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是什麼意思?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合稱嗎?丨維制教育分

2021-01-19 時事說評

最近一張圖火了,就是劃分斯洛伐克、奧地利和匈牙利三國國境線的照片。三國國境線是一張三角座,難不成是為了方便不出國門召開三邊會談?

談慣了德奧關係,今天維制教育帶大家看看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繫。

其實歷史上

奧地利和匈牙利

是一個國家

奧匈帝國

曾經稱霸歐洲

幾經戰亂 分裂成

奧地利與匈牙利

如今更多的人對奧地利

尤其是他的首都維也納

印象深刻

腦海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

「 音樂之都 」

奧地利

自古以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彷佛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任何事物之所以會被冠以稱號都不會是空穴來潮,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被命名為「音樂之都」也有他的歷史淵源。

「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

這都要感謝哈布斯堡王室的愛好就是音樂,所以他們鼓勵音樂的發展。奧地利就是孕育音樂家的搖籃,在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有貝多芬,雖然他出生德國,但他的音樂生涯更多是在奧地利。

在18~19世紀,這些音樂大師為奧地利留下了極為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眾所周知的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在眾多的因素也就奠定了這座城市在音樂界的日不落地位。

維也納民族好像天生懂得享受,平時閒來就喜歡去咖啡館坐坐,這都快成了他們的生活重心。維也納咖啡很是著名,傳說是17世紀由土耳其人引進,早期的咖啡館曾是逃避簡陋生活空間的場所,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就成了知識分子聚會、交際的場所。1880~1938年間,這些咖啡館正是造就藝術創作的重要發源地,大家所知到底,音樂家舒伯特等在咖啡館內就完成了不少作品。

匈牙利

匈牙利的音樂風格的轉變可謂是一波三折,匈牙利主要以民族音樂發展,受到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很深。早期匈牙利音樂文化收到基督教的影響,逐漸失去了本來所具有的東方傳統,從而被歐化。16世紀土耳其入侵,他又受到東方音樂的影響,對其音樂發展產生了又一次的影響;17世紀奧地利統治了匈牙利後,德奧音樂傳入匈牙利,而這次傳入對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匈牙利也有很多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如佐爾坦·科達伊,作曲家、民間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他著名作品有《匈牙利詩篇》、《迦蘭塔舞》以及一些彌撒曲、室內樂和弦樂。

科達伊主要貢獻在民歌收集和研究方面。他對匈牙利民歌的起源、親緣關係和特點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名曲的了巨大的成果。

音樂教育在匈牙利的普及,及發展也有他的功勞。他認為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不僅是培養一批優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更要在人民群眾中普及。所以,他積極倡導和參與改革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工作,在人民群眾中開展廣泛的歌詠活動,使音樂變成廣大人民的財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使音樂課在匈牙利成為中小學校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積極倡導歌唱運動並進行教材教法的改革,他所施行的「科達伊教學法」,至今仍有極大的影響。

那麼除了音樂,這兩個國家還有什麼聯繫呢?

從時間紀元來看,1867年之前:奧地利統治著匈牙利全境,1867年共同成立奧匈帝國,1918年一戰後分裂成奧地利和匈牙利至今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從發展歷史來看,兩國有交叉歷史

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其他民族有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佔總人口的1%。官方語言德語。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1867年,為了化解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對帝國內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做出妥協,宣布將奧地利帝國更改為所謂共主邦聯──奧匈帝國,匈牙利地區在理論上升級為奧匈帝國內部的一個王國,並擁有自己的國王(在奧匈帝國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匈牙利國王始終由奧匈帝國皇帝兼任),議會和海關系統等;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1938年,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都受其統治。

匈牙利是歐洲內陸國家,位於多瑙河衝積平原,中國古稱馬扎兒,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徵服了匈牙利南部地區,羅馬帝國滅亡後,匈人建立了強大的匈帝國。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同年8月被以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恢復了君主立憲的匈牙利王國。2012年頒布新憲法,將國名「匈牙利共和國」改為「匈牙利」

1849年4月匈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但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軍隊所扼殺。

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1867年至1918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共主邦聯國家」。在這段時間裡,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在這情況下,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均是同一個人。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地於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面(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府處理。

奧匈帝國時期國旗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志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內政主要由組成它的十一個主要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

