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日韓從不罵自己祖宗,而中國部分知識分子總罵自己祖宗

2020-12-23 清諾晗history

鄭強教授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提出了關於知識分子的思考,他講日韓兩國的知識分子和中國部分知識分子對比,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前者從不罵自己的祖宗,而後者卻總是罵自己的祖宗。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復旦大學的教授劉清平在自己的個人社交號上公然辱罵孔子,其中的用詞用句都極其低劣。而這似乎從側面反映了當代中國的某些知識分子,總是在「罵」自己的祖宗,不僅是「罵」祖宗,對於當下的社會他們也是抨擊多過讚揚,而對國外的一些制度他們卻是忠實的擁護者。

中國知識分子「罵」祖宗由來已久

在鄭強教授看來,知識分子「罵」祖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只是他們在發聲的時候目的是什麼,而選擇的「道」是什麼非常重要。中國知識分子「罵」祖宗不是今天才出現的,而是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從中國近代的「新文化」運動就可以看出,最先覺醒的中國知識分子總是在反思之中。當下的社會問題總能帶給他們新的思考,他們靠著批判「儒學」,來找到中國文化新的發展之路。可以說中國知識分子「罵」祖宗不是當今社會的個例,而是從近代中國就開始有一些文人學者開「罵」。

知識分子群體總是將家國的大任攬在自己的身上,他們繼承了中國古代文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罵」先賢,「罵」祖先,更多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普羅大眾,強烈的民族使命感讓他們帶領中國一路披荊斬棘,從站起來到富起來。

古代和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總是在不斷地推翻前人的觀點,找到適合那個時代的中國發展之路。他們雖然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但想要看到中國蒸蒸日上的心卻是一致的。

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旨在以「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殷切希望,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愛國,其本質是出於一種「善意」,所以即使近代的以言辭犀利著稱的魯迅先生,懟天懟地,卻依然受到世人愛戴,由李大釗等知識分子發起的抵制儒家學派等新文化運動,後世對該運動也是給予了極高的讚揚,被稱作「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啟蒙運動」。

相比較下,日韓卻從不罵自己的祖宗。日本和韓國的社會喜歡從別人的身上學習,相較於中國人喜歡從自我批評中找原因,他們的方式顯得溫和許多。

而日韓兩國屬於發達國家行列,他們文化自信的程度更高,他們對待自己的祖宗是以一種滿是敬意的眼光來看待的。中國人喜歡自我批評,「罵」自己的祖宗也不足為奇了。

由於知識分子身上大多都有時代的烙印,他們談論的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的事情。每當社會動蕩,社會環境複雜的時候,他們總會發出更多聲音,也會帶領民眾開闢新的道路。結合中國的歷史來看,知識分子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部分知識分子批評的聲音已經變質

如今的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而這其中出現的挑戰並不僅是對當權者,還有對當代的知識分子的。鄭強教授認為,他們應該如何「罵」祖宗,究竟應該向大眾傳遞出怎樣的聲音,是他們需要思考的。

古代和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大部分發出的批評的聲音是為了社會的進步,他們的本意就是推動社會更好地發展。然而中國知識分子的「罵」祖先延續至今,卻悄然變了味道。

當代中國的部分知識分子,將這種本意向善的批評給扭曲了,他們頻頻抨擊傳統、罵聖賢,甚至抨擊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可在這期間,他們對一些國外的制度卻是大肆讚揚,如此裡外不一的區別對待著實讓人費解。他們不是為了社會變更好而罵,大多是出於自己的私心。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處在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中,中國社會環境日新月異千變萬化。中國前進的道路也還在摸索之中,這期間個社會階層有矛盾,相關舉措會有不足,這些都需要知識分子的發聲。

可如今部分知識分子,「罵」中國所有的一切,他們身上最濃厚的色彩是崇洋媚外,從近代中國被以屈辱的手段打開國門,到當代中國為了發展所走過的許多彎路,都是這部分知識分子罵的題材。

在他們這部分人的眼中,中國從上到下都透露著不行,罵領導階層的貪汙腐敗,罵民眾的愚鈍不開,罵祖宗的媚俗低劣,中國的發展史從古至今一切都可以成為他們罵的題材。

他們的目的不是讓這個國家變更好,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他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愛意已經消失殆盡,不僅不愛反而厭惡了起來。一件民眾眼中個別事件,在這部分知識分子的眼中就是國民的劣根性,中國人都壞到了骨子裡。

