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身處不同的城市,感受到的可能都是相同的溫度。
當其他城市紛紛用「21世紀最冷的一天」描述這不可言說的寒冷時,青島人的朋友圈被一個叫「海浩」的知識點和一張張無數如仙境一般的美圖刷屏。
海浩是一種物理現象,因為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海水蒸發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大連等地也曾出現過。
青島海浩的美在於,當海面上的霧氣蒙蒙,伴隨翻飛的海浪,小青島和棧橋等青島地標建築在霧氣中的朦朧美更令人拍案叫絕。
▲視頻來源:宋新華。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宋新華 攝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宋新華 攝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宋新華 攝
▲圖片來源於 半島都市報
▲視頻來源於半島都市報 姜子元 攝
▲視頻來源於半島都市報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美,但青島可能是最獨特的那一個。
知名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出了一本書《這裡是中國》, 通過中國人最熟悉的「三級階梯」的方式介紹了中國的壯美山河。
其中,第二級階梯有三個代表城市,成都、西安和伊犁。
而第三級階梯只有一個代表城市,青島,主題是「一部城市美學史」,其他還包括江南、福建、浙江、河南等省份和區域。
也就是說,在專業的「星球研究所」看來,第三級階梯中青島可能是最特別的一個。
▲圖片來源於星球研究所,攝影師@Radiostar
▲圖片來源於星球研究所
文中表示,時至今日,除了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之外,青島不但是北方經濟最強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具旅遊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許多人提到青島,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好感與嚮往。
幾乎沒有歷史根基的青島。為什麼能擁有如此高的評價?
星球研究所從城市美學角度分析認為,青島的城市美學,在建城之初就超越了國內同期崛起的大多數城市,之後的百餘年間,它也曾倒退或止步不前,但旋即重新上路,再開新篇,其一波三折可謂一部濃縮的中國城市美學進化史。
▲圖片來源於星球研究所,拍攝於八大關之一的正陽關一支路路口,路口共延伸出5個方向,對面建築為韶關路22號,一幢北歐鄉村風格別墅;攝影師@王愷
文章最後也提到,未來的青島是否仍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也許就掌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因為青島城市美學第3次升級的時刻已然到來。
2021年開年,1月3日下午,青島市委書記和市長一起到市南區和市北區調研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
城市更新是這幾年的熱門話題,其要義是在傳承中激發城市的更大活力,用科技和藝術去「更新」城市,成為了關鍵路徑。
對青島來說,這一次的城市更新很可能將成為市政府東遷後最重要的一次升級,關乎到未來20到30年的城市格局。
如何在傳承中激發城市的更大活力,如何讓城市美學轉化為生產力,考驗著青島主政者的智慧。
2007年7月12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上海虹口調研時提出:「要依託北外灘規劃建設,大力發展航運服務業,建設航運服務集聚區。」
此後,上海在整體城市升級過程中,通過市場化手段對虹口區北外灘重新進行資源整合,成功地將一片沒落的碼頭改造成了中國版「金絲雀碼頭」。
今天的北外灘,已經成為上海金融航運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超過3000家航運服務企業、15家大型國有企業、大型跨國企業和35家航運功能性機構入駐,創造超過十萬個就業機會,成為整個上海的新增長極。
12年後,被賦予全新國家戰略定位的青島同樣也迎來圍繞港口而進行城市有機更的全新機遇。
體育賽事中對天才運動員的成長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兌現天賦」,對於青島來說,顯然也面臨著如何兌現自然稟賦優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