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1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開幕。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綜合性國家技能賽事共設86個項目,2557名選手摩拳擦掌,各種獨門絕技競相上演,秀出了精彩和特色。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賽選手和廣大技能人才致以誠摯的問候。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國家的發展要靠各方面人才支撐。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從優化完善培養體系,營造人才良好環境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培養新時代技能人才已經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熱愛鑽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走好走實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就業總人口中技術工人近1.7億,佔25%,其中高技能人才近4800萬,佔比與製造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2021年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無疑是對製造強國、技能強國戰略實施落地的重要推進。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我們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價值觀,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同時,要加大培養力度,用好制度呵護,「疏通經絡」「供血打氣」,努力提升技術工人能力素質,注重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醫療衛生、數字科技等急需的特定領域人才建設培養,在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中,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照進現實。更顯重要的是,還要加強政策關懷,完善對高技能人才的激勵措施,如在子女教育、住房就醫等方面的予以一定傾斜,著力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轉換通道,拓寬產業工人發展空間,加大產業工人創新扶持力度等等。
匠心追夢,只爭朝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要以工匠精神引領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中愛崗敬業、苦心鑽研、精益求精,始終秉持一顆善於學習的心,緊扣理論研究前沿,不斷擴充知識領域「蓄水池」,利用其所學進行消化、活用,不斷散發驚人的光和熱。只要我們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建功新時代,構築新夢想,錘鍊新技能,保持和發揚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就一定能化解風險、應對挑戰,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是在奮鬥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爭做工匠的職業價值取向,奮勇拼搏、銳意進取,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爭當「大國工匠」,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匯聚堅不可摧的磅礴力量,闊步走在技能報國的康莊大道上。(文/盧默民)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