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蓬神咒曰: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公。
七政八靈,太上浩兇。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
素梟三神,嚴駕夔龍。
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紫炁乘天,丹霞赫衝。
吞魔食鬼,橫身飲風。
蒼舌綠齒,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兇。
天騶激戾,威北銜鋒。
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劈屍千裡,掃卻不祥。
敢有小鬼,欲來見狀。
钁天大斧,斬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帝然骨。
四明破骸,天猷滅類。
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九天玄女(Empyrean Fairy,九天娘娘)
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人頭鳥身的婦人。 九天玄女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她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心懷正義。象徵為玄鳥,曾誅妖魔、救百姓於危難,有《古文龍虎經註疏·卷上》《紫府玄祖法懺》等經書傳世,以教化世人。
玄鳥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傳說她是古代王朝商朝的始祖。
《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玄鳥就是商的始祖。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獻漢代緯書《龍魚河圖》載:
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黃帝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此處玄女乃上天之神,雖未具體說明是否人形,但從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當有特別說明,如對蚩尤兄弟之「獸身人語」,便專門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應為「人首人形」之神,與玄鳥之「鳥形」無任何關係。
壬女
「九天玄女」應為「九天壬女」,該系傳抄筆誤,又因「壬」,天幹第九位,玄色,故名九天壬(玄)女。壬女,即炎帝生母,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為任女所生之意。所以,九天玄女就是九天壬女。炎帝之母任姒,感神龍首而生炎帝,有蟜氏之女,任姓。
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乃從女姓。炎帝之母,乃是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有蟜氏、摯任氏)。炎帝因相貌不美,其父少典不悅,將炎帝放於東方之地。是炎帝母親任姒親手養育炎帝成人。因為他母親姓任,故首先她生出的兒子,從母姓任,炎帝在姜水成就,故自姓姜(任女所生之意)。自伊(任)徙耆(姜)合稱任姜氏,堯之母也是任女。
據甲骨文字義,姜是壬女(妊)所生之意,一舉破解了「姜」字本意,而任姓初文正是壬(妊),故炎帝姜姓必為任姒所生。「姜」字的本意就是「任(玄)女所生」的合文。故九天玄女,實乃九天壬女。
《古文龍虎經註疏·卷上》:玄女演其序章註: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陰陽之靈氣。神無所不通,形無所不類。知萬物之情,曉眾變之狀。為道敖之主也。玄女亦上古神仙,為眾真之長。
《紫府玄祖法懺》:全稱「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經文中,對於九天玄女的讚頌辭非常殊聖。摘錄部份如下:上極無上,乃為最上之尊,玄之又玄,斯號開玄之祖,自昔乾坤未闢之前,猶是混t沌元苞之致,無氣無象,無色無名,當是時也,蓋有玄祖....玄祖至尊,結梵氣於太初之年,舒至精於太始之分,無而有,有而無,釋宗無以名空,實而虛,虛而實,儒踐實以成治,是為道法之宗。
〖從以上經文記載,九天玄女實乃先天女仙,是至真天仙,乃大道衍化,南方離火炁所化生先天神仙。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玉清、上清、太清,乃是「大道之祖氣、元始祖氣、先天元始一氣」變化三氣為三清天尊。〗
道經《九天生神章經解》所言:「以陽精之氣化生上聖高真,以衝靜之氣化生元君聖母,剛烈之氣化生天丁力士,餘氣化育萬靈 … 」 。
《仙術秘庫·卷一》玉樞真人說:「天仙者:功成於三乘之中,跡超乎三乘之外,不為法拘,不為道泥,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 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傳道人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與造物而同慘,經萬古而不朽, … 乃為仙乘中之無上上乘。」
〖九天玄女為道教所信奉,在道教地位是崇高的,是九天道法之祖,是符籙法咒之宗,成為名符其實的符咒祭壇神,是女仙神系中位階僅次於西王母的女天仙,九天玄女是一位深諳道法、軍事的女神仙,但她的莊嚴妙相卻像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后妃。〗
按《天壇玉格》云:行六丁法合受九天玄女籙。
《太上正一諸品籙》曰:《太上九天玄女斬邪秘籙》一階。此籙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至心佩奉,感應無方。
《墉城集仙錄》記載:
正統道藏洞神部譜籙類-墉城集仙錄-前蜀-杜光庭撰卷六
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黃帝曾訪拜七十二位師傅先生學問大道),聖母元君弟子也。黃帝世為有熊國之君,佐神農為理。神農之孫榆岡(榆罔)既衰,諸侯相伐,幹戈日尋,各據方色,自稱五行之號。
太嗥之後自為青帝,榆岡神農之後自號赤帝,共工之族自號白帝,葛天之後自號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號黃帝。
乃恭已下士側身修德,在位二十二年,而蚩尤肆孽,弟兄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瞰砂吞石,不食五穀。作五虎之形以害黎庶,鑄兵於葛爐之山不察帝命。帝欲徵之,博求賢能以為己助,得風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澤,以大鴻為佐,天老為師,署三公以象三臺,風后為上臺,天老為中臺,五聖為下臺。始獲寶鼎不爨而熟,迎日推莢,以封胡為將,以夫人費修之子為太子,用張若、堤朋、力牧、容光、龍紆、倉頡、容成、大撓、屠龍眾臣以為翼輔,戰蚩尤於涿鹿。帝師不勝,蚩尤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風后法鬥機作大車,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用憂憤齋於太山之下。
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衣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玄女降焉。乘丹鳳御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帝之教,有疑可問也。帝稽首頓首曰:蚩尤暴橫毒害需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萬戰萬勝之術,與人除害可乎?
