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耀我們的太陽溫度有多高,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2020-12-12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球。

什麼是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又叫電漿,是物質的第四態。

現代研究認為,物質除了固態、液態、氣態,還有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電子簡併態、中子簡併態等物質形態。

等離子是最常見的一種物態,在宇宙中這種物態佔可見物質的99%以上。

所有的恆星在主序星階段都是等離子態,而宇宙可見物質主要由恆星組成。

現代研究認為,不可見物質佔有宇宙總質量的94.1%,人們把它們叫做暗物質和暗能量。

何謂等離子態?

物質之所以成為等離子態,是因為部分電子被剝奪後的原子及原子團,電離後產生的離子和自由電子會聚在一起形成一團離子化氣體狀物質。

等離子體表現出集體行為特性,受電磁力支配,因此通過磁場可以捕捉、移動和加速。

可控核聚變和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的。

在足夠高的溫度或壓力下,物質原子核外層部分電子脫離了原子核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形成電離狀態。這樣原子核就帶正電,自由電子帶負電。這些正離子和負電子並不會真正的分開,而是攪和在一起,成一團漿糊狀,這就是等離子體。

所謂「等」就是這團電漿正負電荷依然相等,近似電中性。

太陽和所有恆星就是這樣的一種物質狀態。

太陽的高溫是由於中心核聚變生成的,其溫度有多種層次。

太陽中心是聚變反應區,這個區域佔據了太陽半徑約1/4。

太陽半徑為69.6萬公裡,太陽核聚變反應區呈球形佔據了太陽半徑約1/4。

太陽質量為1.9891x10^30kg。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中心溫度並不高,因此要維持核聚變持續不斷的進行,主要依賴巨大的引力壓力。

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但壓力卻有3000億個地球海平面大氣壓。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太陽核心區的氫原子外圍所有電子被壓跑了,露出光禿禿的核子,核子與核子擠在一起,就發生了核融合,形成四個氫核聚合成一個氦核。

這樣太陽就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聚變成5.958億噸的氦,其中有約佔0.7%計420萬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到太空中。

這樣在太陽核心區就一直保持著1500萬度的溫度,巨大的核聚變輻射壓與恆星質量引力壓保持了一個平衡,這個平衡一直保持100億年,這就是太陽的主序星階段。

核聚變反應區上面是輻射區。

這個區域很大,從太陽0.25個半徑一直到約0.78個太陽半徑,佔據了太陽半徑的約50%多。

輻射區主要是將太陽核心的能量向外傳遞,包含了各種電磁輻射和粒子流,能量以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的形式向外輻射。

這裡是一個光子隨機漫步的地方,由光子將核心產生的能量往外傳遞。

太陽光子從內部走到表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過去常說,曬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是太陽十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從核心產生出來的光子,這話一點也沒有誇張。

太陽通過核聚變產生出一個光子,這個光子每前進約1微米,就會被一個氣體分子所吸收,這個氣體吸收光子後被加熱,隨機會放出一個波長相同的光子。

然後這個光子又前進1微米,如此一路炮製。

光子就這樣一路磕磕碰碰一路隨機漫步,到達太陽表面大概要經過10^25次吸收和重新發射,每次都要花一點時間,經過10億億億次這個時間就不得了了。

而且還有些光子會走回頭路,繞來繞去,時間就更長了。

這個能量傳遞的輻射區溫度約為200萬度~700萬度。

輻射區再往上就是對流層。

對流層厚度約15萬公裡,這個厚度約佔太陽半徑的21%,是一個湍流翻騰的地方,層內的氫層不斷電離,增加氣體比熱,破壞流體靜力學平衡。

氣體上下升降,把上面變冷的氣體通過湍流帶動,到達太陽深處重新被高溫加熱,又把高溫氣體帶到對流層頂的光球層下面。

在對流層由於流體元升降很快,幾乎處於絕熱狀態,溫度高的上升,溫度低的下降,風起雲湧,澎湃翻騰,在這樣的對流中,將輻射區的高溫流體元不斷往光球層送,把低溫氣流體元帶回加熱。

