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縣村名溯源 ▏鳳陽鄉、鳳陽村

2021-03-03 大夢壽寧

  鳳陽鄉位於壽寧縣南部,白雲山北麓,東經19°28′,北緯27°13′。東與武曲鎮交界,南接福安曉陽鎮,西和周寧純池鎮及本縣平溪鄉接壤,北連本縣斜灘鎮。全鄉土地面積約90平方公裡,東西寬10公裡,南北長14公裡。全鄉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整個鄉分布在一列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脈東南麓。境內有千米高山三座,雞母嶺頭海拔1162米,結仙頂1146米,鑼鼓山1131米。總人口1.7萬人,鄉政府駐地鳳陽村。全鄉交通較為便捷,距縣城65公裡,距福安50公裡,距周寧55公裡。944線縣道從北至西南縱貫境內,2008年拓寬並鋪設了鳳陽至大石段6.5米的三級水泥路面。

  鄉內大姓主要為張、繆、劉、徐、陳,其他還有鄭、王、肖、朱、葉、吳、何、盧、蔡、胡、江、高、楊、簡、李、應、沈、林、範、周、蘇、孫、謝、施、詹、呂、韋、邱、毛、婁、雷、鍾等。轄地自有村以來至南宋中葉隸屬長溪縣,1245年福安建縣,隸屬福安縣。1455年壽寧建縣,屬壽寧縣。明代,本鄉屬坊隅、政和裡九都,福安裡五都、六都;清朝屬南鄉;民國時期屬第二區斜灘鎮。解放初屬第二區(灘)。1952年2月在鳳陽設第七區,人民公社化後設鳳陽人民公社,直到1984年撤社建鄉。下轄鳳陽、上大洋、大石、官田、官田洋、福厚、東嶺後、廷加洋、北山、基德、劉厝、下黨等12個建制村,43個自然村,1991年天香從官田洋村分出,此後鳳陽鄉轄13個建制村至今未再變動。

  鳳陽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清朝曾出過欽賜進士張邦幾、朱國鼎、欽賜舉人朱金銘、太學生徐仕林、武將張志恭,庠生、頁生數十名,近現代更是英才濟濟,民國時期有黃埔軍校二期畢業生張自強、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生畫家劉文偉、上海復旦大學生劉文澄、福建法政學院畢業生劉大康、徐鍾傑。現代有同濟大學教授繆清、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伏先、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祖德福大最年輕的教授鄭仕標等。解放後,據不完全統計,鳳陽籍各類大學畢業生上千人,碩士研究生40多人,博士生10多人,大學教授8人,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23人。

  鳳陽鄉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鄉平均海拔658米,年平均氣溫13~18C,年平均降水量1800mm,無霜期245天。境內生態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黃蘭溪水庫、龍井瀑布、鑼鼓山、結仙頂、大業坑自然風景區,集湖光山色、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原始森林、自然風光為一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6年被列為省級生態示範鄉建設試點。全鄉擁有森林覆蓋率為68%,是壽寧縣的糧食和茶葉主產區,糧食作物是水稻、甘薯,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生薑、馬鈴薯、黃豆等。水果有水蜜桃、葡萄、柿、梨、柑桔等。有優質茶葉基地14萬畝,年產量1500多噸,是閩東的「茶葉之鄉」,也是享譽海內外「坦洋功夫茶」的發源地之一。福寧茶葉精製廠生產的「玉記」牌系列產品於20006年全縣首家通過QS認證。

  鳳陽鄉歷史悠久,境內早在3000年前就有先民活動,現發現有商周時期(青銅器時代)古文化遺址6處,分別在官田的阿蘆岔、園丫垛、界山崗和鳳陽的紅菇欄山、半洋及天香村的長坂崗。有宋代弋古窯大房窯址;有明清時期的古廊橋、臨水宮、宗祠、慈濟堂和東峰寺、華巖庵等歷史文物;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風格古民居群;還有至今300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稀有劇種—北

路戲。

  該鄉現建有總裝機容量達5000kw的電站五座,全鄉現有民營企業100多家,逐步形成了茶葉、電力、鑄造、木竹加工等四大產業。全鄉村村實現五通(公路、電燈、電話、電視、自來水)。文化、教育、衛生、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鄭玉平為首的10多個在外企業家捐贈20萬元,作為鄉獎教助學基金。

  鳳陽人民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將一如既往,奮力拼搏,創造出更加璀璨輝煌的明天!