玄女即授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帝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五陰五陽遁元之式,太一十精四神勝負握機之圖,五兵河圖策精之訣。復率諸侯再戰蚩尤於冀州,蚩尤驅魑魅雜妖以為陣,雨師風伯以為衛,應龍蓄水以徵於帝。
帝畫之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冢以葬之。由是榆岡拒命,又誅之阪泉之野,北逐壎齋,大定四方。步四極凡二萬八千裡,乃鑄鼎立九州,置五行九德之臣以觀天地,祠萬靈垂法設教,然後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黃龍來迎乘龍升天。
相關傳說
民間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她也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是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系統。
玄鳥生商
據《詩經·商頌·玄鳥》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九天聖母乃上古之玄鳥,人頭鳥身,奉天命下凡生下了商族始祖契(閼伯),契事唐虞為司徒,封於商做火正,傳至王亥時誕生了三商,傳十三代太乙為成湯,建立了強大的商朝。
據《史記· 殷本記》曰:「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娀氏,吞而生契。契在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係,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係。
黃帝之師
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是西王母的使者,又是黃帝之師。經由「玄鳥」衍化為人首鳥身的「玄女」,亦稱「九天玄女」。鑑於她所造能出奇制勝的「天書」兵法,堪稱得是中國上古一位傑出的女軍事家。
傳說上古之時,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蚩尤殘暴,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黃帝與蚩尤鏖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黃帝雖得風后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蚩尤憑藉妖術,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於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九天玄女成了黃帝的師尊 。為了戰勝蚩尤,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裡,連擊震三千八裡,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衝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衝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在南山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託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此時的「九天玄女」成為西王母的麾下、特使,掌管天機秘典,應劫顯凡或隱或現,或真形,或幻相,形態不一,是應時應運入世救劫的女仙。反觀道經的記載是則循序漸進,從《詩經》《史記》中的「玄鳥」至道教女仙「玄女、九天玄女」的過程,是從大道衍化、天地化育來記述。所以,從道經記載探究,九天玄女的原型是玄鳥,後來又化身為玄女。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黃帝戰蚩尤
九天玄女,即天后。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為商朝國母。玄女為天后,地位僅次於西王母。傳說玄女任姓,亦稱有任。
時有蚩尤作亂,有兄弟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殘暴無道,不憫不仁,且侵凌炎帝,而炎帝孱弱,弗能徵。於是黃帝起兵伐之,蚩尤兵多將廣,善於冶煉,黨羽甚眾,黃帝九戰九敗,蚩尤善於興雨布霧,驅使鬼魅,飛沙走石,且兵戈鋒利,黃帝大軍常常迷失方向,苦戰不得脫。正在危急時刻,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祈禱,等到了第三天晨霧將冥時,於山坳之中,見九天玄女。
玄女問:「我玄女也,子欲何求?」
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
九天玄女遂授黃帝符節,兵法,兵符,陰符,奇門遁甲,太乙,六壬之術,且傳授行軍陣法,為五行陣,指點黃帝造出指南車,指南車,無論馬車如何轉動,均指向南。
