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想要發展起來,總要有獨到之處,淮南在30多年前能和重慶等城市比肩,就是依靠能源經濟,現在,我們遺憾的看到煤炭經濟衰落,淮南發展後力不足,沒有真正能夠帶領全市經濟騰飛的產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毗鄰淮南的合肥是另外一個模樣。近年來合肥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了增長最迅猛的省會城市之一,但安徽內部仍然有不少質疑的聲音,安慶、蕪湖、蚌埠、當塗、歙縣等縣市都有不俗的實力。「霸都」之稱的合肥歷史並不悠久,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這樣的局面,蓋因為合肥因其位於安徽地理中心接著被選為安徽省會才有這樣的良好發展。
「中心」的作用由此可見,有一種說法認為淮南發展不盡人意就是因為淮南沒有一個確切的中心。一般城市建設皆是確立中心向周圍發展,淮南不同,淮南是因為煤炭建立的城市,建設是跟著煤礦走的,沒有形成絕對意義上的中心,也就沒有了中心帶動作用,能源經濟一衰落,淮南的整體實力自然大大降低。淮南的主城區分布在淮河與八公山至舜耕山中間的狹小空間裡,西臨壽縣,淮河北岸地勢低洼,東部有高壓走廊,城市建設只能向南拓展。早早預料到這種情況的淮南市政府把山南新區的建設提上了日程。
山南對於每個淮南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曾經被自然山脈隔斷的山南擁有充足的建設空間和自然資源,相比山北位置更加優越。依託山南新區的自然資源與交通條件,可以滿足迎接東部輻射、融入省會經濟圈的需要。迎接東部輻射、融入省會經濟圈已成為淮南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山南新區建成後,淮南市距合肥的距離由100公裡縮短為70公裡,淮南將是合肥鐵路樞紐、新橋國際機場建設的最大受益者,也必將成為省會經濟圈的重要成員。
山南新區立項之初,很多人並不看好,直言不知多久才能形成規模,今日再看,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洋溢著澎湃激情與活力的新城區。山南的建設還沒有完成,未來大勢所在,不言自喻。
既然山南是未來淮南的中心,山南新區有無中心呢?答案是有的。
有人認為山南建設東一塊西一塊,形成不了規模,發揮不了區域優勢,其實不然。山南面積很大,政府、開發商各自建設,形成了4大板塊,也可謂4個不同版本。業內默認的1.0板塊就是山南最初建設的部分,2.0板塊依託理工大而立,3.0板塊主要包括萬茂城、中央美域等,4.0板塊以市政府為主。4大板塊囊括了山南的所有精華,在這之間,4.0板塊當仁不讓榮居山南中心之位。
4.0板塊中,市政府、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淮南財政局、淮南工商局等匯聚,中央公園依傍,是當之無愧的山南政治文化中心;道路網密集,淮河大道、洛河大道等可保出行無憂,山南中央公園公交樞紐站即將動工;學校雲集,規劃建設中的小學、初中即將拔地而起。最主要的是,從地圖來看,市政板塊處於山南地理中心位置,被其他幾大板塊環繞,無論去哪裡都很方便。這樣的地方何愁發展不起來。
山南一直被人詬病的是配套不行,出行不便,在市政板塊有這樣的煩惱嗎?肯定不會的。作為山南的中心,市政板塊的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配套齊備,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從一個小調查中淮南市民的回答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在山南置業,很大一部分是要選擇在市政板塊的。
「中心」的作用已經被我們熟知,那麼,未來淮南的發展要看哪裡,山南的發展要看哪裡,我們心中已經有了確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