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鬧劇一再上演 孰之過?

2021-01-18 中國臺灣網

  光天化日之下,一群「臺獨」分子公然將臺南一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用繩索拉倒,還在銅像背後噴上了帶有汙辱性的字句。消息傳出,兩岸震驚。猶記陳水扁主政時那些被數次打倒在地的蔣介石塑像,也沒忘記當年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到訪臺南時被「臺獨」分子王定宇推倒在地的鬧劇。而這一次,「臺獨」分子的目光鎖定了孫中山!他們把對孫中山「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偉大思想的仇恨發洩到銅像身上,「異類必誅」的可怕思維和粗暴手段令人髮指!而存在於臺灣社會的歷史認知、民進黨轉型問題以及「臺獨」勢力「垂死掙扎」的絕望心態,都伴隨著銅像的倒下,一一呈現在兩岸公眾面前。

  事件:暴力行徑令人髮指

  2月22日下午,島內「臺獨」團體「公投護臺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率眾數十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登上臺南市中心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銅像基座,在孫中山銅像頸部纏繞一條組大繩索後,一干人在底下呼喊蠻拉;幾分鐘後,全球華人尊為「中國革命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立像就砰然倒地,令人觸目驚心。臺南警方在接獲民眾舉報後抵達現場,全程目擊,卻未及時阻止。據臺媒報導,這尊被推倒的孫中山銅像佇立在湯德章公園內已有40餘年歷史,不僅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也是當地不少民眾瞻仰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公眾場合。1997年,民進黨籍臺南市長張燦鍙為紀念在「二二八事件」中死亡的湯德章,將公園命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當時即使主張「臺獨」的他亦認為孫中山銅像應繼續存於該公園。去年8月,臺南市政府曾以「為公園正名」為由一度打算拆除孫中山銅像,後因國民黨人士強烈反對,並在公園內紮營「貼身」保護銅像,臺南市古蹟審議委員會才決定暫緩拆遷事宜,沒想到事隔半年即發生了這起「突襲事件」。

  消息傳出,臺灣社會一片譁然,輿論紛紛強烈譴責肇事者蠻悍囂張的行徑,批評當地政府失職。臺南市數百民眾上街示威抗議,要求對主謀嚴懲不貸。2月26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決議,嚴厲譴責粗暴蠻橫的違法行為,並要求執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痛批,粗暴、野蠻的行為不是一個文明的臺灣人該做的事,這件事情要據理力爭,也要嚴厲譴責。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廷升26日指出,孫中山銅像遭破壞,不僅傷害文化資產保存,也對歷史無法交代,在朝野應合作拼經濟時,放任「統獨意識」撕裂民眾情感,黨團嚴正譴責。

  對於該案,臺南警方的後續處理也考驗著現任臺南市長賴清德這位未來極可能代表民進黨問鼎大位的中生代政治領袖。為何臺南市政府對推倒銅像事件無阻止動作?難道是賴清德暗中協助?各種猜測紛紛登場之際,臺南市政府27日晚重申,銅像非「古蹟本體」,但在古蹟區調查研究計劃完成審議之前,銅像將以「雕塑藝術物件」視之,以包覆盒裝方式予以妥善保護。臺南市歷屆市議員協進會則發表聲明指出:設置孫中山銅像是在1964年臺南市定期大會一致通過的決議,為尊重議會「立法權」,及市府行政權,應於原地善加維護銅像,若有移置或撤除計劃,應提案送議會通過。

  輿論:這絕不能顯示「臺獨」的正大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指出,孫中山這等舉世推崇的偉人,「臺獨」分子竟不容於腦裡、眼中,稱他們是「政治暴徒」實不為過!而對於以破壞名人銅像這一手段來宣示「反中」的鬧劇,兩岸民眾震驚之餘,亦不覺得陌生。猶記2007年陳水扁第二任期內大搞「去中國化」運動,當時臺灣各地的蔣介石像便成為了眾矢之的,有的被遷移,有的被扔掉。此次帶頭拉倒孫中山銅像的「公投護臺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本身並不住在臺南,他會率領近50餘人到臺南滋事,也多少與臺南深綠掛帥的政治氛圍有關。可是,這樣的鬧劇能在臺灣普通民眾間起到什麼效果?將心比心,一群連銅像都不放過的人,能帶給臺灣什麼樣的未來?