玄女曰:「欲伐蚩尤,非五行陣不可。」
黃帝遂求教玄女五行陣行軍之法,玄女曰:「師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中軍無極土。」
黃帝從之,以百鳥氏為前鋒,百鳥氏為前鋒,百鳥氏衝殺在前,龜蛇軍殿後護衛,左翼龍驤軍,右翼虎賁軍,各驅虎,豹,熊,羆,蛇,龍,虺,虯,以雕、鶡、鷹、鳶為旗幟,鳥幟遮天蔽日,浩浩蕩蕩,引導黃帝大軍,直趨蚩尤之師,黃帝居中央乘指南車,遂不迷向,所向無敵,一戰而大捷,三戰而遂得志。黃帝攻蚩尤於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見狀,請來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請來女魃,雨遂止,蚩尤無處可逃,從冀州逃至涿鹿之野。黃帝率虎豹熊羆鳥蛇龍虎之師追至涿鹿,蚩尤率魑魅迎戰黃帝,黃帝以龍吟驅散魑魅,蚩尤作大霧瀰漫三日,大軍皆迷惑,黃帝以指南車指向以驅之,蚩尤陷於玄女五行大陣中不得脫,黃帝遂擒殺蚩尤,大卸八塊而死,應龍既殺蚩尤,又揮師南下殺夸父,黃帝遂威震天下,為天下主。黃帝感激玄女功德,尊玄女為帝師,因玄女有壬水之德,而壬居九天,故稱之為九天玄女。
西王母嘉玄女之功,封神,是為九天玄女,妙相莊嚴,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裾,白玉圭璋擎彩袖。左右兩位青衣女童,一個執笏捧圭,一個執旌擎扇。乘丹鳳御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或曰:玄女即壬女也。金母生壬水,壬為九,遂稱九天玄女,壬色,即水色,即天色。而九天玄女能配皇天之德,行皇后之功,功德大焉!天玄地黃,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天有九層,而玄女處九霄,亦至尊極矣!
助越亡吳
春秋時,吳王無道,天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歙州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甲嶺山(如今的擱船尖)的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回答了歙縣南山的六甲嶺上,化身六塊黑石,依然堅守這塊 天然的九宮八卦陣。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歙縣南山之上,歲時祭祀,「七夕」玄女誕辰,八方檀越,朝拜聖女,人為之塞。《三遂平妖傳》第一回:周敬王當政時期,吳、越交兵,九天玄女化身處女助越伐吳,於下山收白猿為徒,後玉帝命白猿掌管九天秘書,白猿盜天書「如意冊」將冊中道法刻於白雲洞石壁。第二回:描寫北宋王與聖姑,胡永兒,蛋子和尚作亂之事,蛋子和尚經過白雲洞,摹得天書,經過聖姑辨識,於是共議練法!後來九天玄女收回聖姑之神力,擒住聖姑,文彥博才能大破貝州城。
奇門遁甲
傳說「奇門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傳中逐漸減少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後來只剩下十八局。據《太平廣記》卷五十六記載;歷代各種玄理奇術「天書」,都與九天玄女治亂安國有關,歷代傳說中,每當天下由亂趨治之時,有時則是九天玄女親授,有時則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戰國時期,孫臏從鬼谷子那裡得天書三卷,八門遁法,六甲靈文。
歙縣南山 六甲嶺上,一直供奉著九天玄女,整個地區天然的九宮八卦陣,保留下來,被歷代大儒,武術家,道人,修煉者,各種教主,應時窺見端倪,發起諸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改變九州的運程,神機鬼藏。黃帝因此聽了玄女的建議,而去了歙縣的黟山修煉成仙。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帶兵入川時,曾驅兵取亂石,在臨山傍江的魚腹浦沙灘上,布下石陣,名曰八陣圖;諸葛亮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布陣。其陣反覆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端。日暮,當東吳都督陸遜探陣誤入八陣圖死門時,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可比十萬精兵之勢,當東吳都督陸遜驚得進退無門,大喊:「吾中諸葛之計也!」之際,好得諸葛亮老嶽父黃承彥行善,親來往生門引出,不然定困死於八陣圖之中。
收白猿為徒
傳說九天玄女遊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白猿化身為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薛仁貴徵東
《薛仁貴徵東》:薛仁貴得九天玄女賜五件寶物:白虎鞭、水火炮、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薛仁貴將此五件寶物拿到高麗,經過十二年,終於平服東遼,凱旋迴朝,受封平遼王,享受人間榮華富貴。何謂天書,玄女:這一本書曰「無字天書」,不可被人看見,凡有疑難之事,即設香案,誠心拜禱天書,天書即露字跡,釋疑解迷也。