匈牙利是中歐國家,國土只比重慶市大一點點,人口是上海的一半,跟黑龍江省同一緯度。最長的河流是多瑙河,最美的景色,應該要數首都布達佩斯的多瑙河沿岸美景了。它包括了左岸的布達皇宮、漁人堡、蓋雷爾特山、鏈子橋以及右岸的國會大樓,它們組成了多瑙河兩岸熠熠生輝的美景。尤其是晚上鏈子橋上萬燈齊明時,兩側的皇宮和國會大廈就在深沉的夜幕中顯得格外雄偉和壯麗。最大的湖泊是巴拉頓湖,人稱「匈牙利海」,是小朋友暑假的度假勝地。

奧地利和匈牙利東西並立,兩個國家現在都不大,都是以繁盛的人文文化為自己的國家名片運作的。這兩個國家北邊是捷克和斯洛伐克,與德國,南邊是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等斯拉夫國家。

實際上從語言,民族,文化等多方面來看,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歷史上的奧地利人是古代日耳曼民族裡阿勒曼尼人、東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等日耳曼系的民族混合而成的,他們和以大日耳曼主義為中心的德國不一樣,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要高一些。

當時的奧匈帝國很大,除了現在的奧地利和匈牙利意外,還有現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等領土。而波赫則有奧匈帝國實際管理,僅僅名義上依然屬於奧斯曼帝國。

這個強大的奧匈帝國從建立的一開始就和他們北邊的鄰居德意志帝國是一個戰線上的朋友,兩國一起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協約國拆分。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和匈牙利先後加入軸心國集團並被德國佔領。兩國都是到了二戰以後才真正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相關焦點

