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他從小聰明好學,有「神童」之稱,14歲那年入殿參加考試,年紀輕輕卻穩重坦誠,展示出非凡的才華,宋真宗很賞識他。後來,晏殊在北宋朝廷做官,身居高位卻平易近人,名臣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都出自晏殊門下,可見他愛才惜才的品德修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前兩句寫詞人當下的生活情景。在明媚的春光裡,他聆聽新曲,品嘗美酒,過著優雅的生活。而此情此景又觸發了詞人對去年的回憶,去年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亭臺樓閣,一樣的清歌美酒。景物依然,時光卻匆匆流逝,詞人流連美好的景物情事,悵惘光陰流轉,物是人非
「夕陽西下幾時回?」這一問正表達了詞人內心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希望。
詞的下片承接此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的凋落就像春天的消逝一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詞人望著落花紛紛而下的景象,流露出對繁華易盡的「無可奈何」。但在暮春天氣中,詞人所見到的不僅僅是花的凋落,他還看到秋日飛離的燕子翩翩歸來,「似曾相識」的燕子給詞人帶來舊識重來的欣喜。在這一句中,詞人心中的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透露出某種生活的哲理。
小園香徑獨徘徊,寫詞人在落英繽紛的小路上獨自徘徊,像是在賞景,也像是在思索剛才的所見所感。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它的語言敏銳又不乏深沉,自然流暢,婉轉圓潤。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對仗工整,用詞精巧,渾然天成。透過這一聯,我們能隱約體悟到詞人的哲思——一些美好事物消逝的同時,仍然會有其他的美好事物再出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委婉含蓄又意蘊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