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不務正業的高射炮系列,德國的20毫米2聯裝或者是四連聯裝的38型高射機炮最為著名,其強大的火力基本在東線戰場上就是蘇聯紅軍的噩夢,但該武器從研發到裝備部隊,德軍從來沒有想過在防空方面火力密集強悍外,在平射作戰時仍舊可以在局部形成壓制火力,因為當時除德軍88毫米54倍徑高射炮最初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使用後獲得奇效外,後經過隆美爾的一些列的重大戰役檢驗基本是上在1943年的蘇軍和盟軍都十分了解懼怕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而說到德軍20毫米38型四聯裝在戰場實際表現當時並沒有完全的展現出來 ,直到1944年在烏克蘭戰線防禦戰中才體現出來德軍20毫米四聯裝高射炮平射時瘋狂的火力輸出,在蘇聯紅軍密集衝鋒中,開始變成真正意義上東線戰場上清道夫,在1944年諾曼第戰役期間,根據不完全統計盟軍有一半滑翔機和傘兵損失都是來自德軍20毫米高射炮密集火力射擊,而儘管盟軍傘兵成功降落他面臨的第一個被動任務就是迅速躲避來自,降落地點德軍高射炮機炮密集火力掃射,他們第一個任務就摧毀沿途看到的所有德軍20毫米高射炮防空單位的火力點,這就是盟軍傘兵在諾曼第戰役開戰前三天所遭遇重大傷亡的其中一個原因。
然而當時德軍研製出38型20毫米高射炮時中德蜜月期已經結束,中國當時與德國進行貿易時期並沒有來得及大量採購德國的20毫米高射炮,但恰好又在當時瑞士找到一款得心應手厄利孔的20毫米高射機炮,對比於德國聞名後來聞名世界的20毫米四聯裝38型高射炮,瑞士版本的厄利孔的20毫米高射機炮則被譽為當時世界各國最為常規的通用防空武器之一,也是各個國家都正向採購一款廉價但性能優異的防空武器,德國當時沒有38型高射炮之前也是採購瑞士的厄利孔20毫米機炮,德國的38型20毫米高射機炮也是仿製瑞士20毫米高射機光炮的技術。
厄利孔20毫米機炮當時技術數據如下,其20毫米口徑炮管倍徑達到70,射速可達分鐘800發,最大射擊高度為4300米左右,採用高爆彈和穿甲彈可以在400米距離內擊穿30毫米的勻質鋼板,任何輕型裝甲目標在厄利孔20毫米機炮面前都顯得極為脆弱,當時中國派出到歐洲的軍事訪問團隊,很快就看中了瑞士這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但可惜是當時由於經濟方面原因,截止到1937年中國累計接收到該型高射機炮數量只有200門,在淞滬戰役期間,該型高射炮在淞滬戰場累計擊落日軍戰機九架,擊毀日本裝甲戰車一輛,基本戰鬥到最後時刻。另外根據資料 在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曾經有兩門厄利孔MC式機關炮與日軍機械化進攻部隊遭遇,中國守軍士兵採用步兵部隊配合設伏戰術,將日軍坦克縱隊放進到伏擊口袋之中,在達到最佳射程後才開始猛烈射擊,短短10分鐘內,整個日軍機械化縱隊的12輛日軍94式坦克被全部摧毀,步兵被擊斃50餘人,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在中國服役期間一次典型經典伏擊戰例,可謂十分精彩,以少勝多以弱敵強,當天日軍發起這一次總攻擊被徹底擊退之後,就開始全面敗退。
但可惜是由於數量較少沒有在戰場上體現出能夠左右一場戰役走勢能力,還有一點是該型高射炮在戰場上也曾經被日本繳獲過,而日本最終即使有瑞士技術工程師的幫助下也只能仿造出劣質的半成品的九四式20毫米機關炮,之後日本又仿造了法國25毫米高射炮也就是當時大和戰列艦上裝備的最多高射機炮之一,而在此基礎上日本使用厄利孔高射炮技術又研發出了九九一型航空機炮,在電影中日軍在大和號被美軍戰機集中攻擊時,有出現過一段精彩的戰鬥畫面,戰鬥畫面中日軍士兵操縱的高射炮是日軍九六式25毫米機關炮的改良海軍版,特別的其炮管長度精確度以當時中國似有似無的工業能力根本無法仿造。
而結果歷史的戰績給了當時日本海軍一記冰冷的耳光,整個戰鬥到大和號沉沒美軍戰鬥機只被擊落擊傷十多架而已,據說擊落只有區區6架美軍戰機,著實讓人十分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