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秀洲區司法局圍繞「楓橋司法所」創建載體,部署開展「一所一品」創建活動,通過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安置幫教「四位一體」建設,不斷提高隊伍素質,規範內部管理,轉變工作作風,形成特色鮮明、亮點紛呈、成效卓越的「秀洲品牌」,推動司法所挖掘工作特色,助力基層治理法治化。
一是精耕細作,法治推進馳而不息。秀洲區司法局堅持「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社會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將法治春風吹遍每個角落。王店司法所成立小微企業普法志願隊,深入村企、民企等,開展「法助小微,打造梅裡法治營商環境」「安全生產月宣傳」等主題活動30餘次。創建「梅裡法堂」法宣品牌,系統化、多樣化開展「每月一法」等普法宣傳活動20餘場次,編制「梅裡法堂」系列普法宣傳冊4期600冊。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陣地,聚寶灣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慶豐村新農村法治文化公園等一批法治景觀成為亮麗的風景線。到目前為止,王店司法所擁有嘉興市法治文化陣地2個,法治文化品牌項目1個,法治小景6餘處,法治文化宣傳欄38塊,基本實現法治陣地全覆蓋。
二是綿綿用力,平安創建行穩致遠。王江涇司法所立足人民調解工作職能,巧用「三聯三調」和「四則運算」工作法,紮實築牢矛盾糾紛化解的前沿關口。調解隊伍做足「加法」,成立嚴大姐個人調解工作室,樹立典型標杆,組建鄉賢、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構成的調解智囊團,壯大基層調解隊伍。維權流程做好「減法」,針對討薪案件開闢綠色通道,簡化援助程序,專項指派律師優先受理、優先服務,縮減辦案流程。多方聯動做亮「乘法」,充分發揮派出所、司法、綜治等部門協調聯動功能,建立健全鎮村「網格+調解」機制。減少隱患做實「除法」,堅持排查在先,變被動調解為主動調解,變事後調解為事前發現。截至目前,通過在線視頻調解、電話溝通、簡易糾紛速調等方式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57件,為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乘風破浪,公共法律服務進而有為。新城司法所結合當地實際,針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多舉措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廣宣傳,縱深推進知曉率,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媒體聯動宣傳、製作便民服務卡,讓群眾充分「知」「用」「信」公共法律服務。聚合力,健全法律服務網格,通過對上開通公共法律服務「綠色通道」、縱向設立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橫向對接人社、工會、婦聯、綜治等部門,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聯動工作機制。今年以來,對轄區6個綜合商貿體進行了初步統計摸排,摸清存在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底數,發放宣傳資料1000餘份,接受法律諮詢1000餘人次,並在浙聯金座成立公共法律服務點。
四是凝心聚力,愛心幫教善作善成。高照司法所充分整合社會資源,以「四心」紮實推進安置幫教各項工作。齊心共管,建立「司法所+網格員+社區民警+志願者+親屬」的管理體制,完善街道村(社區)安置幫教網格,通過走訪或指導村(社區)網格員開展特殊人群的信息掌握及幫教等工作。細心排查,落實一人一檔管理制度,對刑滿釋放和期滿解矯兩類人員及時進行登記,預防脫、漏管現象產生,並實行分類管理幫教,體現人性化管理特色。親心支撐,搭建遠程會見橋梁,嚴格落實視頻會見制度、規範視頻會見秩序,讓監獄服刑人員與其家屬進行視頻語音交流,實施親情幫教活動,緩解服刑人員心理壓力,今年已開展13次遠程會見活動。暖心助力,與轄區10家愛心企業籤訂協議,並協同人社部門,先後為5名安置幫教對象尋找就業資源。
【來源:市司法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