  去年,位於臺南的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其招牌上的「光復」兩字被有心人士公然拆除,原本清靜的校園因此被推上泛政治的風口浪尖。緊接著,臺灣「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通過「去殖民化」還原了許多日本殖民在臺統治的歷史事實,卻遭到臺南市率先號召抵制「去日本皇民化高中新課綱」,民進黨中央隨後宣布執政6縣市響應。因此,對於「獨派」來說,拉倒孫中山銅像,不只是要「反中」,更包含著企圖將當年日本殖民當局奴隸人心的「皇民化」再度根植於臺灣人民的心中的野心。

  但是,「臺獨分子」是拉不倒孫中山先生所凝聚的兩岸歷史的。有臺媒即指出:民進黨執政8年的「臺獨」操作,已可證實無論對內及對外,「臺獨」皆無可能實現;爾今,「臺獨」不能循民主路徑「正名制憲」,卻演出以拖倒孫中山銅像的這一幕,這絕不能顯示「臺獨」的正大,其實卻是違背民主互重共容的政治醜行。破壞名人銅像是「獨派」和民進黨人士宣示「反中」的手段之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不可逆轉,「獨派」毀銅像之舉正暴露了其「垂死掙扎」的絕望心態。

  究根:反映的是民進黨轉型的困境

  從5月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年底的縣市「七合一」選舉再到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的選舉季又在悄悄到來,政治人物的競選發條也在逐級上緊。「獨派」選票在綠營政治人物心中的份量不言而喻,也因此帶給了「臺獨」分子更多的「肆無忌憚」。這背後隱藏的,仍然是民進黨近兩年總是掛在嘴邊、卻又遲遲未予完成的兩岸政策轉型之痛帶來的困境。

  作為仍視「臺獨」為「神主牌」的民進黨,其護冀下的「臺獨」勢力,每逢所謂「政治季節」就開始上演鬧劇,比如「二二八」快到了、選舉快來了,也就到了「臺獨分子」惡疾發作的時候了。但他們試圖以拖倒孫中山銅像來斬斷兩岸的「連結點」,看在大多數兩岸民眾的眼裡,是多麼可笑!無論是歷史面還是現實面,無論是從臺灣島內,還是外部形勢看,「臺獨」都早已被證實死路一條。況且,「臺獨」主張的冥頑不化,已經嚴重傷害到了臺灣的內部團結與經濟發展,也因此,反對「臺獨」成了當前臺灣的主流民意。近日,臺灣「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一番「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了,臺灣要看見自己困境」的談話,正像一把「利劍」直刺每一個臺灣人的心。又到選舉季,綠營真的覺得不用理會主流民意,不用修改兩岸政策,只陶醉在自己所做的「支持臺獨是主流民意」的民調裡,就能贏得選舉嗎?

  如今的兩岸,「臺獨」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念已成為兩岸主流民意。馬年伊始,兩岸交流盛事不斷。「張王會」、「習連會」、兩會第十次商談……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反襯出「臺獨」勢力的焦躁不安。如何真正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曾始終是孫中山先生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問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馬年春節後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一番「兩岸一家親」的講話,也獲得兩岸輿論的積極評價。「臺獨」分子破壞孫中山銅像反映出的是民進黨轉型的困境,如果綠營平時要靠「獨派」選票護身,那這樣的鬧劇,一定還會上演。回想民進黨執政8年帶給臺灣對外經濟受限以致經濟停滯不前的惡果,臺灣當前最應該集中全民力量做的,就是重拾民眾信心、啟動經濟正向循環,而「獨派」卻仍在一旁自顧自地鼓搗意識形態的東西,一副不將臺灣搞得烏煙瘴氣就誓不罷休的架式,這難道是臺灣之福嗎?(作者:蔡斌,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研究員)

