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大慶秘書在線」,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觀看到你所需要的,完全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目前,我市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體育場館和各級各類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共計267家。據介紹,為進一步推動我市體育健身場所科學精準防控及有序開放,切實維護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體育場館和各類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要嚴格服從屬地化管理,明確法人或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確保防控主體責任到人到崗,相關從業人員應依法持有健康合格證明。同時,各縣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將按要求有序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和體育健身場所,確保合格一家開放一家。相關場所在達到疫情防控條件、符合管理制度規範的基礎上,可向本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提交開復工申請和承諾書,經本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後方可復工。記者了解到,各類體育健身場所應建立科學、規範、及時、有效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須強化聯動協調機制、防控和開放責任機制、信息報送機制、疫情監測機制,根據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變化,適時進行動態調整。同時,各場所在營業前應開展拉網式反覆自查,對場所內長時間停用的各類設施設備進行隱患排查,重點對特種設施設備進行性能測試,確保萬無一失。針對因疫情防控而封閉的人行通道和出入口,根據恢復後的客流量,開通足夠安全疏散通道,並確保疏散通道暢通無阻塞,且在場所內明確設置標識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物資儲備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為了確保安全、有序復業,各場所的經營和管理者應嚴格遵守省、市復工復產的相關規定,從業員工上崗前必須進行核酸檢測,建立員工體溫檢測等健康監測制度,利用「龍江健康碼」「國務院大數據」等平臺,實行「綠碼」上崗制。同時,及時關注疫病人員關聯軌跡信息,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信息比對和流調工作。若員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應立即前往發熱門診就醫,不得帶病上班。另外,各場所應配備足量的口罩、電子測溫槍、消毒設備等疫情防控物資,並組織專人進行登記檢測、消毒液配製、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堅持實行健身人員電話、網絡預約制,進行限流管控,同時段相鄰健身人員應保持安全距離。每日開放期間,要加強場地巡查指導和人流動態監控,發現有健身人員密集的情況,應及時勸導疏散。所有進場健身人員應利用「龍江健康碼」「國務院大數據」等平臺,實行「綠碼」準入制。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堅持個人信息、出入時間登記等措施。對拒絕接受掃碼、體溫檢測或體溫異常者,謝絕入場,並立即向屬地有關部門上報疫情等相關信息。另外,鼓勵場所內餐廳實行打包和外賣,避免人員聚集,確保就餐、飲水等人員保持安全距離。體育健身場所,人員流動較大,必須重視相關消毒工作。嚴格落實清潔消毒有關規定,保持健身場所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場所內積存的雜物垃圾,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視情況增加清潔和消毒次數;淋浴室應保持良好通風。同時,每日營業結束後,要對所有的設施和場所進行徹底清洗,重點場所和部位要進行預防性消毒,做到無積水、無異味。毛巾、拖鞋等公用物品要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對公共健身器材和設施應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對接觸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要每日進行預防性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受到汙染時要隨時消毒,必要時對地面、牆壁等進行預防性消毒。另外,還要加強自動扶梯、箱式電梯、辦公區域和停車場等區域的消毒、通風等防控措施管理。為保障安全、有序開放,室內體育健身所需格外注意一些防控細節。首先,遊泳場所和地下空間的體育健身場所在開放前,要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重點做好水電氣等設施設備的安全檢查,做好空調通風系統的運行管理和使用,其中,遊泳場所水質應按要求檢測合格後恢復營業。其次,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每天早、中、晚至少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於1小時。同時,保持排氣扇等抽氣裝置運轉正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再者,健身人員應堅持科學佩戴口罩,隨身攜帶口罩,根據不同場景正確佩戴口罩;運動過程中,原則上應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員聚集。遊泳、滑冰、輪滑項目人均運動面積不小於5平方米,其他室內運動項目人均運動面積不小於4平方米,室內體育健身場所最多人數按照50%限流開放。最後,對體育項目培訓、健身輔導、健身操舞等集體活動在保證人員不聚集和保持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室內培訓按照不超過平時培訓人數的 50%組織開展,室外培訓按照不超過平時培訓人數的70%組織開展。室外體育健身場所,也要重點落實好相關防控措施,加強巡查檢查,防止人員聚集扎堆。在運動過程中,需提示健身人員應儘量減少與健康狀況不明人員的近距離接觸;並且在室外健身活動中,健身人員可不佩戴口罩,但在其他場景,需根據相關要求正確佩戴口罩。各類體育健身場所陸續有序開放,那麼,現在能舉辦比賽了嗎?目前,可根據各縣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結合具體賽事特點,科學研判疫情防控風險,審慎有序推進。堅持「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按照「一賽事一方案」的要求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開展本地群眾體育健身活動。馬拉松等人群聚集、跨區域舉辦的群眾性體育賽事和活動暫不恢復,國際性、全國性體育賽事暫不恢復。【免責聲明】:「大慶秘書在線」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並請承擔全部責任!
【版權聲明】:平臺內容屬於公益性質,部分內容來源網絡,以供讀者學習傳播,如原作者有異議,請及時聯繫刪除!
各位微友,您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事兒,可以添加微信號18345568008,或者直接在大慶秘書在線官方微信平臺下方進行留言。
如果您有報料新聞、視頻及圖片,只要滿足夠新、夠逗、夠辣、夠招人、夠刺激中任何一項,就可以發到18345568008的微信號上, 也可以發送至郵箱:2297734609@qq.com,本報一經採用將直接轉10-100元不等的紅包作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