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模式」開啟!2020年第一個17級颱風生成,大西洋不甘示弱

2020-12-26 仰望星際

2020年5月12日,太平洋第一個颱風「黃蜂」開啟了今年的颶風模式,但是颶風季節還並沒有正式開始,一般要等到6月份,但危險的天氣系統已經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翻騰」,並引發了天氣警報。兩場危險的風暴正在兩大洋肆虐,美國東南部和印度已經發布了風暴警報,風暴正在向警報區域移動,兩場風暴目前正在「攪動」著地球的海洋。

熱帶風暴「亞瑟」是大西洋颶風季節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目前正受到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預報員和當地氣象學家的密切監測。而在孟加拉灣的其它地方,印度洋颶風季節的第一個風暴「安攀」被記錄為在36小時內加速到每小時177公裡,這肯定會讓它成為全球罕見的快速強化事件。

熱帶風暴「亞瑟」是這個季節大西洋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它正在接近北卡羅來納州東部和維吉尼亞州東南部,在周一帶來了降雨和陣風。根據最新的國家颶風中心(NHC)的更新,「亞瑟」的中心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東北偏東88公裡處,正以每小時26公裡的速度向東北移動,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報告其最大持續風速接近每小時90公裡,陣風更大。

雖然預計未來24小時會有一些加強,但「亞瑟」可能在周二晚些時候失去其熱帶特徵,北卡羅來納州東部發布了熱帶風暴預警,美國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都有洶湧的海浪和危險的激流。在亞瑟周一巡視美國當地海岸時,沿海地區的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警惕和謹慎,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不要在危險的海浪中冒險。颶風季節從6月1日正式開始,作為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亞瑟已經使2020年成為第6個提前開始的颶風季節。

熱帶氣旋「安攀」在過去六小時以每小時6.9英裡的速度在西北太平洋上移動,它位於印度加爾各答西南偏南約609英裡(530海裡)處,是印度洋颶風季節第一個命名的風暴。安攀風力增強,風速達到每小時257公裡,相當於17級超級颱風或5級大西洋颶風,最高有效浪高已被記錄為16米高。據預測,這次登陸將在恆河三角洲附近進行,可能會威脅到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數百萬人的生命。

印度奧裡薩邦已經對12個沿海地區發出了高度警報,鄰近的西孟加拉邦在6個沿海地區發出了氣旋警報。這包括加爾各答,它是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有440多萬居民。根據聯合颱風預警中心(JTWC)的動畫增強紅外衛星圖像顯示,颶風保持了直徑18.5公裡的圓眼,微波圖像還顯示了一個眼壁更換周期,有兩個不同的同心眼壁,預計安攀將繼續在孟加拉灣向東北方向移動,颱風路徑的人們要提前預防。

