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總量及增量對於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部分經濟學家來看:人口,是城市競爭的結果。這句話其實並不難理解,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和高鐵的軟硬因素影響,現階段我國年輕人口、目標人口正在從偏遠地區向縣城、從縣城向城市、從三四線城市向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核心城市流動。
省會城市大都擁有豐富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同時相較於其他地級市可以提供更加廣泛行業的就業機會,以2017-2019年全國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前十的城市為例(深圳、廣州、杭州、西安、重慶、長沙、佛山、寧波、成都和鄭州),其均擁有經濟增速快、醫療教育資源優、輻射帶動能力強等特點,且第三產業佔比均超過了50%,多數城市更是超過了60%。
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城市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共計有16座,分別為重慶(3124.32萬人)、上海(2428.14萬人)、北京(2153.60萬人)、成都(1658.10萬人)、天津(1561.83萬人)、廣州(1530.59萬人)、深圳(1343.88萬人)、武漢(1121.20萬人)、哈爾濱(1076.30萬人)、蘇州(1075萬人)、臨沂(1066.71萬人)、石家莊(1039.42萬人)、杭州(1036萬人)、鄭州(1035.2萬人)、西安(1020.35萬人)和南陽(1003.16萬人)。
上述16座城市中,有7座城市同時也進入了過去三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全國前十名單(分別為重慶、成都、廣州、深圳、杭州、鄭州和西安)。
有3座城市過去三年常住人口呈現外流趨勢,其中北京常住人口外流的原因一部分來自北京執行全國最嚴格的落戶政策,另一部分原因是北京近年來進行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向北京副中心疏解);
哈爾濱常住人口下降是整個東北地區人口外流的縮影,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轉型,以重工業為主的東北地區面臨經濟轉型,其中部分人口出現就業難、工資收入下降的困境,隨即向其他就業機會多、工資收入高的地區流動,同時人口下降的原因還有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生育率低等綜合因素;
最後一個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來自河南南陽,這座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在2018年常住人口出現了下降趨勢,雖然整個河南省有59.8%的流動人口最終流入了省會鄭州市,然而南陽市卻是其中的例外,南陽市50%以上的外流人口都流出了省外。人口流出的同時南陽還面臨生育率的下降,南陽市出生率由2016年的11.8‰下降至2018年的9.79‰,遠低於全省的11.72‰。
以上三座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都極具代表性,分別代表了:因人口過多而主動疏散城市部分功能、因產業轉型從而導致的就業人口外流和因隨著高鐵、高速等交通升級主動外出尋求、爭取就業和教育機會等。
而上述這16座千萬常住人口城市中,我們發現鄭州和西安是於2018年實現了常住人口破千萬大關,杭州市則是在2019年城市跨入千萬城市級別。
實際上這三座城市中,除了鄭州背靠河南這個人口大省以外,杭州和西安所在的浙江省和陝西省在我國相對來說都是人口小省(浙江5850萬人、陝西3876萬人、河南10952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年杭州和西安分列全國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第三和第四位,其中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增長了38.7萬人,杭州市2019年常住人口更是增長了55.4萬人。
兩座城市在本省常住人口有限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高效的人口增長成績,背後與快速、靈活、多變的「搶人」政策關係密切,簡單總結為:西安的「快」和杭州的「變」。
2017年,西安市分別在3月和6月推出落戶政策,在落戶流程上做到了全國最簡單、在落戶門檻上做到了全國省會城市最低、在落戶條件上做到了全國最寬泛。彼時的網際網路上對於西安推出以上落戶新政還充斥著嘲諷之聲,甚至還有惡搞西安「搶人」的漫畫被網友熱傳。
然而普通老百姓還沒看懂的操作,其他城市運營者卻看慌了,進入2018年,全國就有50多個城市下場「搶人」,西安也做好了準備迎接其他城市的衝擊,全年分別在1月、2月、3月、4月推出5次優化落戶政策,在其他城市效仿西安放寬落戶條件、降低落戶門檻時,西安則推出了落戶人口補貼,且做到了同期城市中補助力度最大、補助時效最長,最終2018年底西安常住人口正式破千萬後,很多城市才回過了神紛紛感嘆西安此次「搶人」大戰的優異表現。
如果說西安「搶人」是快,那麼杭州「搶人」則是主動求變。
2019年3月,杭州市對外發布《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第十八項提到「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此次推出的僅為「徵求意見稿」,旨在鼓勵廣大市民踴躍提出意見和建議。
然而就在該意見稿發布8天之後,4月3日杭州市就正式發布了該《通知》,並且在一天後發布了該《通知》的《政策解讀》文件。
為何此次杭州執行如此之堅定和迅速?原因在於2019年開年(1-2月),杭州市支柱型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同比下降了16.7%和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了0.2%,刷新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因此杭州此次推出的穩企穩增促實體政策是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主動求變。
到了年底,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被拉升到5.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5%、13.1%和7.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61.7%、37.6%和46.5%。而杭州市的常住人口更是一年之內新增55.4萬人(全國第一),常住人口達到1036萬人,從全國第17位上升至全國第13位。
回顧了西安和杭州在過去三年中「搶人」的出色表現,我們不僅好奇在即將結束的2020年,能否有哪座城市步這兩座城市的後塵,在「搶人」大戰中拔得頭籌讓城市快速邁入千萬人口級別呢?
縱觀2020年推出落戶新政的城市中,唯上海、寧波和無錫的影響力最大。其中上海已經是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而寧波和無錫截止到2019年常住人口分別達到854.2萬人和659.15萬人,除非合併周邊的地級市和縣級市,否則寧波和無錫2020年依舊無緣千萬人口城市。
那麼我們把目光聚焦在2019年常住人口已經無限接近千萬人口的城市身上,據統計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在900-1000萬之間的城市有5個,分別是:邯鄲(954.97萬人)、青島(948.98萬人)、保定(939.91萬人)、濰坊(935.15萬人)和溫州(930萬人)。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上述5座城市中保定和濰坊在近3年中出現了常住人口下降趨勢,其中保定市是因為原轄區內的雄縣、容城和安新3縣劃歸到了雄安新區,因此出現了常住人口的下降;而濰坊市2019年則首次出現了常住人口下滑。
其他三座城市中,最接近千萬人口的邯鄲市距離千萬人口還有45萬的人口差距,實際上這樣的人口差距放在增速強勁+政策靈活的省會城市身上不算難題。然而邯鄲是位於河北省南端,與晉、魯、豫三省接壤的地級市,下轄6區、11縣和代管1個縣級市,900多萬人口中城鎮人口只佔到500多萬,城鎮化率為58.15%,縣域經濟強是邯鄲市的經濟特色。在過去的2020年前11個月,邯鄲市並未推出任何「搶人落戶」政策,以過去三年邯鄲市的常住人口增量(年均1.9萬人)來看2020年邯鄲市在不合併其他區縣的前提下常住人口無望突破千萬。
區別於地級市邯鄲,常住人口已達到948.98萬人的青島市則是我國的計劃單列市,2019年GDP也高居我國第14位。
2020年青島市進一步放寬了落戶政策,於3月份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實施意見》。其中在「先落戶、後就業」政策中,將原有的專科生門檻放寬至畢業學年的在校大學生,給予落後可想在本市購房及申請人才公寓等政策,且推出10萬套人才公寓並給予8折的優惠。
過去三年,青島市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約10萬人,目前距離千萬人口還有51萬的人口差距,青島也成為2020年是否邁入千萬人口的唯一可能。
2020年最終是否有新的千萬人口城市誕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