這裡的溫度底層可達200萬度~300萬度,頂層光球層下面只有約6000度。

對流層上面是光球層,是我們看到的太陽表面了。

這一層把太陽內部和外部隔離開來。

光球層只有薄薄的500公裡厚,由極其稀薄的氣體組成,但這種氣體由於有500公裡厚,就變得不透明了,因此人類無法從光球層看到太陽內部的活動情況。

絕大部分的可見光就是從這裡發出,我們看到的太陽樣子,就是太陽光球的樣子。

光球層上有太陽黑子活動,還能夠觀察到米粒組織。

所謂米粒組織就是像一大鍋不斷翻騰的小米粥,不斷的變化著,有研究認為,這是對流層上下翻騰的熾熱氣體頂到了光球層底部的樣子。

太陽黑子是光球層裡面形成的熾熱氣體漩渦,在漩渦中心,溫度比周圍低一點,約4500度,而光球層其他區域溫度約6000度,這樣看起來就有了一個個暗點點,這就是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會產生強大的磁場,活動有周期性,約11年一個周期。太陽黑子活動劇烈時,會對地球磁場和大氣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地球氣候。

光球層上面叫色球層,厚度約2000公裡。

色球層不發光,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發出的可見光很小,只有色球層的1%左右,因此,人們平常看不到色球層,但在全日食食既和生光的前幾秒能夠撲捉到,就是日面邊緣有一圈玫瑰色的光圈層。

太陽溫度從中心到光球是逐步降低的,到了色球層反而升高,在色球層頂部,溫度達到數萬度。

色球層是一個充滿磁場的等離子層,由於磁場的不穩定,常常觸發劇烈的耀斑爆發,以及共生爆發的日珥、衝浪、噴焰等,同時還會發射大量遠紫外線、X射線等輻射和高能粒子流。

耀斑爆發的能量很大,可達到10^20~10^25焦耳,溫度達到數百萬度乃至上千萬度。

有研究認為,光球層的太陽黑子活動與色球層的耀斑活動有密切關係。這兩種活動同時對日地空間和地球高層大氣影響很大。

色球雖然很難看到,卻是人類重要研究對象,因為對於人類生存與毀滅有重大影響。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高溫、低密度的等離子體組成。

日冕實際上就是太陽最外層高溫大氣,平時很難看到,日全食時可以清晰地看到太陽周圍飄逸著的白色光芒,那就是日冕。

日冕可以伸展到太陽色球層以外數百萬公裡。

日冕有冕洞,是太陽風源頭。所謂太陽風就是太陽噴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主要有自由電子、質子、高度電離的離子等組成,實際上就是日冕的主要組成。

太陽風的密度可達10^15粒/m,速度可達幾百公裡到數千公裡/秒,溫度達到150~250萬度。

廣義來說,太陽風到達之處,都是日冕的勢力範圍。這樣說來,也就是日頂層(太陽風頂層)可以視為日冕的到達範圍,這個範圍半徑約12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80億公裡。

以上就是太陽的不同層次和溫度,我們總結一下:

太陽層次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從光球層開始,包括色球層、日冕層,都屬於太陽大氣層。

太陽不同層次溫度不一樣,分別為: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隨著往外層溫度逐步降低;到了輻射區,約在700萬度到200萬度之間遞減,對流區從200萬度到6000度遞減,光球層溫度在4500度到6000度之間,色球層溫度升高至數萬度。

