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餘華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自出版後加印無數次,影響深遠,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因此也奠定了餘華在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
餘華說是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促使他有了靈感,決定創作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他主要表達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書中的10大經典語句
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活著劇照
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活著劇照
《活著》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著》的靈魂,他已經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
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
這本書在當時還引起了巨大轟動,一出版就迅速佔領全國各大書店,並且一舉拿下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
美國郵報這樣評論道:「《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與生命和平共處
從1993年出版至今,《活著》能成為中國人的必讀經典之一,是因為它有作為優秀經典小說必要的品質。
在書中,幾乎沒有任何煽情的篇章,讀者面前也只是一個個的悲慘故事,但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和心思情感所表現出的極度痛苦都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有慶的死,脖子一歪倒在地上;鳳霞的死,產子大出血,天黑便斷了氣;家珍的死,鳳霞死後三個月便死了,沒有死因。
這些在小說中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餘華卻用了寥寥無幾的一段文字「寫死」,而這也正是他寫作的殘忍和真實。
親人離去無非是生老病死,不需要任何過度的煽情和刻畫,但讀者卻在書中感受到了極度的悲慘無助。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活著的苦難,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愛讀書的易烊千璽,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歲書單時,就曾曬出這本《活著》,還分享了他的讀書感受:
「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儘是人生。」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