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滄海桑田」寫藏頭詩
滄海桑田:語出: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
個人喜歡從五絕入手,「滄海桑田」四字平仄為「平、仄、平、平」,要藏頭又不引起孤平的語病,那麼只有選用平起格式,或仄收,或平收,根據詩意來定,同時定韻。
「滄」單獨拿出來有寒涼的意思。我們大致構想一下如何在時空的變換感嘆中安置好景色壞境的描寫。
「滄波移亙古」,寒冷的波浪,亙古以來不斷地前行,從不停歇。平仄為「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的律句,我們由此得到全詩的平仄關係: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承句繼續首句的詩意感慨:「海色萬年青」,雖然時間不斷流逝,海的顏色卻一如從前,萬年不變。這裡得到「青」字作為韻腳。詩意發展到蒼茫虛空的境界。
第三句要轉,自然不能再停留在前兩句的感嘆之上,要轉換思維或者角度,同時為最後一句最好鋪墊。注意平仄和藏頭字「桑」,「桑陸尋常變」,「桑陸」就是「滄海桑田」的意思,這裡是指滄海桑田的變化,在世間空間的大視野下,也不過是尋常的變化罷了。
第四句,藏頭「田」字,「平平仄仄平」:「田閒夜數星」。那些滄海桑田的變化於我沒什麼關係,不如在田裡勞作的閒暇,一起來數夜空中的星星。
滄海桑田
滄波移亙古,海色萬年青。
桑陸尋常變,田閒夜數星。
這是一首平起仄收,押韻平水韻「九青」部的五絕。
藏頭是成功的,至於詩意嘛,大家將就些看。畢竟藏頭又合律的限制比較大。
用「仙風道骨」寫一首藏頭詩。
先看「仙風道骨」四個字的平仄藏頭能用哪幾種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因為不能把仄聲放在「平平仄仄平」的律句中(造成孤平),所以第四句不能用「平平仄仄平」,所以只能使用仄起格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或者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具體我們看詩意而定,「仙風道骨」從這四個字來解,當然是遊仙詩、山水詩、田園詩、玄言詩比較好,適合空靈飄渺的情境描寫。
起句藏頭「仙」字,第二字要用仄聲字。用疑問句起筆:「仙闕是何年?」平仄為「平仄仄平平」,即仄起平收格式,所以尾字「年」定韻,平水韻「一先」部。
承句藏頭「風」字,自然承接首句,進行回答或者深化描寫:「風旋上九天。」
轉句宕開一筆,並為最後一句做好鋪墊。注意藏頭合平仄,「道心恆久遠」。尾句:「骨脈化青煙。」
這很顯然就是一首修道的玄言詩,沒有蠻多意義。不過藏頭算是完成,平仄也沒有問題。
仙風道骨
仙闕是何年?風旋上九天。
道心恆久遠,骨脈化青煙。
純粹輕鬆練筆,沒有多大意思在裡面,只是鍛鍊自己的平仄感覺。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大家有興趣不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