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關注《NBA大數據》欄目,隨時了解NBA數據最新動態,本期《NBA大數據》為您帶來的是總決賽單場個人表現排行,主人公是詹姆斯和巴特勒。
「我一直都很欣賞他打球的方式,我欣賞他的大心臟,他的激情,他對籃球的那份情感,所有那些好的特質。」
這是2018年11月份吉米-巴特勒的一段採訪內容,巴特勒口中的「他」,指的是名人堂球星阿倫-艾弗森。
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巴特勒和艾弗森聯繫在了一起。都是賽前被預測要成為被橫掃的一方,都是面對湖人超級球星二人組,巴特勒與艾弗森都打出了逆天的個人表現帶領球隊拿下勝利。
如果說這個系列賽前還有人質疑巴特勒的巨星成色,甚至質疑他究竟是不是巨星,那麼這個系列賽後這些質疑會煙消雲散。總決賽前三場,巴特勒的表現壓過了諸多巨星,本期《NBA大數據》,我們要解讀的就是巴特勒的表現究竟多出色。
巴特勒第三場表現碾壓眾星
在NBA總決賽歷史上,諸多超級球星轟出過令人難忘的個人表演秀。2020年總決賽第三場,巴特勒用一場個人生涯巔峰之作將自己的名字也寫入了歷史。
同湖人的第三場比賽,在戈蘭-德拉季奇、巴姆-阿德巴約繼續因傷缺席的情況下,巴特勒全場狂轟40分、11籃板、13助攻、2搶斷、2蓋帽,真實命中率高達76%。在總決賽歷史上,這是第三次有球員轟出40+分三雙,另外兩個是傑裡-韋斯特和勒布朗-詹姆斯。巴特勒與他們的不同在於,韋斯特和詹姆斯輸球了,而巴特勒拿下了比賽。
自從聯盟引入三分線以來,這是第七次有球員在總決賽砍下至少40分卻沒有出手一次三分,之前的六次都是內線球員,其中超級中鋒沙奎爾-奧尼爾一人佔了五次,卡裡姆-阿卜杜爾-賈巴爾有一次。
這些還無法體現巴特勒第三場的強悍與偉大,下圖是1978年到2020年球員總決賽單場GmSc輸出排名,GmSc值是結合球員得分、籃板、助攻、命中率、搶斷、封蓋等數據綜合計算出的單場比賽的表現數值,可以從攻守兩端全面反饋出一名球員效率輸出,是衡量一名球員即戰力的重要數據。
巴特勒總決賽第三場的GmSc值達到了42,僅次於2016年總決賽第六場的詹姆斯,當時詹姆斯以67%的真實命中率砍下了41分、8籃板、11助攻、4搶斷和3蓋帽,轟出了42.5的GmSc值。像是2018年總決賽第一場的詹姆斯、2003年第一場的蒂姆-鄧肯都超級球星都在巴特勒的後面。
麥可-喬丹總決賽GmSc值最高的一場是1993年總決賽第四場,當時他拿下了55分、8籃板、4助攻,真實命中率達到61%,GmSc值為38.9,那場比賽他將個人進攻發揮到了極致。
而2001年總決賽第一場的艾弗森,當時他砍下了48分、5籃板、6助攻、5搶斷,數據非常華麗,只不過他的真實命中率只有53%,在這張圖表中他也是真實命中率最低的那個,這影響了他的GmSc值。
很多人將今年的巴特勒拿來對比2015年總決賽時的詹姆斯,因為詹姆斯身邊沒有凱文-樂福,凱裡-歐文打了第一場後就報銷。今年巴特勒第一場賽後失去了阿德巴約和德拉季奇兩大幫手。第三場比賽,巴特勒承擔的進攻負荷非常重,他在場時直接參與了熱火超過61%的進攻機會。之前,近七年的總決賽最高紀錄恰好是2015年總決賽第一場的詹姆斯,當時他在場直接參與了騎士58.9%的進攻機會。
巴特勒與詹姆斯的不同在於,雖然巴特勒承擔的負荷極重,但他依然保持了高效率。而那一年的詹姆斯雖然帶著騎士頑強贏了兩場,但詹姆斯負荷太重,效率被拉低,投籃命中率還不到40%,他那個系列賽的GmSc值沒有一場超過34,更別提達到巴特勒第三場的水準了。
新時代造出最獨特核心