相反在他們的眼中一些發達國家是自由的國度,他們的制度優良,民眾的幸福指數高,是中國遠遠比不上的。在他們對國家進行口誅筆伐的時候,忘記了這個國家是如何從一片泥濘之中站起來的,它曾經經歷過何等的苦難折磨。

知識分子發聲要對得起腳下的土地

2020年是混亂的一年,往年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的中國今年徹底的沉寂了下來,一場疫情席捲了全球。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給予專業的意見或是在公共平臺上發表激勵人心的言論。但有一些知識分子趁機批判,比如寫《武漢日記》方方女士。

以一些道聽途說甚至是編造的武漢情況,寫成一本紀實性文學作品,國內知道真實情況的民眾憤慨不已,而那些本就對中國詬病頗多的外文媒體,就將這看成了中國的真實情況,並以此攻擊中國。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方方女士不僅違背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更是連做人的良心都丟失了。

翻看方方女士的微博發現其中不乏一些煽動性言論,還有一些「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發言,她代表了一部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他們同樣在以各種方式「罵」祖先,「罵」當今社會,從上層建築罵到經濟基礎,大肆諷刺中國的體制,而歌頌西方所謂的民主。

他們披著中國人的皮囊,花著納稅人的錢,在中國的體制內,卻反過來「罵」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這樣表裡不一的知識分子中國有不少。

曾經的知識分子被民眾擁護為社會的良心,因為他們敢為人先,他們敢代表普通民眾站出來反抗強權,那時候的他們是社會的頭腦,帶領著民眾奔赴更好的未來。

而如今的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所作所為真的無愧天地良心嗎?他們所發表的一些言論真是是從心底裡希望中國更好而發聲的嗎?這個可能他們自己心底最清楚。

尊重多種聲音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知識分子更要無愧於心

古代的中國皇帝尚且會設置諫官,目的就是為了聽見不同的聲音,以便能夠更好的治理國家。如今的中國更是在各個城市設置了市長窗口,一些學校也設置了校長信箱,就是為了讓大家敢說,有地方發聲。

部分知識分子卻利用了這種良好的輿論環境,以一些虛構錯誤的事實來誤導一些民眾。有的在中美貿易戰中拼命嘲諷中國,反而鼓吹美國,有的對外國的不好視而不見,中國有一丁點的不對都會被他們拿出來懸掛三天。

早些年知識分子很受大眾的歡迎,因為那時候的網際網路遠沒有如今這樣便捷,他們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又看過更高的天空的一部分人,民眾是很信服他們的言論的。

但如今他們的這種模式很明顯已經少有人買帳了,國外的真實情況如何,國內又是真的像這部分知識分子所說的這麼難堪嗎?大部分民眾都有自己的判斷。

今年美國黑人事件再次將「民主、平等、自由」推到了大眾的眼前,唱著「外國月亮更圓」的這部分知識分子選擇性失明,卻在學者分析香港問題與世界真相的關係時集體出動,炮轟該學者

當今的社會各界是允許出現多種聲音的,無論是批評當代中國,還是對祖宗進行反思,其目的是讓這個社會變更好,絕大部分的公眾是買帳的。只是這其間不乏一些知識分子,本身的立場就沒有擺對,端著讀書人的架子,做一些不明智的行為。

知識分子應該恪守住知識分子的良心,作為公眾人物,在某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在發聲的時候都應該再三思考,所說的話可能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看看能不能對得起自己的黃皮膚中國心。而每一個普通民眾,在看到一些所謂的大人物發聲時,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即使他們非常權威,又怎麼能保證絕不犯錯。

近代中國是被外國列強強迫打開國門的,雖然中國還處在發展中國家之列,但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挨打的民族了。崇洋媚外已然沒必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也有文化自信的資本,現今中國正加強文化建設,旨在有一天讓這部分總是「罵」自己國家,而舔著臉去誇別的國家的知識分子知道,中國從來不比別人差。

當代中國的部分知識分子需要學習日韓的知識分子,永遠相信自己的國家,永遠相信自己的文化。從古至今中國出過多少偉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怎麼就比那些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差了?善意的「罵」自己的祖宗可以,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關焦點