  • 【奧地利留學】奧匈帝國是什麼意思?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合稱嗎?
    談慣了德奧關係,今天維制教育帶大家看看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對匈牙利民歌的起源、親緣關係和特點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名曲的了巨大的成果。▼音樂教育在匈牙利的普及,及發展也有他的功勞。他認為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不僅是培養一批優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更要在人民群眾中普及。所以,他積極倡導和參與改革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工作,在人民群眾中開展廣泛的歌詠活動,使音樂變成廣大人民的財富。
  • 奧地利為什麼不與德國合併,反而和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
    德國與奧地利有著糾纏不清的歷史淵源,兩國同種同宗這是盡人皆知,奧地利人還說著與德國人類似的德語方言。 但是奧地利卻並沒有加入德意志,反而與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這是為什麼?
  • 奧地利與德國同宗同源,為何會與匈牙利組成奧匈帝國
    又過了十幾年,普魯士養精蓄銳後,在影響力方面已經與奧地利相差無幾。兩個國家一北一南,分別在北德意志和南德意志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需要注意的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後,歐洲各民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感超過了民族認同感。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當時說德語的日耳曼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卻並不認為自己是德意志人。
  • 原本存在矛盾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為何後來會自願合併為奧匈帝國?
    在文章的開篇部分,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奧匈帝國全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這一帝國是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合併而成的,而並非奧斯曼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的共同體。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願意攜手並進,組成一個全新的國家呢?
  • 奧匈帝國亡國一百年祭
    少數民族希望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以及教育他們自己的語言,1897年4月5日奧地利首相下令在波希米亞將捷克語和德語作為同等的內部官方語言,結果受到整個帝國德國民族主義者的抨擊,最後這位首相被解僱。其次,奧地利與匈牙利長期以來的矛盾是帝國解體的重要原因。奧匈帝國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和一個位於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奧地利和匈牙利勢均力敵,各有各自的議會和自己的首相。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失敗後,擔心匈牙利人再度反叛,皇帝約瑟夫弗蘭茨被迫同意恢復匈牙利王國的建制,但是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必須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者兼任,自此原有的一元制奧地利帝國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匈牙利人從被統治民族升格成統治民族之一,帝國所有涉及對外和對內改革的決定必須由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議會通過方可實行。
  • 人類歷史上正式國號最長的國家——奧匈帝國,長達28個漢字
    奧匈帝國是近代歐洲一個強大的國家,與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合稱歐洲五大列強,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最後一個國家,核心統治區域是今天的奧地利共和國,即屬於奧地利歷史上的國家,國祚從公元1867年到公元1918年,共51年。
  • 奧匈皇帝如何守住內憂外患的帝國
    他一生都奉獻給奧地利帝國,在他的統治期間,維也納(Wien)呈現了像迴光返照的文化曙光,但帝國最終在他離世的兩年後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19 世紀的奧地利帝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立即明白弟弟的意思,是要給予義大利自治權,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為若給予義大利自治權,其它民族也會有相同的要求,奧地利帝國將無可避免地徹底分裂。
  • 奧地利大公確診,原來奧匈帝國瓦解後,皇室還有後人
    最近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公卡爾新冠病毒檢測確診,卡爾目前正在接受隔離,世界上首次出現皇室成員確診的先例。作為曾經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的歷程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奧匈帝國怎麼瓦解的,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情況如何呢?
  • 奧匈帝國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在其領土上新成立了四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其部分領土被義大利、羅馬尼亞、波蘭和南斯拉夫佔領。  奧匈帝國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就是奧地利-匈牙利帝國,英語裡面則是Austria-Hungary。由於這是一個二元制帝國,所以主體國家有兩個,但是如果非要說的話當然是奧地利更主體一點,畢竟奧皇兼任匈牙利國王。
  • 地圖裡的世界:奧匈帝國 領土和行政劃分的變遷
    奧匈帝國存在於1867-1918年的君主立憲國家,他的全稱很長—「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從名字就知道帝國有兩個主體,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奧匈帝國行政劃分帝國內部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的勢力範圍大致以萊塔河為界,可據此分為內萊塔尼亞和外萊塔尼亞
  • 一組關於奧匈帝國的知識: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等
    奧地利:奧匈帝國時期領土為67.5964萬平方公裡,如今的奧地利領土為8.3854萬平方公裡。損失領土比例近88% 一戰前,奧匈帝國是世界列強之一:國土面積歐洲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人口數量歐洲第三(僅次於俄國和德國),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
  • 奧匈帝國百年祭:中歐國家還能抱團取暖嗎?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發難,宣布脫離帝國並成立共和國;10月29日,加利西亞地區宣布回歸波蘭,同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脫離帝國並成立南斯拉夫王國(斯-克-塞王國);10月30日,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併入羅馬尼亞;10月31日,匈牙利政府宣布和奧地利成立政和國(Realunion),這也標誌著奧匈帝國的兩大主體事實上正式分裂。
  •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哈布斯堡帝國實施聯合統治,其內部的奧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勃艮第諸國在法理上和實質上均為獨立國家,但同奉一位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半個世紀後,弗蘭茨一世將匈牙利由王國提升為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建立。
  • 一戰過後,龐大的奧匈帝國解體,變成了哪些國家?
    (奧匈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國內有奧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勃艮第諸國,這些國家在法理上都是獨立國家,但是同奉一位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根據資料記載,匈牙利民族是奧地利帝國中第二大民族,為了保障奧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雙方貴族舉行安撫性質的談判,尋求一個可以使他們支持他的折衷方案。 最後,雙方成立了由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帝國,國名也更改為奧匈帝國。
  • 二元帝國,自相矛盾,我印象中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雙拼式帝國,當然它的存在本來就是一系列妥協的結果,奧匈帝國有三個政府,一個是匈牙利政府,一個是奧地利政府,還有一個位於皇帝下面的中央政府,理論上皇帝權力很大
  • 近代列強:奧匈帝國,唯一一個沒有主體民族的列強!
    奧匈帝國的存在時間為1867年到1918年,共51年。「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這就是奧匈帝國的全稱,非常長和奇怪吧!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爆發了普奧戰爭,奧地利帝國戰敗,被普魯士排除到了德意志之外!由於戰爭失敗,奧地利帝國境內各個民族紛紛開始謀求獨立,其中以第二大民族匈牙利民族最為強勢!
  • 奧匈帝國在一戰時期有多強大?
    但奧地利雖然和奧匈帝國有密切的聯繫,兩者之間卻是完全不能劃等號的。現代奧地利領土只有8.3萬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800萬。而100年前的奧匈帝國卻是無可爭議的歐陸大國與強國。當時在各方勢力都垂涎三尺而且民族構成極其複雜的中歐及巴爾幹地區,它竟然能建立起一個擁有62萬平方公裡,5200萬人口的強悍帝國。
  • 哈布斯堡帝國刺刀折斷,一戰中的奧匈帝國陸軍為什麼不堪一擊?
    在說到一戰中的奧匈軍隊失敗的原因時,人們總是會將其歸結於奧匈帝國內部複雜的民族情況,然而這個帝國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散,陸軍沒有長期有效的統一指揮和作戰方略才是這個叱吒歐陸上千年的大國在戰爭中被拖垮肢解的真正原因,也是奧匈帝國陸軍在戰場上不堪一擊的真正原因。
  • 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民族矛盾走向分裂
    歷史上大國滅亡的例子不在少數,中國有大秦帝國,統一不到10年就滅亡;西方有拿破崙帝國,數年之後帝國破滅,慘遭流放。作為曾經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的奧匈帝國,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100年前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消失在戰火的硝煙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昔日輝煌的奧匈帝國逐漸分崩離析,走向分裂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奧匈帝國由強走衰的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