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有兩種東西無法隱藏,勇氣跟才華。
2017年6月3日,攀巖運動家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徒手登上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完成攀巖史上的壯舉。
同年,工作多年的常藝決定辭掉月薪數萬的工作,在沙漠、海洋、高空、懸崖,縱橫他茫茫的肉體與精神的冒險之旅。
我們漫步於山河,叢林,險峰,雲端,沒有永恆,終將悄然而逝,但我們在時,妖嬈的江河任你笑傲。
18歲之前,常藝不會想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極限運動愛好者,也從未料到以後他會以此為生。
18歲時,在新加坡留學的常藝第一次接觸到攀巖,便愛上了這項被稱為懸崖上的芭蕾的運動。
常藝很享受全程精神高度集中、用臂力對抗地球引力的感覺,不過光有力量還不夠,一些攀巖動作有著複雜的運動軌跡,需要具備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感,還必須具備冷靜的態度跟思考能力,直到最後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一次次攀到頂峰後,常藝有了徵服自然,挑戰身體極限的想法。
通過攀巖,常藝認識了自己的自由潛水教練,自由潛水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最危險極限運動,潛在危險僅次於低空跳傘。常藝在接受訓練之後,從10 米、30 米、50 米這樣一點一點挑戰人類的極限,下得深不是為了一個什麼頭銜,而是去找尋自己身體和心理的極限,這也是這項運動最有趣的一部分。
很多人一生都沒找到自己的喜愛和擅長,常藝非常慶幸自己很早就找到自己的熱愛所在。
在攀巖跟自由潛後,常藝開始接觸衝浪、跳傘、翼裝飛行、滑翔傘,越野摩託......在他看來,不是他選擇了運動,而是運動選擇了他,不同的運動都對他的人格進行了塑造。攀巖教會他忍耐,自由潛水教會他面對一切的平靜,跳傘教會他敬畏自然與生命,生命就是去體驗去感受,向上攀爬或者潛入深藍。
2017年回國後,由於國內極限運動領域還不成熟,公眾對極限運動的認知還停留在「危險」這一階段,常藝只好選擇了一份穩定的國企工作,可是一顆年輕勇敢的心又怎麼會被格子間鎖住呢。
日復一日在大樓中工作的常藝,思想會徜徉在熱愛的大海和山林,但現實中,抬頭望去,高樓前面還有高樓,視線不是被這幢樓擋住就是被那幢樓擋住,生活在別處,近處無風景。
在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徒手登上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後,常藝終于堅定了自己辭職在極限運動文化領域創業的想法。
對常藝來說,創業開始最大的問題是孤獨。雖說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但創業的孤獨就好比一個身邊無士兵無軍師的孤膽將軍,沒有人再要求你做什麼幾點完工,沒有人再和你分享這個項目的進程和心裡的感想,只有一個人衝鋒陷陣。
還有一個就是落差感,不再有固定的收入,從月薪幾萬到開始看帳戶裡的餘額來規定三餐,他變得失眠、多夢,對自己的質疑每天都出現在夜裡和睜眼到天明的清晨。
半年,如果半年還是這個狀態的話就乖乖回去上班,他給自己設定了半年的期限。
好在第一筆500元的收入給了他走下去的決心,那時國內對極限運動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中國成為世界上自由潛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學習自由潛水的人保持著不錯的增長。
常藝陸續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了自己的團隊,在微博上積累了80多萬的粉絲,也成為某一運動品牌的大使。
極限運動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全性,常藝跳過大飛機跳過高塔,有一次跳傘降落之後就是沙塵暴,看不見四周,風沙遮蔽所有的道路,他被孤立在這座沙漠城池中,沒有信號沒有方向。
但他卻覺得十分舒適因為不用擔心誰會找他,只需要半閉著眼睛朝一個方向走,一路上只不過是高溫、饑渴、疲憊、虛脫而已。
面對「極限運動是對生命不負責」這樣的言論時,他會發微博解釋:
極限運動更多地意味著積極向上的冒險精神、對大自然和人體極限的徵服欲以及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活下去,有負重的生命才更有力量。
在他的家中,有一個專門放運動設備的房間,陪伴他時間最久的是一個攀巖頭盔,在高空衝墜跟遇到落石時數次救過他的命。每周他會抽一點時間在這個房間裡靜坐,沉默地看著這些設備,如同看著多年的老友。
無論從狹小個人空間,還是到廣袤無垠的世界大川,他都能由內而外地探尋屬於一個人的秘境,尋找不同層次的心跳。未來他想用自己的雙腳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用雙眼看看這地球上的人情世故,願意去聆聽每個古老的寓言和動人的傳說,用自己的鏡頭和語言記錄下挑戰極限的時刻。
祝他好運~
文章來源: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