(本文為中國臺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相關焦點

  • 趁疫謀「獨」,民進黨又上演「正名」鬧劇
    借著新冠肺炎疫情,臺灣綠營政客又接連上演「正名」鬧劇。島內的「中華航空公司」載運口罩飛赴海外,其機身上的英文名「China Airlines」,刺痛了分裂主義分子的眼睛,於是有人定要把這裡面的「China」去之而後快,要求「華航」改名「Taiwan Airlines」。
  • 蔡英文「臺獨」言論,一再試探底線,忍無可忍發出警告
    編輯:凝冰蔡英文高票當選之後,行事有點太過張狂,因此她的口碑越來越差,有不少民眾後悔當初支持她,蔡英文競選的時候,她刻意模糊「九二共識」含糊兩岸關係,可她連任後態度相當囂張,不光口口聲聲稱臺灣這種跳梁小丑般的言論遭到嘲笑,很多人覺得她如果以這種態度來執政的話只會讓臺灣民眾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對蔡英文一再試探底線,國臺辦態度明確警告她,後果比她想像的要嚴重,如果她仍然不自省的話,一切自負。
  • 綜述:「臺獨」戲碼連連 臺灣輿論如何看?
    綜述:「臺獨」戲碼連連 臺灣輿論如何看?  新華社臺北4月11日電(記者陳鍵興 石龍洪 賈釗)近來「臺獨」戲碼連連,令島內社會深感憂慮,主流輿論和各界人士紛紛表達觀點,揭露「臺獨之謊」與「臺獨之害」。
  • 「臺獨」氣炸了 但是怪誰呢?
    東亞青運前身就是東亞運動會,每4年主辦一次,上海、香港和天津都曾舉辦過。參加過雪梨、雅典、倫敦、裡約等四屆奧運的臺灣射擊選手林怡君表示,當初所謂的「東奧正名」活動開始運作,她就覺得不妙,如今真的嘗到前所未有的苦果。
  • 新華社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鬧劇收場:不得人心註定失敗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臺獨」圖謀不得人心註定失敗——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鬧劇收場新華社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在民進黨當局支持縱容下,島內極少數「臺獨」勢力操弄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24日未獲通過。
  • 真沒完了|鬧劇 怒懟 狂噴 吉米:下一站在哪裡
    對於森林狼這支球隊來說,上下一片混沌:巴特勒和唐斯水火不容,錫伯杜與泰勒各玩各的小心思;一場鬧劇一場怒懟。2018-2019賽季對於這支球隊而言,註定不太平,何況鬧劇還在上演中……真沒完了!20天前,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吉米-巴特勒拒絕森林狼續約。直至,媒體曝出其與唐斯矛盾,以及錫伯杜 球隊老闆泰勒對巴特勒意見表態後,真相大白!
  • 折騰34天,上演4大鬧劇,被全世界看笑話
    巴薩的改革一再碰壁,至少上演了4大鬧劇,被當作笑話:梅西的離隊鬧劇。如果巴薩不賠償塞蒂恩300萬歐元解約金,解決這次鬧劇,到了西甲開打之後,科曼無法進入球場,坐在教練席指揮;皮亞尼奇等新援,也無法註冊!
  • 署名文章:「制憲公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題:「制憲公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李曉兵當下,世界正在通力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威脅,全球抗疫是全人類面臨的首要難題。臺灣島內「臺獨」勢力卻動作頻頻,在藉機大打「悲情牌」操弄「防疫外交」的同時,又祭出「制憲公投」這一把戲,將目光重新鎖定在那部曾經被李登輝和陳水扁玩弄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身上。他們愚弄島內民眾稱,臺灣之所以不能受到國際社會公平對待,根本原因在於臺灣有一部「脫離現實的憲法」,正是這部「憲法」讓大陸得以向國際社會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制憲公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臺灣島內「臺獨」勢力卻動作頻頻,在藉機大打「悲情牌」操弄「防疫外交」的同時,又祭出「制憲公投」這一把戲,將目光重新鎖定在那部曾經被李登輝和陳水扁玩弄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身上。他們愚弄島內民眾稱,臺灣之所以不能受到國際社會公平對待,根本原因在於臺灣有一部「脫離現實的憲法」,正是這部「憲法」讓大陸得以向國際社會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蔡英文必須為「臺獨」付出代價
    蔡英文此舉挑釁意味十足,她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宣誓自己的「臺獨」行為,然而「臺獨」真的不需要付出代價嗎? 「臺獨」分子漸進式推進「臺獨」,試圖讓島內民眾形成認同感 實際上從李登輝開始,「臺獨」分子就開始漸進式「臺獨」行為了,不斷地為所謂的「臺灣國