授宋江兵法
《水滸傳》中,呼保義宋江傳為九天玄女轉世。曾幫助宋江在還道村脫險並賜三卷天書。又以相生相剋之術,破了遼軍的陣法。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與《水滸傳》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授玄女法》與《水滸傳·九天玄女授天書》中,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著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於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而脫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洩。」宋江在江州遇救後,又去接老父上山,不料被官兵知覺,倉皇中逃進還道村玄女廟。玄女娘娘顯靈,不僅救了宋江一命,還送他三卷天書,讓他替天行道。以後宋江歸順了朝廷,領兵徵遼時,被遼軍的「太乙混天象陣」所困,宋江夜夢中得九天玄女傳授破陣之法,即以此法大破遼軍。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描繪「九天玄女」的神韻如是說:「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絛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環;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正大仙客描不就,威嚴形象畫難成。
〖能文能武的九天玄女,是施化法術、符籙、真符寶文者之最,能窮通變化、慘贊天地,千變萬化無限廣大,總是鄉野街巷販夫走卒、文人墨士,茶餘飯後朗朗上口,口耳相傳的女仙,所以成為古典小說、鄉野傳說有聲有色的描繪題材。〗
伯溫得兵法
傳說劉伯溫出山前,從浙西明教總壇的覆船山(主峰擱船尖,也是歙州的南山)金川酋長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並著書《金函玉鏡之奇門遁甲》。書中還詳細記載了金川酋的贈書情況。歷史上關於九天聖母的傳說玄之又玄,她給中國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環。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聖母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可見,九天玄女的這一角色,大量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流傳甚廣,歷代許多文人筆墨對九天玄女做了繪聲繪色的描寫。初探其因,不外乎定位於「雍容華貴,兵法絕倫」既能扶危濟弱、鏟奸除惡,又能往來於天上與人間,穿梭宇宙空間。 〗
漢高祖建都
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建都城時卻遇到了麻煩:古都鹹陽和秦朝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劉邦不得不另選都址。他派方士張天罡具體去操辦,張天罡首先選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臨涇水,左接渭河,沃野千裡,路通八極,是個建都的好住處。等到破土動工之日,突然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白鹿原頓時成為一片汪洋。張天罡在危機之時,大呼素有靈驗的九天玄女來拯救,只見一片五彩祥雲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淨土,白鹿原被恢復原狀,無數施工的民工得救了。
九天玄女告訴張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鯨,這裡不適合建都,要另選都址。張天罡按照玄女的叮囑,最後將都城選定在長安,他按各方方位、距離,打了四十九個鑽孔,在打最後中央的鑽孔時,它被自動塌陷下去,變成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洞穴,張天罡急忙懇求九天玄女前來救助。玄女駕雲而來,告訴他洞裡有一條巨龍,只見她用手中的淨瓶倒扣於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讓張天罡派勇士進洞把巨龍捆綁起來,用鐵板澆鑄鐘樓,九天玄女再用淨瓶倒扣鐘樓上,永鎮住巨龍。從此以後,建都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偉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唐賽兒得兵書
《女仙外史》:寫明代農民起義領袖唐賽兒起兵,對抗燕王的靖難軍,以謀求惠帝復位之事,唐賽兒得九天玄女之天書,乃興兵與朱棣反抗。
『九天玄姆聖姆天尊』
『九天紫府玄祖大天尊』
『九天玄祖元君大天尊』