  • 細數祖宗十八代
    比如說中國人在吵架的時候,罵人經常會關照別人的祖宗。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祖宗十八代。但是祖宗十八代究竟是哪十八代,可能沒幾個人知道,罵人的不知道,被罵的也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祖宗十八代,究竟是哪十八代,這十八代究竟它有些什麼樣的含義。
  •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是你的祖宗,溥儀私下罵了4個字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是你的祖宗,溥儀私下罵了4個字說起末代皇帝,可能大家不約而同都會想到溥儀,他曾在年幼時兩次登基退位,後來又投靠了日本人建立的偽滿洲國。溥儀在當所謂的偽滿洲國皇帝期間,曾經兩次去日本。
  • Doinb直播回應自己怎麼看待自己被罵,自己為什麼總罵Lwx
    6月28日,上午Doinb直播中復盤了昨天的比賽,在復盤比賽中還談到了自己如何對待自己被罵,勸我們不要罵人,水友:你不是經常罵Lwx,Doinb:我罵他是有原因的。1、Doinb回應自己被罵Doinb在直播的時候說,現在自己已經很少被噴他的人影響了,自己現在很少看微博、貼吧等。沒事只看看虎撲,而且自己看虎撲也是為了看看有人罵Lwx沒有,並不在意自己被罵沒有。
  • 「祖宗」是什麼意思?「祖」和「宗」分別指啥?祖宗十九代又是啥
    圖片:查找家譜資料截圖一、祖先崇拜中華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文化的特殊之處在於,似乎世界上其他的文明都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但是唯獨中國的文明並沒有如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有著祖先崇拜的觀念。圖片:朱棣用武力篡位劇照二、祖宗十九代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想要計算自己的祖宗十九代生活的具體時代,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中國人都有記錄家譜的習慣。
  • 鹽商的祖宗 膠鬲
    昔日泰州祭祀「鹽宗」的廟裡供奉著三位鹽宗,膠鬲是其中之一,是作為鹽商的祖宗被供奉的,別處供奉的兩位,一是海鹽生產的創始人夙沙氏,一是食鹽專營的創始人管仲。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討伐。紂王得到了消息,便派膠鬲到鮪水地方等候周武王,打探實情。周武王軍隊到了鮪水後,膠鬲便問武王說:「西伯要到什麼地方去?」武王回答:「到殷地。」又問:「什麼時候到?」「甲子日到殷城外」於是膠鬲回朝復命。
  • 毀譽參半的「網紅教授」鄭強,特地發了這篇聲明澄清自己
    例如,網上流傳鄭強教授說過「北大、清華培養漢奸」。事實上,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我痛恨吃了人民的奶,喝了祖國的水,不愛自己的國家的人。」「希望中國的好大學,不要讓培養的人才不在自己的民族企業服務。」再如,網上流傳鄭強教授建議將「英語」踢出高考。事實上,他的原話是這樣的:「這20年來,我們過分的誇大英語的份量,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少年寶貴時間。我並沒有說英語不好,沒有英語就沒有我今天。
  • 鄭強教授「離開」浙大!將出任211大學「黨委書記」,網友:羨慕
    針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在早些年前,我們的鄭強教授就明確給出我們很多同學具體答案了。最近,鄭強教授再次受到了全民網友的高度關注,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鄭強教授這次又要去馳援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了。其實早在2012年的時候,鄭強教授就離開浙大去貴州大學當校長,馳援西部的發展,並為貴大帶來了不錯的發展和資金。
  • 祖宗十八代,上有鼻祖,下有耳孫,可為何卻沒有自己
    其實,「祖宗十八代」不光只包括「祖宗」,也包括「兒孫」,所謂「祖宗十八代」,(輩分)從低到高依次為:耳、雲、仍、晜(kūn)、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通過觀察,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就是,在這「祖宗十八代」之中,上有鼻祖,下有耳孫,可唯獨卻沒有自己,這是為什麼呢?關於在「祖宗十八代」中為何不包括自己,這的確是一個很奇怪、也看似很深奧的問題,不過,如果我們細細想來,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
  • 有祖宗才能無往而不利
    通過古漢字的研究,通過各種銘文的解讀,通過文字反映出來的歷史,我們知道西漢之前的中國古人信仰的是祖宗,近的有五千年左右的黃帝,遠的有三萬年以上的「風」!黃帝,因為統一中國而結束了長達幾萬年之久的邦國文明形式,開創了世界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國家統一的模式。
