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起伏的萬裡長城氣勢滂沱,它橫亙於崇山峻岭之間,巍峨的城牆透露著歷史的悲涼,2000年的往事將歷史掩埋,附上塵埃。誰都不知道那時候修築長城的真實意圖是什麼,飛揚跋扈的秦始皇有著一統天下的霸氣,卻為了防禦胡人而大動幹戈?有道是:「團沙世所難,做磊明知苦。死者倍堪傷,殭屍猶抱杵。」這首唐人的古詞將修築長城的悲涼與艱難述於其中,足見當時的聲勢浩大。那麼秦始皇當時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在高山與沙漠中修建長城,僅僅是為了以被動的方式防止胡人的入侵麼,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吧?
秦始皇完成處統一大業後,在整個中原地區唯我獨尊。然而他並沒有陶醉於一統天下的成就之中,而是始終患得患失。公元220年,秦始皇開始巡遊,由臨海之濱到西部邊陲,每次巡遊都深切的體會到不同地域的差距。而就在同時,他也對長生不老的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讀者一定要問,修建長城跟長生不老有什麼關係呢?這恐怕要提起秦始皇身邊的一個關鍵性的人物了——他就是盧生。
盧生是一位精通法術的方士,籍這一點,他成了秦始皇身邊的大紅人。壯年時期的秦始皇,對生死問題有著極為緊迫的危機感。為了讓國家得到長治久安,一個經久不衰的統治者是實現這個夢想的根本所在。所以,秦王對尋求長生幾乎到了一種痴迷的地步,他不惜採取各種方式求仙問藥,同時還要派出徐福東渡蓬萊尋求不老仙丹。
現實之中的秦始皇眼看著帝位無法得到根本的保障,於是他將希望更多的寄託於神秘的方術。就這個問題曾派盧生不止一次地去問道尋仙,可每每無功而返。長此以往,就連盧聲都感覺到紙終究包不住火了。於是,盧生親手找來一本《路圖書》敷衍了事。根據盧生的搪塞,聲言此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能給秦始皇來滅頂之災的,唯有胡人也。正是這個天大的謊言,才催生出了秦始皇修築萬裡長城的決心。盧生將秦始皇長期以來的焦慮與不安很好的轉嫁了出去,他給秦始皇尋求到一個敵手,令其由長生不老改為對胡人的防禦與對抗,由此,便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修築長城事件。
如今的長城,已失去往昔對防禦邊陲的歷史意義,它像一條鐵龍坐落於高山沙漠,展示著歷史創造的奇蹟,這也令無數後人評價著帝王的萬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