『南宮紫府虛無淵默玄祖無上至尊』
『玄女娘娘興儒度世大慈尊』
『九天玄女仁慈救世賜福赦罪大慈尊』
『九天玄女元君大天尊』
『九天玄女聖母元君大天尊』
《九天玄女度厄元君》(玉舒)
寶誥
南宮紫府,無無上道
開化玄極,至真不壞
真空元始,靈源祖劫
虛無體道,妙用難窮
實諸仙諸真諸聖之宗
神機莫測,乃掌道掌法掌教之主
至靈至感, 至聖之慈,德溥溥
無量浩劫, 救世定亂
闡法能仁聖姆, 九天玄姆聖姆天尊
●先天神女 ( 姥 ) ,上世仙姑,莊嚴妙相
常現娑婆世界,清淨法身,早登梵剎琅環
玄都天界,系玉腰金,圓嶠方壺,蒸沙煮石
放無極之神光, 普照群生
運玄元之道氣,化成萬物,功垂今古
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樞機
靈通三界,司雷霆之號令
慈悲廣大,變化無窮,
手持寶劍,斬魔王於鬥垣之下
足踏金蓮,朝皇母於瑤闕之中,
宏慈宏願,至顯至靈,九天玄女無極元君。
● 九天九天,玄女真仙
頭載金盔,腳踏火輪,身騎白鶴在雲間
手持寶劍斬妖精,臨凡濟度救良民
何神不伏,何鬼不驚,親身下降,救濟萬民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仙宮靈洞,顯凡救世
玄珠妙道,玄女娘娘,興儒度世大慈尊。
《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訓:「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所謂地利者,後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風俗通義》卷六:「南方朱雀,為樂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風。腰廣四寸,象四時。軫圓象陰陽轉而不窮也。」
葛洪《神仙傳》:「我行青龍,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後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處,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為青龍,肺為白虎,心為朱雀,腎為玄武,脾為中府。
《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左青龍,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監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後玄武,名執明。子文。」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南方朱雀七宿為:「井宿天井星君, 鬼宿天匱星君,柳宿天廚星君,星宿天庫星君, 張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軫宿 天街星君。」
【朱雀就是九天玄女〗
(授軒轅黃帝指南針、指南車)
上雲樂
[明] 劉基
混沌結,玄黃開,人生其中,稱為三才。
一人身有一天地,形質雖異眾理該。
欲淫物誘滋巧偽,遂使真淳耗?攵玄風頹。
乃有朝生而暮死者,本根淺短無栽培。
惟有西天老胡名文康,自從盤古到今日,不老不少,氣體
充實如嬰孩。
性情和易顏色好,恰似初釀匐萄醅。
激之而不見其怒,撓之而不見其咍,甘之而不見其喜,苦
之而不見其款。
所以於物無所忤,於人無所猜,於事無所礙,於藝無所能
。
不生不死在人世,借問老胡何修得此哉?老胡答言我亦不
自解,請說伏羲神農皇帝在日一二事,不知得失汝自挨。
伏羲始畫八八六十有四卦,羅天網地括五材。
老胡不識單與耦,謂是烏曹重疊堆磚坯。
倉頡制文字,鬼母夜哭聲哀哀。
老胡不識點與畫,謂是蝸牛之淚縈莓苔。
容成隸首造歷數,上收坤靈之精爽,下掇乾象之根荄。
大撓作甲子,編戶星宿來當差。
老胡不識一二三四五,但見暖則出,寒則伏,一似蟲豸聽
命霜與雷。
羲和常儀佔日月,拘束烏飛兔走翼足相排挼。
鬼臾區佔星氣,指斥王蓬絮,周伯老子無所藏匿其祥災。
老胡不識金木水火土,但見昊天森列眾光怪,大者如缶,
小者如杯。
伶倫截竹作律呂,中間實以葭莩灰。
玄問老鬼二十四,俯首受命同輿佁。
又用子谷秬黍起度量,教得蠢動狡猾而不呆。
老胡不識輕重長短多與寡,但覺飢則食,飽則止,明則起
,暗則臥,有力即往,倦即回。
軒轅黃帝與岐伯,口嘗毒藥,一日生死八九遍,皮肉黑瘦
生煙煤。
老胡但見顏色差異即不吃,牙齒牢硬無齜。
九天玄女說兵法,風雲鳥蛇掌上排。
教人鬥鬩逞雄傑,致使阪泉涿鹿之野,它它藉藉撐枯海爾
時眾賢聖,尾尾相繼轟轤濆。
雕肝琢腎鏤心肺,傾瀉精髓通脊脢。
攘攘擾擾競神知,虛名不朽身先隤。
惟有老胡混沌無孔竅,不與人世分仇儕。
堯舜相傳授,四海玉燭無氛埃。
老胡隨眾歌《擊壤》,帝力於我何有哉?湯武行放伐,鷹
化為雀駒為裛。
龍逢被殺夷叔餓,何如老胡終日瞑坐山之隈。
五伯與七國,角力爭喧豗。
謀臣辨士神出而鬼沒,口乾舌拔眉眼。
到頭畢竟成就者,土墳三尺埋蒿萊。
老胡萬事皆不理,厓厓坐得四肢百骨如乾柴。
所以天地鬼神不怪怒,容得老胡永遠在世上,時復一出歌
笑呈詼諧。
況遇天子聖,德澤浹九垓。
青雲應呂風應律,遐方感化神民懷。
老胡再拜稽首獻天子壽,願天子與天地相似,老胡歲歲舞
蹈玉墀下,跪進玻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