本賽季,如何定義巴特勒的表現和實力成了一個難題。在這個講究效率、空間的時代,愈發不愛出手三分,中距離準星還暴跌的巴特勒與這個時代顯得格格不入。可是,靠著一手突破、造犯規,巴特勒又能保持很體面的進攻效率。再加上一手組織能力、不惜力的防守、強硬的作風,巴特勒成了這支平民軍團的領袖,也得到了不錯的風評。
總決賽,巴特勒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成了一個獨特的存在。中遠投不準,那就少投甚至不投。看出手分布、造犯規頻率和進攻效率,巴特勒儼然中鋒,70%的出手集中在禁區內,他的整體投籃命中率接近60%。看他的傳球,他又像是一個控衛,場均送出10.3次助攻,比本賽季的助攻王詹姆斯還高。本世紀,所有「單核」(這裡的單核指的是影響力明顯高出隊內第二人一頭這種情況)球隊中,你找不出一個巴特勒這樣的球員。
下圖是本世紀總決賽「單核」球隊GmSc值輸出對比,巴特勒前三場的GmSc值高達29.5,碾壓其他「單核」球隊的領軍。之前最高的是2006年的德韋恩-韋德,他這一數據達到了25.4,當時的韋德跟巴特勒一樣,也是極少出手三分,他的進攻以突破、造犯規為主。
不過,韋德的場均助攻只有3.8次,他主要扮演爆破手的角色。那一年韋德帶領熱火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連贏四場奪冠。2001年的艾弗森打法跟韋德一樣,他的助攻也不多,效率比巴特勒、韋德都要低。
德克-諾維茨基是投射流,科懷-萊昂納德和蒂姆-鄧肯都是攻守兼備型,前者進攻範圍更廣,後者內線殺傷更足,這三人也都沒有巴特勒那種帶動全隊的作用。
巴特勒能有現在的表現,跟熱火的空間有巨大關係,阿德巴約的傷停導致熱火少了一個高位策應點,很多堅持了一整個賽季的打法無法繼續使用。但熱火也因禍得福,沒了不具備中遠投能力無法拉開空間的阿德巴約,奧利尼克、邁爾斯-萊昂納德兩個有三分投射能力的大個進入輪換後,巴特勒的活動空間增大了,突破空間更充足,他的串聯能力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泰勒-希羅頂替德拉季奇進入首發,萊昂納德跟克勞德搭檔前場,熱火首發是巴特勒帶著四個空間點,萊昂納德能在開局有效把德懷特-霍華德調離籃下。加上熱火在進攻端想了各種辦法將戴維斯也調離籃下,針對湖人籃下防守虛空,熱火圍繞巴特勒的持球打了很多空切。
奧利尼克登場後打五號位,不管湖人上霍華德打中鋒還是將戴維斯推到五號位,湖人最好的護筐手都會被調離籃下。如果湖人內線收縮,奧利尼克便得到了三分機會,三場比賽奧利尼克三分14投6中,基本都是接到巴特勒傳球投中的。
最近兩場巴特勒一共送出26次助攻,就是靠這種拉開空間的打法。沒有阿德巴約,熱火少了很多手遞手掩護配合,但巴特勒這種更為簡單直接,充分利用個人牽制力和球隊空間的組織方式效果甚至更好。
熱火空間拉開後,巴特勒有了更多執行「點名戰術」的機會,第三場,湖人有16個回合初始對位是詹姆斯對巴特勒,巴特勒藉助了13次掩護,其中有12次湖人選擇了換防,巴特勒對上了湖人防守相對更弱的點(庫茲馬、波普),外線空間點牽制湖人其他防守人,巴特勒可以輕鬆殺傷籃下。這時候,巴特勒很好地隱藏了自己中遠投不穩的弱點。
結語
在這個打法越來越同質化的時代,巴特勒是一股清流。依然沒有太多人看好熱火擊敗湖人奪冠,但他帶給詹姆斯的挑戰是實實在在的。
可能最終巴特勒還是邁不過詹姆斯這道坎,但就像詹姆斯說的:「等到我退役,這會是我去回顧的那種比賽,因為我所面對的是一個兇猛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