫,就業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應屆生求職壓力太大?尼格買提、龍洋攜手BOSS直聘"帶企業"  面對這個問題,當下知名招聘平臺,也是最受"網際網路人類"的年輕一代歡迎的BOSS直聘挺身而出,聯合央視新聞推出了"職"為你來大型校園招聘直播公益行動,帶來了"線上校園招聘會",針對應屆生提供優秀崗位。
  • 909萬2021屆求職大軍挺進戰場 「後疫情」就業季來勢洶洶
    苑立偉/攝(新華社發) 交 織874萬與909萬「有時候出去面試都要提著一口氣,告訴自己一定要挺住,心裡默念好多遍加油加油……」林子(化名)是2020屆畢業生,本科和碩士都就讀於華北一所「211」高校。
  • 909萬2021屆求職大軍挺進戰場,「後疫情」就業季來勢洶洶
    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觀察到,當近千萬的大學生湧入求職市場,每一個畢業生都為避免受到疫情衝擊而早早作好了求職準備。
  • 2021屆應屆生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Synet求職教你如何應對
    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兩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發展創業投資,增加創業擔保貸款。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
  • 想要令人心動的offer,你的求職錦囊夠用嗎?
    律政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正在播出,該節目講述8名律所實習生經歷為期一個月的律所實習生活,爭奪兩個律所轉正offer的故事。帶領觀眾走進看似熟悉實則相對陌生的領域,看帶著青春與夢想的年輕人在職場裡綻放。
  • BOSS直聘:應屆生平均招聘薪資5300,深圳應屆生求職率領跑全國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羅曼2020年874萬高校應屆生的平穩就業是一項重大挑戰。受國內和國際疫情影響,今年企業招聘節奏被打亂,各行業的發展格局呈現出明顯差異,對不同專業的應屆生青睞程度不一樣。7月8日,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2020年高校應屆生專業就業競爭力報告》,圍繞市場面向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變化、不同專業就業競爭力、就業通適度、重點城市應屆生本地求職率等方面展開探討。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企業對應屆生的平均招聘薪資為5312元,較2019年同期降低2.4%。
  • 在家也能拿offer!快看湖北高校求職達人網絡面試秘籍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後,王小龍梳理了一個面試提綱,包括崗位需求、自身能力、學習情況和求職意願等,做到「胸有成竹」。王小龍準備的面試提綱每天充電4小時以上,看了3本專業書求職不能打無準備的仗。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大四學生鄧健楊, 為網絡求職成功,看了3本專業書。上學期的秋季招聘會時,鄧健楊因為在準備研究生考試,沒有拿到心儀的offer。1月份寒假回家後,他就開始為春季招聘會做準備,每天充電4到6小時。2月21日,他向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投遞了簡歷。
  • 安永50%的offer發在SLP項目上?如何申請?
    對於應屆生來說,四大有著其他平臺無法撼動的優勢:有著非常成熟的培訓體系、四大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跳板、不設定專業限制等等。答案是:A>B>C>D>E可能大家了解的企業招聘更關注秋招,但對於四大的秋招,根據2018-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錄取率在6%-8%左右。
  • 哪些情況下會先背調後發offer?
    近期,很多人談論到「背調」,這關係到求職者是否能成功入職企業工作,而許多求職者對於求職過程中是會先做背調,還是先發offer一無所知。深圳獵頭公司就「哪些情況下會先背調後發offer」這個問題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某應屆生喜獲頭條offer,被告知工資後吐槽:還有這種操作?
    某應屆生喜獲頭條offer,被告知工資後吐槽:還有這種操作?又到了一年校園招聘的季節,各位應屆生為了拿到不錯的offer,也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應屆生拿到了幾個網際網路大公司的offer,喜笑顏開;也有應屆生一個offer都沒有收到,垂頭喪氣,在這條學校通往社會的就業路上,可謂是競爭激烈。
  • 為什麼普通畢業生在求職面試中易失敗?比起offer牛人,就差了3招
    「金三銀四」的春招裡,大四畢業生們紛紛抓住最後一個黃金求職季,尋找理想工作。要想有一個好工作,先闖過簡歷關,然後就是重頭戲——面試,而面試官提問環節又是面試的重中之重。很多應屆生在找工作面試時,可能都經歷過以下的情況:「專業問題面試時,自己要麼支支吾吾、吞吞吐吐,要麼離題千萬裡,有時甚至只能不懂裝懂,最後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