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20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的到來,全球很多地區的經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例如,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從歐美等許多國家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數據來看,經濟下滑的趨勢似乎無法避免。
據CNN報導,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進行預測,在今年,美國的GDP將會下滑6.1%,而歐元區今年的GDP則將會萎縮9.1%。我們知道,在2019年,美國、歐洲(歐盟27國+英國)的GDP分別為21.4萬億美元和18.4萬億美元。因此,倘若按照上述數據進行計算的話,在2020年,美國和歐洲的GDP分別會達到20.1萬億美元和16.7萬億美元。
2020年各國GDP預測:美國20.1萬億美元,歐洲16.7萬億,我國呢?
按照CNN的報導,在2020年,我國的經濟總值將達到14.6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全球GDP的17.5%。正當全球很多國家還為新冠疫情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國的經濟已經復甦,並且在大步向前發展。
由於年初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的經濟被迫「深蹲」,GDP同比下降了6.8%。但是,在今年第二季度,隨著復產復工的有序推進,以及各項政策的穩步落地,我國的GDP則同比增長了3.2%。GDP增速的轉負為正,在側面凸顯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GDP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例如,在2000年,我國GDP僅有1.21萬億美元左右。而在2019年,我國GDP已經突破了14萬億美元。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我國的GDP增長就高達10倍以上。其實,在國內經濟喜人發展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的變化。
首先,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以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上榜企業的數量為例。在1995年,我國僅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而發展至2020年,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已經出現了133家中國企業的身影。
世界500強企業通常在資產、營收、淨利潤等多個指標上表現出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在一定程度上見證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內企業正在不斷成長,並且可以在全球市場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此外,國內企業的逐漸壯大,也為很多人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機會。
此外,多年以來在科技領域的持續深耕,我國的科技行業取得了累累碩果。例如,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的創新能力在全球排名第14位。而從科技集群的數量上來看,我國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2位。深圳、上海、北京等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我國在高新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經濟可以攀升至新的高度。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