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生背著水壺、臉盆、飯盒去大學校園報到,到如今手機、電腦、iPad是標配。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這幾十年裡,大學生的「入學裝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條件的改善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但如今大學校園內越發明顯的攀比風氣卻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前面一段時間,浙江一位準大學生嫌每月1200元生活費少,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感慨:「如今養個大學生成本太高!」
那麼到底是生活費少了,還是攀比成風呢~
答案顯而易見,對於一般家庭而言,1200元的月生活費在大學校園裡面絕對是綽綽有餘了,畢竟大學校園基本是一頓也就10元,一天25元就夠了,一個月750元餐費,剩下的偶爾出去吃個飯、充個電話費也絕對是夠了。
當然,如果您是土豪請當我沒說。
生活條件好了,沒有哪個家長會虧待自己的孩子。因此,每到大學新生開學季,商家往往會針對大學生進行定製促銷,尤其是各種電子產品。這時候,盲目攀比、不理性消費的事件屢見不鮮。家長無條件地縱容孩子消費或是孩子虛榮心作祟,使孩子還未走出家門、走進社會就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以致學生消費群體成了暑期市場的「香餑餑」。
可是這樣到底對於孩子來說是好還是壞呢?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因為精緻而毀掉的大學生,其中女大學生居多。學生們在沒有賺錢能力的情況下,依靠著父母過上了這種奢侈的生活,當日後工作以後或者在校園生活中,父母無法滿足這樣的高消費後,通過透支工資或者高額貸款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結果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那麼如何克服這樣的困境呢?或者說大學生們如何自己掌控好自己的欲望錢包呢?
一、明確自己的消費意識
學生人群是新生代消費人群的主力軍。大學新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一份子,還沒有體會到工作和創業的艱辛,往往注重消費體驗而忽略價格。在消費的時候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條件和經濟實力,不要因為虛榮等便購買超出自己能力的奢侈品。
二、堅決抵制借貸
大家可能認為只有像校園貸、套路貸那樣的貸款不要接觸就好,其實不然,像花唄等提前透支的也最好不要使用。提前透支是一種消費習慣,當你習慣之後,便會不知不覺地使用,從而養成過度消費的購物習慣。
三、獲得金錢時,能夠體會到其中艱辛
大學生可以在課餘之時從事兼職,從而體會到金錢來之不易,消費需謹慎。珍惜每一分。
四、認清精神世界豐富的重要性
精神世界豐富才是最大的財富。良好的成績、光明的前程、正直的行為、良好的三觀、從內而外散發的人格魅力,都遠遠大於外在事物渲染的美好。
如今,新一屆大學新生即將報到,他們的消費要從以往的家長代勞轉變為以後的獨立消費。作為即將獨立消費的個體,大學新生首先要有獨立、健康、理性的消費意識和理念。量力而行不攀比、勤儉節約不浪費、理性消費不輕信這是一個準大學生應有的品格。
我是水文子,一個熱愛思考的老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