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華 民 國
1917年(民國六年)
大水。
1921年(民國十年)
災情嚴重。兒童餓死者無數,被販賣者,身價1元至50元不等。
1925年(民國十四年)
順德(邢臺)四師學生郭元吉(又名郭成群,巨鹿郭莊人),因參加學潮被開除,回鄉後在縣第一高小補習。補習期間,他繼續認真學習《通俗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唯物史觀》等書籍。在學生中傳播共產主義思想。同年,郭元吉還在學生中組織成立了「讀書會」。參加人有李亞光(李同朝)、樊瑞徵、吳蔭惠(吳益章)、張光第、邱克冬等,並訂購了《嚮導》等進步刊物。
1926年(民國十五)
5至6月間 巨鹿、平鄉、南和、任縣、廣宗,雞澤,隆平,邢臺等縣的紅槍會攻打巨鹿城。趕跑了縣長及舊政府人員,建立了縣級臨時政權。8月縣長趙鶴、保安隊長王文珍從南宮顧馬隊圍攻巨鹿,紅槍會從縣城撤出,死傷600餘人。
1929年(民國十八年)
4月 李亞光在縣城「訂益樓」飯館召開中國共產黨員會,成立了巨鹿特支,李光任書記。巨鹿特支受大名七師黨組織領導。
10月 李德,郝雲章組織鄉師學生進行反對教員韓振南搞奴化教育的罷課鬥爭罷課鬥爭堅持了6天,趕走了韓振南。
1930年(民國十九年)
李亞光召開中國共產黨員會,成立了中共巨鹿縣委員會。李亞光任書記、王伯華任組織部長和兵運部長。會上決定用巨鹿縣共產黨縣委會的名義,在全縣進行反對國民黨、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混戰;擁護蘇維埃紅軍、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會後,根據會議決定,吳大羽(巨鹿縣前辛莊人)到河頭村、於家莊刻印了署名「巨鹿共產黨,內容為『打倒國民黨、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標語和傳單。李亞光、李德、郝雲章、張光弟(巨鹿辛集人)組織領導城東、西30餘村的群眾廣為張貼和散發。
1931年(民國二十年)
李德、王伯華組織武莊、王莊等10餘個村莊的小學教員,成立了「抗日救國會」,組織全縣小學罷課、示威遊行,進行抗日和抵制日貨宣傳。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相繼發生水、旱、蟲災。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秋 中共巨鹿縣委書記李亞光,組織部長李德組織建立了長工會、窮人會、短工會、鹽民委員會、讀書會。讀書會刻印了《民眾小報》進行宣傳和指導群眾鬥爭。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巨鹿30多村的僱工,要求增加工資,取得了勝利。
l1月 中共河北省委決定成立「冀南區」(又稱新直南),以南宮、巨鹿為中心,設立了特委組織。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1月 冀南特委在巨鹿廈頭寺小學召開會議,李德、郭森(威縣人),樊德琴(巨鹿二郎廟人)和村支部書記參加。會議由劉子厚主持,研究了冀南暴動計劃。
6月25日 冀南特委在巨鹿張家村張玉考家召開擴大會議,李菁玉、李華生、張霖之、劉文鍾(劉子厚),郭森、李德、馬國瑞、薛振彥等人參加。會議決定: (一)建立脫產遊擊武裝——中國工農紅軍平漢線遊擊隊; (二)打鹽巡,砸警察局,摘武器,發展武裝力量; (三)打土豪,開展分糧吃大戶鬥爭。
7月 團特委委員薛振彥在張郭莊、東九鎮、石鹿等村莊沒收了地主20多支槍。三合鄉、李莊、郝魯等村莊也沒收了地主的槍枝,用這些武器武裝了遊擊隊。
8月6日(農曆七月初八) 冀南暴動開始。特委委員張霖之、郭森和巨鹿縣委的懷老生、張錫伍等派劉文信、楊奎元、蘇玉豹等砸了團城民團局。收繳大槍4支、盒子槍1支、子彈300發。用這部分武揣組建了遊擊隊第四支隊。
10月 潘宗正(巨鹿閻橋人)、夏炎光(巨鹿夏舊城人)、張森平(巨鹿林莊人)、杜仁慶(巨鹿張王疃人)等領導巨鹿簡師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持續40天的罷課鬥爭。省趙督學被迫來巨鹿,撤換了反動校長徐遷橋。吳蔭惠寫了《巨鹿簡師學生大鬧學潮》的報導,登在天津《蓋世報》上。
是年 在張霖之領導下,分糧吃大戶鬥爭首先在舊城、石鹿、蘇家營等村莊開始,爾後發展到城東的孫河鎮和廣宗的李莊一帶,接著又從城東發展到城東南、城南和平鄉一帶。分糧吃大戶鬥爭開始在民兵保護下夜間進行,分糧的布袋隊有的三、五百人,有的五、六千人,一晚上分掉地主的大幾千斤糧食。後來,由於參加布袋隊的百姓越來越多,分糧吃大戶鬥爭便在白天進行。轟轟烈烈的分糧吃大戶鬥爭,使地主豪紳慌慌不可終日。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2月9日 駐紮在巨鹿團城、閻疃和廣宗核桃園的國民黨二十九軍兩個營,包圍了於家莊、東舊城、張郭莊、蘇家營等40餘村,380人被抓,150多人被殺害。2月12日,包圍丁石鹿,舊城等10多個村莊,70多名同志被捕,30多人遇難。
3月22日 國民黨三十二軍包圍了平鄉、巨鹿交界地帶的節固店、楊村、白伏、莊等48個村鎮,200多人被抓,百餘人殘遭殺害。
3月 冀南特委在巨鹿張家村張玉考家召開擴大會議。李華生、張霖之、李德、王光華、程玉林(巨鹿蘇屯人)、李存堂參加了會議。會上,討論了北方局的指示,對遊擊隊的去向、鬥爭策略等重大問題產生了分歧意見: (一)有的主張與敵人硬拼;(二)有的主張把隊伍拉到太行山去;(三)第三種意見是就地「插槍」,等待形勢變化。最後,特委強行通過了就地「插槍」的決定。
是年 蔣介石令宋哲元限期「剿共」,於是宋哲元在南宮、堯山成立了兩個「剿共」司令部,在經鎮、核桃園、團城等大村鎮設立據點,派兵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