  • 蔣介石父子倆處決過多少「臺獨」分子
    宋景松過去曾犯案,被警方抓捕過,並坐過多年牢,心裡對國民黨政權極其痛恨。他加入陳三興的「臺灣民主同盟」後,又將與自己交往密切的好友劉全獅、林輝強帶入該組織。 1959年7月,宋景松、陳三興又將在臺灣大學法律繫念書的學生蘇禎和、董自得兩人拉入「臺灣民主同盟」。隨後,臺中市一中的「自治互助會」、高雄市中立中學的「亞細亞同盟」「臺獨」組織與「臺灣民主同盟」掛上了鉤。
  • 美國再次上演「變臉」,川建國出爾反爾?如今竟引出鬧劇
    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當今世界上有233個國家和地區,由於歷史推進的這種緣故,每個國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家也都應該聽聞過「一諾千金」這個典故,說的就是要說話算數、而且還要講信用,打到國家小到個人,也都要遵循這樣的規則,可如今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卻視而不見這樣的規則。
  • 車圈上演《瞄準》諜戰 索納塔力敵凱美瑞孰勝孰負?
    車圈上演《瞄準》諜戰 索納塔力敵凱美瑞孰勝孰負?其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很多這種「同室操戈」案例。比如同樣出身步步高的「紅藍廠商」,加多寶和王老吉的紅罐之爭等等。不過,這樣的較量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合理的競爭往往能刺激雙方加快產品質量提升與技術升級,從而獲得良性的循環。就像豐田品牌和現代品牌,多年來在相互激烈競爭中,分別找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現在提到現代旗下的產品,可不再只是省油而已,外觀內飾、配置、性價比等指標,在近年來已經得到了長足的提升和進步。
  • 「美國荒誕」一再上演,瘋狂出招惹怒中國,趙立堅早已有言在先
    這一出制裁中方基層民警的鬧劇和此前就涉港問題進行相關人員粗暴制裁併無不同。美國都是在用人權、自由等幌子來包裝其幹涉中國內政的醜陋本質。美方對華的瘋狂出招「惹怒」中國,中方也早已提醒過美國,一切後果將由他們自負。
  • 昨夜,這件事重挫「臺獨」
    楊佳/海外網海外網11月25日消息,由島內「臺獨」勢力推動的所謂「奧運正名公投
  • 「臺獨」小動作不斷,又在走「鋼絲」?
    最近,臺海間日益緊張的局勢似乎也沒能擋住「臺獨」分子們搞事情的腳步。據臺灣媒體的主動爆料,美國一架「專機」在近日抵達了臺灣的松山機場,而機上載著的正是美國某位神秘高官。「臺獨」分子們以這種小動作,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走鋼絲」。「臺獨」的小動作這次美國專機抵臺的消息是臺媒主動爆出來的,聲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或者是美軍主管情報方面的指揮官抵臺。
  • 「臺獨」企圖進行「公投」,若敢越雷池半步絕不手軟
    【編輯/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導語:疫情期間,「臺獨」分子上躥下跳試圖打破外交,「借疫謀私」的小動作不斷。甚至,「臺獨」企圖在臺灣發起「制憲公投」,簡直太過猖狂!我國早已表明臺獨,根據《反分裂國家法》,「臺獨」分子若敢越雷池半步則不手軟!所謂的臺灣「獨立」不過是痴人說夢在公開場合宣布臺灣已經是「獨立」身份,並且還表示為了爭取臺灣所謂的「主權」不惜以武力維護。
  • 海外「臺獨」運動的潮起潮落(中)
    但由於該組織與在日「臺獨」組織牽扯過多,聯邦調查局要求其按照「外國政府代理人登記法案」向美國國務院登記,為防止身份暴露,組織成員只能採取金蟬脫殼之計,先於1957年底宣布解散組織,再於1958年初成立具有秘密團體性質的「臺灣獨立聯盟」(英文簡稱「UFI」),繼續在美國從事「臺獨」活動。但該組織成員稀少、資金不濟、力量薄弱,始終未能在美國掀起波瀾。
  • 臺南 少數「臺獨」分子借極端行為「搏出位」
    人民日報2月27日訊 2月22日下午,「臺獨」分子蔡丁貴率眾數十人,集結到臺南市區一公園內,強行拉倒豎立在公園裡的孫中山銅像。事發之後,「臺獨」分子的惡行受到島內外輿論的嚴厲譴責。不過,在譴責之餘,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又是臺南?
  • 「臺獨」欺人太甚!若不是被逼的,誰願意「骨肉相殘」?
    近代中國被侵略而遭遇的戰爭之痛,時至今日仍然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不敢忘記。所以,當有臺灣網友說:"大陸朋友,可否不要動輒就對臺灣談'武統'"?我們想說的是:真的不是我們喜歡提這倆字,有哪個正常人願意看到骨肉相殘呢?實在是那些"臺獨"太過分、太沒人性!是可忍,孰不可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