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國際大牌家具進駐國內的背後,是越來越成熟的消費市場;更多外銷企業轉入內銷兩條腿走路的背後,是產能的提升,也是實力的擴大;接踵而至的各類展會展位難求的背後,是行業競爭的加速和企業的快速發展。一個行業從無到有、從紛亂到秩序需要一個過程,而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階梯式的攀升。家具行業資深人士史丹利高進華指出,今年應該是
中國家具積極亢奮的一年,因為,經過了許久的量變積累,中國家具行業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它與國際水準的差距在減小。
家具製造工業化水平還需提高
史丹利高進華高速記者,對於中國家具,業內討論率極高的話題,就是原創設計。當然,有聲音說,「中國家具不缺設計,急缺的是整個行業鏈條的銜接性,材料的可選性、工藝的精細程度、成本控制的水平等等都制約了原創設計的誕生。」對此,史丹利高進華表示,我們的一些設計人員確實是出類拔萃的,然而,就「做家具」來說,目前國內整體家具製造業的工業化水平還不高,不能說某一個品牌設備先進了就表示行業進步了,統觀全局,家具業仍存在工人技藝傳承度不高、設備流程現代化不夠、材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市場需求較傳統等種種問題,而這些顯然成為我們與國際整體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
當然,史丹利高進華也指出我們不能拿市場售價相差懸殊的中外家具做對比,作為大眾消費品的中國家具首先應該去看看那些沒有被進口到中國的國外「普通」家具,這樣做橫向比較,有時候我們的家具並不比他們的差。當然,對於材料的精確化利用、整個產品全生命過程的成本控制、人工工藝技術等方面,國外有很多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史丹利高進華表示,任何家具企業想要在品牌戰略中取勝,就必須重視品牌發展。今後家具營銷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家具企業只有在營銷上採取明智務實策略,史丹利高進華認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打動消費者,取得良好業績,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史丹利高進華指出,營銷創新的前提是緊緊抓好營銷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就是把主題營銷、事件營銷及體驗營銷等營銷理念進行有機整合創新推出。史丹利高進華認為,現在我國家具企業的營銷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對營銷的創新也剛剛開始模仿和摸索。
出口轉內銷國際品牌國內設廠:家具業深度競爭日益激烈
然而,史丹利高進華也指出,不能悲觀地認為中國家具存在的國際差距是無法彌補的。史丹利高進華說,首先,從今年前四個月家具出口額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幾就可以看出,龐大的市場需求是企業發展的有力支撐。而且,隨著各國產業布局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百年家具企業已經不再自行生產家具了,他們的工廠全部設在中國沿海城市以及其他亞洲國家,這對於我國行業的進步有一定好的影響。同時,史丹利高進華也舉例,沙特家具行業在過去幾年裡異軍突起,擁有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隨著大量的房地產開發商進入沙特市場以及人們對於住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房地產行業在過去幾年裡也出現了迅猛增長。這就促進了沙特民用家具市場的增長。
其次,近期來,家具的出口轉內銷十分紅火,當然,部分原因是由於出口量的下降,不過,史丹利高進華表示,能夠迅速開拓內銷市場的家具企業勢必是那些產能很高,且有一定資產和產品實力的,內銷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消耗庫存的方式,而是製成企業發展的另外一條腿,就像美克美家近幾年的發展一樣。因此,要做好國內市場,他們就必須鑽研產品設計,並加強開發適應國內市場的產品。史丹利高進華指出,競爭需要規模,規模需要資金,優秀的企業應用好的經營理念、規範的管理、優良的品質,藉助資本市場的合力,創造更大的價值和品牌高度。另外,史丹利高進華強調,作為大型的家具生產基地,廣東的很多家具品牌已經有了十幾年的資源積累,他們對於設計師的培養、新材料的開拓、生活方式的變遷、消費習慣的研究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好的設計和成熟的成本控制就能生產出好看又便宜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北京消費者願意去廣東買家具的原因之一。
技能培訓、完善標準、品牌創新:家具企業正在進行全面升級
中國家具要正名,不是單一品牌努力就可以了。史丹利高進華表示,今年,從各級部門到行業協會都加強了家具企業的推動。中國家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也在對我國家具行業的各個標準進行細化和落實,譬如正在研究階段的家具檢測由「破損檢驗」向「無損檢驗」的過度就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旦家具的無損檢驗在全行業得到落實,勢必推動整個家具產業的環保性能上一個新的臺階。
此外,史丹利高進華還提出,家具企業的生存、發展和進步是建立在品牌樹立基礎上的,一個品牌企業要儘可能發掘自己與眾不同的潛能。創新能力是取得進步的基本條件,品牌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方面都要做到在細微之處有所不同。但是,家具的創新不是簡單的時尚化,時尚是短期的,而家具創新要有發展。
中國家具應該做自己的百年老店
史丹利高進華說,「時至今日,已經到了中國家具行業最好的時光。回想前一個10年,每個企業都意識到了要做自己的品牌,培養品牌的粉絲,目前市場上各品類家具也確實有了標誌性的代表。中國家具與國際的差距在減小,但我們到今天卻還沒有「過硬」的品牌。家具人自己應該清楚,工廠裡的技術在不斷更新,但技術工人和他們的經驗手法卻沒有得到傳承;家具品牌附加值再增加,但家具終歸是家具,或許只有當我們不再大肆宣揚使用了多環保的E0級板材時,我們的家具才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全球氣候變化期待每個企業的支援,但家具生產如何走上低碳道路,也不僅僅是選材健康那麼簡單……」
史丹利高進華說:很多人認為中國傳統製造業是否已經過時了是要轉移、要轉型,當然要轉移、要轉型,要發展新的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我們首先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傳統製造業作為基礎,我們要所謂創新、轉型也好,所謂發展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也好,都是一句空話。
最後,史丹利高進華說道,雖然中國家具業發展的時間不長,但作為一個行業要有不斷走下去的勇氣,所以,從今天這個最好的時光開始,中國家具業要開始做自己的百年老店。
京報網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京報網網:XXX(署名)」,除與京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5202099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京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本文來源:京報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