相關焦點

  • 2020福建壽寧縣第一中學計劃面向全國招聘7名教師補充說明
    根據《寧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核准2021年壽寧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本科以上學歷緊缺急需專業畢業生計劃的批覆》(寧人社批覆〔2020〕54號)文件精神,壽寧縣第一中學2021年計劃面向全國公開招聘7名研究生學歷(教育部直屬高校公費師範生學歷可為本科)新任教師。現對壽寧縣本次研究生專項招聘條件進行補充說明:對研究生學歷不作全日制要求。
  • 閩東醫院專家到壽寧縣醫院開展「名醫師帶徒」活動
    在科室未來發展規劃研討會上,劉昌明院長指出,壽寧縣醫院泌尿外科要以領辦及名醫工作室為契機,結合壽寧縣醫院客觀條件、實際情況,並對照「寧德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準備工作,找差距、補短板,進一步加強臨床技術、醫療質量、科研立項等方面。
  • 新樂市化皮村名的由來
    化皮村村名,是鄉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個體積雖小但內存巨大的信息存儲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村名也隨之演變。你知道村名的由來嗎?期待您的分享哦!
  • 捐贈150萬元,壽寧縣舉行成都正浩集團捐贈儀式
    在捐贈儀式上,成都正浩集團代表葉彬、壽寧縣慈善總會會長葉建根、壽寧縣夢龍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建春在籤約臺進行三方籤約,縣委書記湯孔忠代表縣慈善總會向成都正浩集團頒發榮譽證書,成都正浩集團向壽寧縣夢龍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授捐贈牌。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雷春雄、成都正浩集團代表胡東升致辭,副縣長劉增康主持捐贈儀式。
  • 寧德市民政局赴壽寧縣芹洋鄉調研撤鄉設鎮工作
    2020年11月19-20日,寧德市民政局四級調研員李輝一行,前往壽寧縣開展芹洋鄉撤鄉設鎮調研工作,縣政協副主席繆存萬、縣民政局局長蘭州等全程協同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在壽寧縣芹洋鄉政府和壽寧縣政府開展座談會,與鄉幹部、村兩委和縣直部門開展座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共商撤鄉設鎮思路、推進舉措,詳細了解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實地查看芹洋鄉居民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
  • 國網壽寧縣供電護航企業冬季安全用電
    國網壽寧縣供電護航企業冬季安全用電 來源: 2020-12-15
  • 山河地理——灤河下遊有些村名與原籍村名藕斷絲連
    解放前,每個村都有村廟,廟裡一般都有一口大鐘,上面鑄有村名的來歷,一般都追溯到明朝「充實京畿[jī]」的大移民時代。包括昌黎縣在內的灤河下遊地區的明朝移民村,會不會有村名和原籍村一樣呢?這種情況應當是有的。
  • 壽寧縣首屆「敬老模範戶」網絡評選活動!你身邊都有哪些可敬的人?
    ✿劉孟華,男,42歲,大學本科畢業,現就職於壽寧縣政府辦。家住壽寧縣南陽鎮溪南村。劉孟華兄弟四人,八十多歲的父母尚在,全家共有16口人。劉孟華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陳仙,男,47歲,中共黨員,高中文化,壽寧縣住建局幹部。
  • ...壽寧縣人民檢察院召開 「弘揚抗疫精神,踐行愛國主義」 道德講堂
    【2020年第89期】壽寧縣人民檢察院召開 「弘揚抗疫精神,踐行愛國主義」 道德講堂 2020-12-0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出門、不聚集、不回來」——致壽寧縣鄉親朋友們的一封信
    2020年02月05日 15:30:43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5日電 4日,壽寧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不出門、不聚集、不回來——致壽寧縣鄉親朋友們的一封信》,信中給該縣人民提出三點要求:
  • 2021福建寧德壽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新員工招聘筆試預通知
    2021福建寧德壽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新員工招聘筆試預通知 2020-12-21 14:21:06| 考生分享
  • 國網壽寧縣供電公司:疫情防控不放鬆 營業廳復工營業
    國網壽寧縣供電公司:疫情防控不放鬆 營業廳復工營業 發布時間: 2020-02-26 16:31:4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李騰飛
  • 很多唐山人都不知道玉田這些奇葩村名!
    比如楊家套鄉的小套村,原名嚴家小套,系明朝末年嚴氏建莊於雙城河舊河道內而得名,後來,裴、王等姓遷入,而嚴氏絕後,村名也便捨棄了嚴氏二字,改稱「小套」。部分村名加入立莊人的職業如亮甲店鎮有村名為高木莊,潮洛窩鄉有村名為王木莊,為什麼村名當中有個木字?
  • 唐山人:玉田都有哪些奇葩村名?有啥特點?
    比如楊家套鄉的小套村,原名嚴家小套,系明朝末年嚴氏建莊於雙城河舊河道內而得名,後來,裴、王等姓遷入,而嚴氏絕後,村名也便捨棄了嚴氏二字,改稱「小套」。 部分村名加入立莊人的職業 如亮甲店鎮有村名為高木莊,潮洛窩鄉有村名為王木莊,為什麼村名當中有個木字?
  • 雞澤縣各村村名的由來
    後來縣令張敬經過此地,李家兄弟二人跪在路旁請命村名。縣令姓張,遂命名為張路固。以後為書寫簡便,借用諧音「六」寫成張六固。1940年分為兩個村,居東的稱東張六固,居西的稱西張六固。東張六固據查:明朝水樂年間,李氏祖李偉、李傑兄弟二人奉詔從山四洪洞縣遷此居住。後來縣令張敬經過此村,李家兄弟二人跪在路旁請命村名。
  • 趙振軍 ▏憶往昔 崢嶸歲月(上)
    作者趙振軍(老牛)個人專輯:趙振軍  ▏珠海印象趙振軍   ▏珠海風趙振軍   ▏憶《前山檢察室》趙振軍 ▏我尊敬的老師一一李潔雯我的媽媽:趙振軍 ▏我的媽媽(一)趙振軍 ▏我的媽媽(二)趙振軍 ▏我的媽媽(三)趙振軍 ▏我的媽媽(四)紅色記憶1——8篇:趙振軍 ▏紅色記憶
  • 柳州融水縣新興村、本洞村、榮洞村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4戶,19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板必【Mbanjbiz】在本洞村公所駐地東南。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建村。「板」即村;「必」是壯語biz同音,意為肥、肥沃。因村的田地肥沃,興旺發達而得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0戶,210人,壯族居多,餘為苗族、侗族。
  • 小環絲雨 ▏過年的故事(三)
    小環絲雨個人專輯:小環絲雨 ▏過年的故事(二)小環絲雨 ▏過年的故事(一)小環絲雨 ▏長白山行記(八)小環絲雨  ▏長白山行記(七)小環絲雨 ▏長白山行記(六)小環絲雨 ▏長白山行記五小環絲雨 ▏長白山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