耀斑爆發可以達到幾百萬度甚至上千萬度,最外層的大氣日冕粒子溫度可達250萬度。

我們接受到的太陽可見光和輻射,主要來源於光球層,因此對於太陽的表面溫度被認定為約6000度。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溫度有多高?我們無需接觸太陽就能知道!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表面溫度大約5500℃,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度,核心壓力3000億個大氣壓,在我們宇宙中,太陽是一顆再普通不過的恆星。有人可能有疑問,我們人類的探測器從未直接接觸過太陽表面,那麼我們又是如何得知太陽溫度的呢?
  • 太陽的大氣——結構,磁場
    我們所能接收到的電磁輻射,尤其是低頻輻射,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太陽大氣的,在進一步了解太陽大氣發射出怎樣的輻射,以及如何發射出這樣的輻射之前,需要對太陽大氣的具體情況有很詳細的了解。Yang etal 2009]這幾個區域隨著溫度的的升高伴隨著溫度變化,其中光球層溫度最低,過渡區溫度變化最大,日冕溫度最高。首先是光球層,通常意義上說。光球層就是我們平常在無遮擋情況下看到的部分,是輻射出絕大部分額可見光的部分。而6000K的「太陽表面溫度」,指的就是這個光球層的溫度。
  • 太陽的結構是怎樣的?科學家推論太陽一半質量集中到了1/64的區域
    太陽是顆熾熱的恆星,怎樣知道它的結構呢?我們當然無法去實際探測,所以目前只能靠猜!當然,對它的猜測是要有理論依據的。根據已有的恆星形成和結構理論認為,太陽的結構從裡向外主要分為:熱核反應區(中心),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 為什麼原子彈的爆心溫度比太陽中心溫度還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內核中含氦區域膨脹,最高溫度升高,導致太陽能量輸出增加。當我們的太陽耗盡核心的氫燃料時,它會收縮並加熱到足以開始氦聚變的程度。由於能量的巨大差異,推斷原子彈的溫度比太陽中心高很多倍似乎是一個錯誤。然而,這不僅僅涉及能源。甚至與功率或給定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無關。在該指標上,太陽也被原子彈擊敗。
  • 夏季太陽暴曬車內溫度有多高?
    校車在太陽下暴曬,車內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導致該幼兒身亡。    2019年4月,湖南一名父親送4歲女兒上幼兒園,中途下車接了個電話、玩了會兒手機,竟忘記女兒在車上,鎖車後自己走了。直到下午,女兒的母親去幼兒園,才發現女兒不在。隨後,兩人在車裡發現,女兒已窒息身亡。    夏天,即使成年人坐在暴曬在太陽下的封閉汽車裡,不開空調,也會連10分鐘都忍受不了。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
    ,所有物體都不能離開太陽的「照耀」,也正因此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是以太陽為中心,呈橢圓軌道的旋轉,地球也不例外。據相關數據推測分析,太陽已經有約45.7億歲,而地球則是約40億歲,在長達40億年的時光裡,太陽的照耀為地球孕育了無數生命,也正因此地球從太陽獲取溫度,並存有溫度,但是,為什麼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呢首先說說太陽的溫度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當我們在地球上觀察早晨的太陽時,會發現太陽是一個安靜的紅色圓盤。
  • 窗外,照耀的太陽
    窗外面,陽光照耀在地面,鳥兒飛翔到樹上,襯託了兒時的郎朗聲響,花兒爛漫的清香,春天到來了,陽光照耀在大地,大地復甦,一幅盎然生機的景象。青春,在午後的沉浸下緩緩走來,騎著單車的我們在陽光下前行,路過公路,路過小鎮,路過村莊,在綠色回春的田野中穿流,尖叫,大聲吶喊,享受著青春的腳步,在寄希望永遠青春的年紀,怕長大的腳步到來,窗外,陽光照射著地面,窗邊橫躺著的我翻著書,讀著眼前的迷惘,在沒有愛情的字跡裡,那首(中學時代),聽著聽著就陷入了沉靜,聽著歌詞(愛是什麼
  • 地心溫度高達6800℃,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為何人類沒有感覺?
    地球分層示意圖在100公裡深度的地方,溫度為1100℃;在400公裡深的地方,溫度為1500℃;在650公裡深的地方,溫度為1900℃;在2800公裡深度溫度達到3700攝氏度;在5000米的深度,溫度則達到4600℃;如果是地心,也就是6371公裡處的深度,溫度高達68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5500℃)還要高出1300℃,由此可見地球內部的溫度有多高,與其說地球是一顆地球或者水球
  • 太陽溫度多高?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太陽是太陽系中心的一個巨大的核動力能源,也是生命之源,它產生維持地球生命的熱和光。但是太陽有多熱? 對於太陽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同的。太陽按層排列,溫度不同,中心溫度最高,外層溫度較低——直到在太陽大氣邊緣奇怪地重新加熱。 人們又通過對溫度和光的辯證關係的分析,也逐漸地掌握了太陽的溫度。太陽溫度可以根據它的顏色估計出來,平時看到的是金黃色的,考慮到地球大氣層的吸收,太陽顏色就與6000攝氏度.的溫度相對應。
  • 太陽表面溫度超過5500度,地球曬熱了,為何太空是冰冷的?
