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果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一定還記著,小時候田野裡那些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小花小草,現在您還能夠回憶起他們的名字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鐵莧菜
鐵莧菜,又名鐵鍁頭,(拉丁文名:Acalypha australis L.),大戟科、鐵莧菜屬一年生草本,高0.2-0.5米。小枝細長,被貼毛柔毛,毛逐漸稀疏。葉膜質,長卵形、近菱狀卵形或闊披針形,長3-9釐米,寬1-5釐米。雌雄花同序,花序腋生,稀頂生。花序梗長0.5-3釐米,花梗長0.5毫米。蒴果直徑4毫米,具3個分果爿,果皮具疏生毛和毛基變厚的小瘤體。種子近卵狀,種皮平滑,假種阜細長。花果期4-12月。
生於較溼潤耕地和空曠草地,有時石灰巖山疏林下。
鐵莧菜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消積、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嫩葉食用,為南方各地民間野菜品種之一。
田旋花
田旋花,家鄉又稱附棉秧(學名:Convolvulus arvensis L.)是旋花科、旋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走,莖平臥或纏繞,有條紋及稜角,葉片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基部大多戟形,或箭形及心形,側裂片展開,中裂片卵狀橢圓形,狹三角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微尖或近圓;葉脈羽狀,基部掌狀。花序腋生,花柄比花萼長得多;苞片線形,萼片有毛,長圓狀橢圓形,鈍,具短緣毛,內萼片近圓形,花冠寬漏鬥形,白色或粉紅色,或白色具粉紅或紅色的瓣中帶,或粉紅色具紅色或白色的瓣中帶,花絲基部擴大,具小鱗毛;子房有毛,柱頭線形。種子卵圓形,無毛,暗褐色或黑色。
生於耕地及荒坡草地上。田旋花是麥田常見的頑固性雜草。
田旋花的全草入藥,調經活血,滋陰補虛。
狗尾草
狗尾草(學名:Setaria viridis (L.) Beauv.),一年生。根為須狀,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稈直立或基部膝曲。葉鞘鬆弛,無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葉舌極短;葉片扁平,長三角狀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或基部稍疏離;小穗2-5個簇生於主軸上或更多的小穗著生在短小枝上,橢圓形,先端鈍;第二穎幾與小穗等長,橢圓形;第一外稃與小穗第長,先端鈍,其內稃短小狹窄;第二外稃橢圓形,頂端鈍,具細點狀皺紋,邊緣內卷,狹窄;鱗被楔形,頂端微凹;花柱基分離;葉上下表皮脈間均為微波紋或無波紋的、壁較薄的長細胞。穎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生於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原產歐亞大陸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現廣布於全世界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其稈、葉可作飼料,也可入藥,治癰瘀、面癬;全草加水煮沸20分鐘後,濾出液可噴殺菜蟲;小穗可提煉糠醛。
茅根
茅根(學名:Perotis indica (L.) Kuntze)是禾本科茅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釐米。根壯莖白色,橫走於地下,密集,節部生有鱗片,先端尖有甜味。性味:甘、寒。杆叢生,直立,單葉互生,集於基部,老時基部常有破碎呈纖維狀的葉鞘。葉片扁平,條行或條狀披針形,夏季開花,圓錐花序圓柱狀。花銀白色,分枝密集,小穗長3-4毫米,具柄。穎果橢圓形,暗褐色。被白色長柔毛。
薄荷
薄荷(學名:)是唇形科、薄荷屬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溼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苦老芽
苦老芽,又名苦窿芽,野芹菜。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升麻。東北地區所生長的升麻叫興安升麻,是一種常用的野菜,也是一味中草藥材。生於山地林緣灌叢,山坡疏林或草地中。鮮嫩的莖葉可食用,根莖秋季採挖為佳,除去泥沙,曬至鬚根幹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後可入藥用。
薺菜
薺(學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十字花科薺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釐米,莖直立,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葉柄長5~40毫米,莖生葉窄披針形或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萼片長圓形,花瓣白色,花果期4~6月。
薺生長在山坡、田邊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
薺可全草入藥,莖葉作蔬菜食用,種子含油,供制油漆及肥皂用。
米米蒿
米米蒿,又名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0釐米,叉狀毛,莖生葉為多,莖直立,分枝多,葉片為3回羽狀深裂,末端裂片條形或長圓形,裂片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花序傘房狀,萼片直立,早落,長圓條形,花瓣黃色,長圓狀倒卵形,長角果圓筒狀,無毛,果瓣中脈明顯;種子多數,長圓形,4-5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各地。生於山坡、田野及農田。亞洲、歐洲、非洲及北美洲均有分布。
