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說又來了,咱們今天開個腦洞,如果趙雲沒有救出阿鬥,誰能接劉備的班?蜀漢會有更好的結局嗎?我們先來說趙雲。
1.常山趙子龍之勇
因為三國故事廣為流傳,趙雲也被後人歌詠為:匹馬單槍出重圍,英風銳氣敵膽寒。一襲徵袍鮮血染,當陽常志此心丹。這幾句詩所說的是劉備荊州大逃殺,帶著全民跑路的時候,被曹操軍隊追殺到當陽長坂坡這個地方,當時情況危急,劉備不得已就先跟他的家眷說老公我先走一步,我們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會合。於是把妻小託付給他的帶刀護衛趙雲,而趙雲懷抱小阿鬥,守護甘夫人平安的躲過了追兵,雖然沒有《三國演義》小說裡描述的七進七出那麼神勇,但他也是扎紮實實保護了劉備的繼承人劉禪的寶貴生命,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禁想到,如果那一年當陽長板亂軍之中,趙雲沒有順利救出阿鬥,劉備的陣營會怎麼發展呢?趙雲他是不是蜀漢的最大罪人啊?
2.假設沒救出阿鬥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當時在那麼兵荒馬亂的時候,趙雲身後有追兵,前方有主公劉備,他懷抱阿鬥騎在馬上,就在趙雲追趕劉備步伐而去,突然之間,趙雲的手一滑,襁褓中的嬰兒摔落馬下,他奮力彎腰伸長臂想要去撈,但是無奈他不是劉備手長及膝,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阿鬥滾落地面,被亂軍淹沒。於是趙雲剛就要調轉馬頭,回身去尋找阿鬥的下落,另一匹馬上的甘夫人含淚組織他:子龍將軍,這個孩子命苦啊,就讓他去了吧。趙雲的內心糾結,眼看曹操的追兵越來越近,如果自己回身找人呢,很難確保甘夫人的性命,一邊是上級一邊是主母,這裡的趙子龍,牙一咬,槍一提,護送甘夫人追趕劉備,從此蜀漢未來的國運,就此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3.沒有阿鬥,後果會怎樣?
如果趙雲沒有順利救出阿鬥,劉備的陣營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基本上有兩個層面,第一層比較簡單,那就是劉備他會怪罪趙雲嗎,應該不會,劉備算是拋家棄子的老司機了出來混江湖會有什麼後果,他肯定很清楚,這個怨不得趙雲。雖然趙雲是他的貼身侍衛大內總管式的職責擺在那兒,但是劉備面對的是來勢洶洶的曹軍,場面那麼混亂能夠跑出來已經是天大的幸運了,而且劉備正是用人之時不可能會殺掉趙雲或者懲罰趙雲,甚至還會溫言勸慰趙雲。
接著第二層面就來了,如果沒有阿鬥。蜀漢的未來要讓誰接班?也許劉備他可以含情脈脈的看著甘夫人,讓我們把阿鬥再生回來,先不論劉備他跪算盤睡客廳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我會推薦他另外一個更加好的方案,當然也是很多人曾經討論過的:那就是劉備原本就有一個養子,名叫劉封。
《三國志》裡面的記載:劉備剛抵達荊州的時候,因為沒有兒子,才認得劉封當乾兒子。這個劉封其實大有來頭,關於他的出身,那可不像是某位三國之第一男主角,被陳壽記上一筆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劉封的身家背景很清楚,兩句話: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三國志·劉封傳》)我們先說第一句話,東漢的時候呢羅侯是縣侯,侯爵中歲比較高的了,不過的《後漢書》並沒有記載東漢有姓寇的名人封到縣侯,寇姓最多只到鄉侯。反而是有一個《後漢書·鄧寇列傳》,鄧家才是正宗的羅侯爵位,而鄧寇兩家是有聯姻的,在這裡純屬我個人推測,劉封有可能是聯姻底下的子孫,所以他才能夠追溯到說家族到羅侯。再來說長沙劉氏之甥是什麼意思呢?長沙劉氏指的應該是劉氏的長沙國,簡單說起來,劉封是落魄王侯之後,劉備認他當乾兒子,完全不會落了面子。沒錯作為一個江湖大哥,面子跟裡子一樣重要,不管你是想要事前預防或是事後補正,劉封這個養子的存在,都跟劉備的大漢血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漢獻帝如果有個三長兩短,劉備可以自稱漢,劉封呢,也完全可以。
這裡要做一個很鄭重的澄清,《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動不動就跟別人自我介紹說,我乃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但是正史《三國志》裡面的劉備,他在40歲以前其實是很少打著大漢王孫的旗號四處招搖。不是說他不看重這個血統。兩漢20多位皇帝傳承400年,到了東漢末年皇親國戚的數量可以說是大街上面俯拾皆是。劉備有自知之明啦,多半會覺得說這個血統太遠,自己拿出來講的實在很難看啊。雖然劉備自己不愛講,可是呢劉備手下有個大嘴巴,他跟劉備,第一次碰面就開門見山的說:將軍既帝室之胄。後來他代表劉備軍出訪其他軍閥,介紹主公往往也會說,劉豫州王室之胄。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劉備的好軍師諸葛亮。
我相信有一種說法,就是諸葛亮他還在荊州時,他就很看好劉備這一位漢室宗親,也許就是想要做出與眾不同的市場區隔,當時諸葛亮評估檯面上的幾位皇室血脈,好比像是劉璋、劉表、劉琮,都沒有劉備有潛力。