    核心區每秒鐘有6億噸氫發生核聚變反應,從而讓太陽核心區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不過,我們也不要擔心太陽會把燃料燃燒完,科學推測,根據目前太陽大小和成分預估,太陽至少還有50億年的壽命。 而地球就不一樣了,地球有大氣層,我們可以形象地稱其為「棉被」,這個棉被均勻地包裹著整個地球,地球就像處於溫室中一樣,白天太陽光照耀在大氣層上,大氣層反射了一部分太陽光,地球溫度不會過高,另一部分太陽光以短波形式穿過大氣層
  •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古人認為太陽是一個熾熱的火球,是給地球提供溫暖的天體,顯得異常神秘,根本不知道太陽的工作原理和它的本質是怎樣的,在中國古代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也是非常多的。太陽化作金烏,還出現了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
  • 恆星為何會有不同的顏色?宇宙中有比太陽溫度還高的恆星嗎?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熱量幾乎全部來自於太陽輻射,而接收到的這點能量只佔到太陽向外釋放能量的22億分之一,況且從太陽到地球還要通過較長的宇宙空間,以熱輻射的形式才將能量從太陽的表面傳遞到地球大氣層,依據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特別是入射角度的大小,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會呈現不同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地球的北半球在夏天距離太陽較遠,卻因為入射角度的增大,環境溫度反而變得增加的重要原因。
  • 比太陽溫度還高5倍,人類如果掉進後會變成什麼樣?
    木星是氣體星球,人類如果掉進木星會怎樣?你能承受哪一個?除了地球這個星球之外,其他的星球上並不準備拆散生命的條件,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存在,但是科學家們還是想要顏色這些星球來找到一些可以供人類使用的物質,這個過程是異常的困難和艱辛的。
  • 太陽的內部首次公開,結構和洋蔥相似,人類離恆星的秘密更近了
    審核-小文眾所周知,太陽是我們研究星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對象,畢竟世間萬物都因太陽光的照耀才得以生機勃勃。其實一般人肉眼看太陽,只能看到太陽的外表,大家有沒有好奇過太陽的內部呢?太陽的內部結構是分層的,用洋蔥來比喻最形象不過了。那麼太陽又是怎樣進行分層的呢?首先,在那些溫度與太陽相似的恆星中,核心緊隨其後的外層是輻射區,通過輻射區,來自恆星內部的熱量被引向外部。當恆星等離子體變得更冷的時候,熱量傳輸由等離子體流主導。
  • 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多少度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非常高,但是到底有多高,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日冕層溫度約為5 × 106 攝氏度,中心溫度約為2000萬攝氏度,大約是3600多倍。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 99.87%都集中在太陽。
  • 太陽表面溫度26℃?特別適合人類居住!
    大家其實在中學的地理課上有學過,回憶一下就明白了~地球熱量平衡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接下來,我們了解下目前科學界是如何解釋太陽發光發熱的~可能大家以為,太陽是核聚變這個不已經是事實麼。其實,在科學界,這個核聚變是目前對於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的主流推測,還沒有得到十足的證據證實。
  • 太陽,我們來了!
    大約46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之處的螺旋臂上,一團分子雲開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並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太陽。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大約46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之處的螺旋臂上,一團分子雲開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並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太陽。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它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
  • 歷經46億年,地球核心溫度仍與太陽表面溫度相當,這是為什麼?
    科學家綜合各方面的數據,發現地核的溫度大約在4000~6000攝氏度左右。要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攝氏度左右。地球誕生了這麼久,經過長時間的冷卻,為什麼內部溫度還這麼高?這得從地球內部的情況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