作者:仰望星際

相關焦點

  • 無緣17級!8號颱風已進入黃海,大西洋新風暴緊隨其後,或達2級
    受高溫影響,太平洋西北部海水溫度升高,這給颱風的生成創造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2020年第8號颱風「巴威」應運而生,經過4天的發展,巴威從8級熱帶風暴飆升為14級強颱風,而大西洋也不甘示弱,基本在同一時間生成了兩個風暴,分別為颶風馬爾科和颶風蘿拉,但馬爾科已經登陸並減弱,目前兩大洋真正實現了雙風暴
  • 大西洋「獨舞」!雙風暴小打小鬧,無緣5級颶風,颶風季或推遲
    隨著2020年首個17級超級颱風「海神」的消散,太平洋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但是9月已是颶風的「高發期」,大西洋上空一下形成了兩場風暴,仿佛步入太平洋的步伐,因為9號颱風和10號颱風在前幾天也是同時「共舞」,但大西洋總讓人有點失望,因為2019年的5級颶風「多裡安」仍讓我們記憶猶新
  • 大西洋「獨舞」!雙風暴小打小鬧,無緣5級颶風,颶風季或再次推遲
    隨著2020年首個17級超級颱風「海神」的消失,太平洋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但是9月已是颶風的「高發期」,大西洋上空一下形成了兩場風暴,仿佛步入太平洋的步伐,因為9號颱風和10號颱風在前幾天也是同時「共舞」,但大西洋總讓人有點失望,因為2019年的5級颶風「多裡安」仍讓我們記憶猶新,那麼這場「雙風暴」能發展為5級颶風嗎?
  • 17級!大西洋東部歷史上最強颶風生成,洛倫佐「風眼」清晰可見
    大西洋經歷了一周多的「平靜期」後,颶風洛倫佐已達到四級,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33公裡,成為大西洋東部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相當於太平洋17級超級颱風,現在有一張圖表顯示,這場強大的風暴正向英國移動。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數據,洛倫佐颶風威力驚人,在穿越東大西洋時還在繼續增強,洛倫佐位於亞速爾群島西南約1660英裡處,預計英國下周將開始受到颶風的影響。洛倫佐的衛星圖像顯示,一個厚厚的內核環繞著一隻清澈的「風眼」。上一次在大西洋這一地區風速達到每小時233公裡的風暴是1988年的颶風海倫,然而,直到距離洛倫佐所在位置以西400英裡時,颶風強度才達到峰值。
  • 17級以上!大西洋又來個超強颶風洛倫佐,這次英國要吃不消了
    正當東半球東亞這邊,不少人的關注點放在正在持續發展的18號颱風米娜上的時候,這兩天西半球其實也不太平靜,北大西洋正在有不少颶風正在活動,在這當中,位於非洲以西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正在這兩天裡迅速增強,一度發展出清晰的風眼結構。
  • 新胚胎96W生成,10號颱風海神停編,大西洋活動兩個風暴|美莎克|風力...
    在2020年裡,西北太平洋上空氣流活動比較特殊,從1月到7月,只生成了兩個颱風,1號黃蜂和2號鸚鵡,有人認為2020年可能是一個無風之年,但是到了8月西北太平洋一下子湧現多個颱風,3號森拉克,4號黑格比,5號薔薇,6號米克拉,7號海高斯,8號巴威。
  • 大西洋颶風窩炸鍋!美國無奈:六風暴一起對準,名字已經不夠用
    今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截至目前已有20個命名颶風生成,已超過2005年,高居18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同時,2020年颶風生成時間也是同期最早的;在這種情況下,瀕臨北大西洋的美國特別受傷,已經遭遇8個颶風登陸,這也是1851年以來歷史最多。北大西洋今年的颶風不僅活躍,而且最近更是颶風「扎堆」。
  •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颶風和颱風是一回事嗎?
    17日,話題#颶風命名即將用盡#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1953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開始使用人名命名颶風。起初採用的是女名,第一個被命名的颶風是「愛麗絲」,後來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反對,從1979年開始改為男女名交替使用。這套命名系統沿用至今。目前,負責命名的世界氣象組織採用了6張颶風命名表,每6年循環一次,而每張表上的人名按照首字母次序排列。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超強颶風洛倫佐肆虐大西洋,將給英國愛爾蘭帶來狂風暴雨
    在2019年9月28日,北大西洋上的颶風洛倫佐(Lorenzo)創造了歷史——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颶風洛倫佐一度發展成為最高等級的五級颶風(相當於我國標準的17級超強颱風),然而北大西洋歷史上從未有一個五級颶風能比颶風洛倫佐出現的位置更加偏東。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颱風(颶風)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颱風多發生在夏秋季節,一般生成在溫度超過26℃的開闊洋面上,從熱帶低氣壓逐漸發展壯大形成。颱風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推毀力。颱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