儘管劉備這個血脈比較遠,但是沒關係,公司的商品品質差,我們就用營銷來補,於是到了後來劉備稱帝的時候,群臣聯名上表的文章當中,也寫明了這一點。而陳壽也採納了這個說法。
精彩的陰謀論就出現了,劉備的親生兒子阿鬥公元207年出生,而諸葛亮跟劉備互相認識估計也是在公元206~207年,而落魄王孫劉封,他會跟劉備搭上線,十有八九是透過諸葛亮的人脈找來的,他透過一個同樣有皇室血統的人來坐實劉備的大漢血統,你看他把兩個兒子一個取名封,一個取名禪,都透露出他有封禪的意圖。
但按照《三國志》的說法,劉備就是因為沒有兒子才認了一個養子,如果劉備真的有封禪的想法,那隻認一個養子,也是有封無禪,反過來說,劉備如果要幫寇家的小男孩改名為封,又有封禪的意思,那表示了劉封改這個名字的時候,劉禪不是已經出生,就是劉備已經知道甘夫人懷孕了。那為何諸葛亮他會建議劉備用幫兒子取名封禪,這個包裝手段,這麼明顯的表現出他的野心呢?在亂世之中,劉備他如果豎起王孫大旗以軍閥自居,並且還暗示說我有稱帝的野心,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英雄豪傑,四海來歸!你想像一下,假設你是一個上班族,公司裡面有兩個部門,一個主管沒有進取心只求安穩,另一個主管只想要爬上去當總經理、當CEO,而且他確實有點本事,不是空口說白話,你認為自己的能力也不錯,如果你能夠選擇的話,你會想跟哪一位主管答案呢?渴求安穩型的角色都會投奔沒有進取心的主管,升官的機會當然也就不多。接下來呢就能夠更清楚地討論,他的繼承人有關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阿鬥不在了,劉封有沒有立場主張繼承,要知道歷史上的劉備其實另外還有兩個庶出的小孩是劉永跟劉理。第二個。劉封強烈地主張要繼承,也繼承到了的話,給他來做真的會比較好嗎?
4.劉封繼承蜀漢會怎麼樣?
先說第一個關於繼承,比起劉備,劉封的長沙國血脈其實跟東漢光武帝更靠近,不過劉備一直是漢中王的身份,那劉封對於劉備另外兩個兒子的威脅,也就沒有那麼大。因為王位通常是血親繼承,劉備如果沒有阿鬥當繼承人,要去立劉永或劉理的話,劉封是沒有什麼立場反對的。但是當劉備以漢室之胄的身份稱帝的時候,,劉封就有立場來繼承皇位,再怎麼說,劉封也是半個漢室之胄,劉備的血統恐怕只能夠說是對半對半再對半,血統遠到無邊際。因此在阿鬥不在的情況下,劉備如果還是稱帝了,那劉永、劉理的年紀一來比阿鬥更年輕,而劉封的血統更純粹,他繼位的可能性相對就比較高了。
但是呢,我們接著談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交給劉封繼承真的會比較好嗎,這件事我相信有一個人比我們都還要在意,他是真心的為了蜀漢在著想,那個人依舊是諸葛亮,歷史上的劉封沒有機會繼承劉備的位置,甚至還被劉備賜死。表面上面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認為,劉封的他被派去上庸監察孟達這個將軍的時候,沒有善盡督導的職責,最後導致孟達反叛,投降曹魏。第二個是認為劉封,他沒有出兵去救援關羽,導致關羽兵敗身亡。但是我們看《三國志·劉封傳》裡面我們會看到諸葛亮他曾經,提出很殘酷的建言。他說劉封個性剛猛,未來恐怕難以壓制他的權位,不如我們趁這次他連犯兩條罪狀殺了吧。
陳壽在《三國志》裡面這樣子寫,無疑就是讓諸葛亮背黑鍋了。他的意思是:當初很有可能是諸葛亮幫劉備收了這個乾兒子,如今又是你背後捅別人一刀,何苦呢?劉封的不爽的就完全展現在他的遺言上,他說啊,恨不用孟子度之言(《三國志·劉封傳》)。
這個孟子度就是前面講到的孟達,原來是孟達叛變到曹魏之後,曾經寫了一封信,想要招降劉封,信上還特別提醒他,說劉備已經立了親生兒子,你的處境非常危險。雖然孟達不是什麼好人,在這一點上看得頗為透徹。不過劉封看完信之後呢,他拒絕投降而是乖乖的回到成都跟劉備謝罪,也因此迎來死亡。如果說是作為一個臣子劉封,算得上是到死忠那一類,明知道局勢不利,他也沒有選擇背棄自己的陣營,然而作為一個領導人他這樣的個性真的適合嗎?其實這是有例子可循的,東吳的孫策英年早逝,臨終之前有人建議他把位子傳給跟他一樣剛猛善戰的弟弟孫翊,但是他卻認為孫權可以舉賢任能,各盡其心。某種程度上,阿鬥與劉封的差別,就很像是孫翊和孫權,差別只在於劉封,他是個養子。
當孫策、諸葛亮都對於這樣的個性剛猛的繼承人有所顧慮的時候,我覺得這兩個人的考慮是有道理的,若是阿鬥提早領了盒飯,劉封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接掌劉備大位,恐怕對蜀漢的國運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情。阿鬥就像是一個普通人更加安全,雖然能力可能比不上孫權,但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是一個比劉封差的領導人,如果當年的趙雲在長坂坡有知,還要不要放棄搶救阿鬥,讓更能打的劉封上位,我只能夠說絕無可能,因為我們河北人就是這麼講義氣,「兄以弟待之,弟必以兄侍之」畢竟他身負保衛主公劉備和劉備家人的使命,這是職責所在!歷史沒有如果,今天開的腦洞,其實就是想說,不要再說阿鬥啦,因為換個人來當蜀國的君主,也不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