  • 鄭強教授掀的不是桌子,而是掀開了學校的特殊部門——後勤,解釋三...
    再牛的教授,再牛的科學家,再了不起的學者也什麼也幹不了。我在這裡解讀一下最近華中科技大學的鄭強教授掀後勤領導桌子事件,並且解釋三個細節。強調一下,這個鄭強教授不是那個網紅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和網紅鄭強教授同名的一個教授。
  • 換家的祖宗牌位時咋說?祖宗牌位正確寫法是什麼?
    換家的祖宗牌位時咋說?祖宗牌位正確寫法是什麼?
  • 孩子多大能帶去「祭拜」祖宗呢?
    故事發生在去年或者前年的清明節之後的兩個月後,到底是去年還是前年,記不清楚了,我的朋友陳教授問我能否給一個人看看,那個人是她先生單位的同事,失眠兩個月了,感覺很痛苦。我爽快的答應了,約在茅山,我在那裡有一個辦公室。那天是周六,下午,大約三四點鐘的樣子,她如約前來。
  • 祖宗十八代是哪十八代?
    遠祖,指很遙遠的祖宗。與自己相隔很遠很遠,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稱悠遠之祖為遠祖。太祖,指相隔太遠的祖宗。太,古時與「大」相通,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故太祖是指過於遙遠的祖宗。烈祖,指列傳之祖。烈,古通「列」,列舉、列位。
  • 姑娘:祖宗十八代都罵
    並且問候祖宗十八代中介:**叨叨,**就是即今天退明天退的問題,你***跟我煩,煩**你**。小應:你再說一遍。中介:誰不是人啊,誰沒有點情緒啊,公司他沒有情緒,我有情緒,你在跟我煩什麼。小應:你在跟我罵一遍。中介:你找律師告我,我做錯什麼了嗎,你要告我,有什麼點可以告我。小應:我的錢是通過你來交易的。
  • 民間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奶奶,孫子不孝順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槐柳樹下聽我給您講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些習俗,故事很有愛,故事有點道理,接下來請欣賞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祖宗責怪,發生了怎樣故事?》祖宗是我們命脈,祖宗庇護著我們,幹啥事都不要忘記祖宗。
  • 浙大教授鄭強:那是文盲說的
    最近,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強教授在網上又火了。他提出了「把外語踢出高考」,「誰說不會外語就是文盲,英語耗費了我們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等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那麼鄭強是何許人也呢?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介紹他。鄭強,祖籍福建人,在浙江大學讀完本科,在四川讀完博士,後在浙江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這是最高學位的導師,可以說是中國專業知識層次方面最頂尖的那一撥人。
  • 祖宗牌位的來歷!祖宗牌位上寫哪幾句話才是正統!
    說著從袖筒裡抽出小半卷紅紙,隨即往堂屋後牆的正中央一貼說:「還是先拜拜祖宗牌位再說吧!」賈宰相抬頭一看,只見解縉說的所謂「祖宗牌位」不過是在紅紙上寫著三行字。中間寫的是:「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左右寫的是:「賈氏堂上宗祖」和「九天東廚司命」兩行小字,便冷笑一聲說:「什麼祖宗牌位?顧名思義,祖宗牌位就應以『賈氏堂上宗祖』六個字為主」。
  • 祖宗牌位的來歷傳說之一
    祖宗牌位的來歷傳說之一據記載:明朝永樂年間(約公元1404年),三朝元老賈宰相七十大壽。曾以「神童」著稱,14歲入朝的翰林學士解縉,對明成祖說:「卑職要送一件寶物給賈宰相,讓他們家世世代代頂禮膜拜」。明成祖覺得解縉說話太狂妄,便半真半假地說:「那麼,我們不訪打個賭。」
  • 鄭強教授的靈魂發問:誰說科學無國界?真是可笑!
    針對這一現象,鄭強教授早在2010年時就對「大學生學成不歸國」一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是中國的老百姓把你培養了,培養完了你們出國了,那中國誰建設呢! 在有些人看來,鄭強教授的言辭或許有些過激了。
  • 浙大教授鄭強提出: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的討論熱火朝天
    最近,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火了,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英語非常「有話說」。鄭強教授發表演講:他認為英語浪費了青少年的寶貴時間,也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鄭強教授的英語演講再次火起來,火到有人說鄭教授想把英語踢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