播娘蒿農田惡性雜草,為了有效進行播娘蒿的防除,播娘蒿影響小麥等作物的生產。
地錦草
地錦草,為大戟科植物地錦或斑地錦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其性味辛平,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溼退黃之功效。用於痢疾,洩瀉,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癤癰腫,溼熱黃疸。
豬毛菜
豬毛菜(學名:Salsola collina Pall.)是藜科、豬毛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釐米;莖自基部分枝,枝互生,伸展,莖、枝綠色,葉片絲狀圓柱形,生短硬毛,花序穗狀,生枝條上部; 苞片卵形,有刺狀尖,頂端有刺狀尖,花被片卵狀披針形,膜質,頂端尖,果時變硬,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近革質,頂端為膜質,緊貼果實,有時在中央聚集成小圓錐體;花柱頭絲狀,種子橫生或斜生。7-9月開花,9-10月結果。
豬毛菜較耐寒、耐旱、耐鹽鹼,在鹼性砂質土壤上生長最好,野生種常見於村莊附近、路旁、荒地,喜直射較強光照。
豬毛菜的全草入藥,有降低血壓作用,幼苗及嫩莖葉,是中國廣大農民採食的一種傳統野菜。
節節草
節節草是多種植物的別稱。木賊科木賊屬的問荊、木賊、草問荊、林問荊、犬問荊及千屈菜科節節菜屬節節菜,還有大戟科大戟屬的飛揚草。這些植物分在民間都稱作節節草。
三稜草
三稜草學名為半夏,三稜草是上海市的叫法,各處叫法不同。半夏(神農本草經),三葉半夏(山西、河南、廣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麻芋果(貴州),田裡心、無心菜、老鴉眼、老鴉芋頭(山東),燕子尾、地慈姑、球半夏、尖葉半夏(廣西),老黃咀、老和尚扣、野芋頭、老鴉頭、地星(江蘇),三步魂、麻芋子(四川),小天老星、藥狗丹(東北、華北),三葉頭草、三稜草(上海),洋犁頭、小天南星(福建),扣子蓮、生半夏、土半夏、野半夏(江西),半子、三片葉、三開花、三角草、三興草(甘肅),地文、和姑、守田(古稱),地珠半夏(雲南)。
敗醬草
敗醬草即敗醬科敗醬屬植物敗醬(黃花敗醬,Patrinia scabiosaefolia)或攀倒甑(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的帶根全草,新鮮時無其他異味,曬乾後則有強烈的臭醬氣味,故名敗醬草。
敗醬草具有活性成分種類豐富、應用廣泛、分布廣、資源豐富等優點,是一種具有很高開發利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 。
苦丁
苦丁,又名小山蘿蔔、龍渣口、叉頭草、蛾子草、大葉蜈蚣草、楊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腳蒲公英、丁蘿蔔、雙股金釵、乳漿草、九刀參、八楞麻。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Lactuca formosana Maxim.的乾燥根或全草。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溼,活血之功效。常用於疔瘡癰腫,咽喉腫痛,疥癬,痔瘡,蛇咬傷,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苦苣菜
苦苣菜(學名:Sonchus oleraceus L.):又名苦菜、苦蕒菜、小鵝菜,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鬚根。莖直立,單生。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
生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其嫩莖葉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VB2和VC,可供食用。苦苣菜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溼降壓的功效。其嫩莖葉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燙一下,再換清水浸泡,除去苦味,然後涼拌或炒食。分布於全球、歐、亞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於海拔170米至3,2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林下、山坡、平地田間、空曠處、山谷林緣或近水處。
苜蓿草
苜蓿草(拉丁學名:LotuscorniculatusL),又名兔子酸,是苜蓿屬(Medicago)植物的通稱,原產於歐洲與美洲。苜蓿草屬豆科多年生牧草,廣泛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地區,是一種優良的飼草資源。
苜蓿含有豐富的苜蓿多糖、大豆黃酮和異黃酮以及多種未知促生長因子(UGF),因而苜蓿在畜禽生產中具有改善畜禽生產性能、改善畜禽免疫力、改善畜禽抗氧化性、改善畜禽肉品質以及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等生理功能,在養豬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曲曲菜
曲曲菜,學名叫做「苣蕒菜」。
非苦菜,比苦菜的葉厚;苦菜開花是黃色,比蒲公英的花小,單層。在當地有曲曲菜、青青菜、奶漿菜(奶漿草,四川),都是不同的菜。此處的圖片是曲曲菜。生長在中國北方平原地區,如河北、京津、山西、山東以及東北廣大地區,甘肅東南部亦有分布,以甘谷縣及其周邊為主。
相關連結
小時候常見卻又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您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