  • 全球風暴:北半球共11個颱風、颶風和擾動一字排開
    ▲超強颱風山竹超強颱風「山竹」近中心風速已達65米/秒(風力17級以上)並逐漸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最新預測認為它將先登陸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然後進入我國南海北部並於9月16日夜裡在粵西到海南東部沿海一帶登陸。
  • 今年颶風生成活躍創大西洋史上第2多
    2020年大西洋颶風生成活躍,今年預先表列的颶風名字用到剩一個;若後續再有颶風出現,將動用希臘字母名單命名,創下史上第2次紀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14日報告指出,大西洋上同時有5個熱帶氣旋,分別為Paulette、Rene(目前已消散)、Sally、Teddy、Vicky。預先列好的「2020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單」共有21個名稱,目前剩下最後一個「Wilfred」還沒使用。
  • 最大110Kt,16級風暴泰迪再爆,或成17級超強颱風,華南降溫開始
    最大風速110Kt,16級風暴泰迪再增強,或成17級超強颱風,華南降溫開始 最大風速55米/秒,風暴泰迪近17級,還要增強,新風暴22L生成預警 一到秋季,熱帶海洋發展更加迅速,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
  • 18號颱風米娜「咬住」韓國,2級颶風洛倫佐威力不減
    今天兩場風暴繼續「攪動」兩大洋,分別為太平洋的18號颱風「米娜」和大西洋的超級颶風「洛倫佐」,兩場風暴在今天紛紛登陸,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破壞。「米娜」已於今天晚上8點登陸韓國西南部島嶼,繼續保持9級熱帶風暴水平,而「洛倫佐」長途跋涉直接朝英國飛奔而去,不巧的是,2級颶風洛倫佐今天橫掃了亞速爾群島,帶來了強降雨和風暴潮。
  • 第23號颱風「科羅旺」在南海生成,2020年颱風季即將結束
    ▲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位於南海南部的第23號颱風「科羅旺」雲圖動畫(時間段:2020年12月20日12時00分至20日17時00分)。12月20日17時,23號颱風「科羅旺」中心位於南海南部海面,距離南沙永暑礁偏東方向大約125公裡,也就是在北緯9.8°,東經114.1°,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8米/秒(8級風,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1000百帕。▲中央氣象臺發布的颱風「科羅旺」未來移動路徑概率圖。
  • 又有天氣災難4級颶風登陸美國,颶風和颱風減災小知識增漲見識
    10月11日,4級颶風麥可登陸美國佛州墨西哥海灘,成為美國2018年度準颶風王,因為還有3個颶風正在生成,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7級以上,目前已經造成了7人死亡,靠海洋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大部分地區斷水斷電,甚至火車被吹翻,強度僅次於颱風王山竹,為什麼說山竹是颱風王呢,因為颱風一般最遲是在十一月
  • 7月第一個超級颱風正在減弱,風力止步於5級颶風
    颶風芭芭拉目前正從太平洋向美國旋轉,最近強度有所增加。芭芭拉颶風是2019年颶風季的第一批高級別颶風之一。颶風「芭芭拉」於上周6月25日形成,屬於薩菲爾-辛普森一級颶風。芭芭拉據預測將更加強勁,因為它將迅速加強為四級風暴,有望發展稱為2019年7月太平洋第一個超級颱風。
  • 又一颱風生成!第二場怪獸風暴加入超級颱風「康妮」橫掃太平洋
    目前,兩個強大的熱帶氣旋正在穿越太平洋地區,西部的超級颱風「康妮」和東北部的「瓦拉卡」也在其中。超級颱風康妮(左)和颶風瓦拉卡(右)。在昨天的某一時刻,這兩個颱風的強度都達到了5級,這是10多年來地球第一次同時發生兩次風暴。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2020大西洋颶風季的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與周日形成,並在周一以颶風「伊塔」(Eta)的「身份」向中美洲進發。這追平了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創下的單個颶風季獲得命名的最多風暴紀錄。這也是本颶風季形成的第12個颶風,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Phil Klotzbach,的說法,這在之前只發生過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