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美國早申,「冰火兩重天」
首先,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美國高校的早申政策。
Early Decision
提前決定,即通常所說的ED。
最大的特點就是:同一時間只能對一所大學進行ED申請,不能同時申請兩個或以上的學校。當進行ED申請時,學生一旦籤署了agreement並被錄取,就必須選擇該校入學。
所以ED申請一般都是針對目標學校或者衝刺的Dream school進行的。
Early Action
提前行動,即通常所說的EA。EA申請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在選擇入學時也沒有必須入讀的捆綁承諾。所以EA申請一般都是「廣撒網」,申請保底學校。
有些學校受疫情影響,今年收到的早申申請比往年有所減少。比如依隆大學(私立,2021年US news大學排名88),平均每年會收到393名學生的早申申請。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了經濟,考慮到學費問題,再加上封閉和隔離政策,導致許多學生無法入學。
根據依隆大學招生部副總裁的說法,依隆今年收到了261份ED申請,而去年是372份,下降了將近30%。
不少學校為了降低疫情對早申的影響,另闢蹊徑,延遲了早申的截止日期。
比如和哈佛、MIT等並列波士頓五大名校的塔夫茨大學(私立,US news排名30),就決定將ED1的截止日期從11月1日延遲到11月17日,此舉是出於對新冠疫情和美國部分地區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考慮。
不過針對部分名校,學生們申請的熱情不減反增。
那些高排名的學校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高競爭力,不少學校的早申人數不降反升。比如維吉尼亞大學(公立,usnews大學排名26)收到的2025屆學生的早申申請打破了歷史記錄。
與2019年同期相比,ED申請從去年的2157個增加到今年的2918個,增加了35%;EA申請從25122個增加到28884個,增加了15%。
圖源:TheCavalierDaily
甚至有學校今年沒有開放部分早申。比如普林斯頓大學(2021 US news大學排名第一)就暫停了今年的SCEA(限制性EA),因為去年的延期填補了早申的空缺。
普林斯頓的大學發言人麥可·霍奇基斯說:「鑑於這一年發生的許多事,我們今年選擇暫停SCEA是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準備他們的申請。」
最新公布的20年早申數據則顯示,一些頂尖名校如哈佛(私立,US news排名2)、耶魯(私立,排名4)、達特茅斯(私立,排名13)收到的早申數量大幅下降,賓大的ED早申人數甚至比去年足足下跌了14%。只有布朗和康奈爾對比去年的早申人數略有上漲。
哈佛招生辦主任就此給出的回應是,早申人數的下降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例如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不穩定,宏觀經濟形式影響了申請者的抉擇。
我們總結了一些學校今年的早申數據變化,可以更直觀地看出今年形勢之奇詭:
這些學校的申請數變化都非常大,卻又不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變化的。
02
早申異象源於何處?
首先,私立學校的早申數量下降可能是出於經濟原因。
相比喬治亞大學、維吉尼亞大學這些排名較靠後的公立大學,私立藤校的學費十分高昂,很多學生並不願意支付高價學費後卻只能上網課——不僅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很多校內資源也無法享受。
這種情況下,很多優秀的學生寧願選擇gap一年再提交申請。比如耶魯大學,今年就已有324名學生遞交了gap year的休學申請。
相比之下,排名相對不那麼高,但性價比較高的學校更受歡迎。
第二,今年增長的早申人數總體來說更多的集中在EA而不是ED。
原因是EA的選擇空間更大。如果申到了好學校,那學生就可以直接入學,不然也可以明年再申請。但如果選擇ED申請,約束力更大,一旦錄取,無論學校是否只提供線上授課都要選擇就讀。
還有一種因素可能也影響到了學生對於早申的選擇,那就是一部分學校在今年增加了ED2(如卡內基梅隆大學)。
如果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標化成績不夠理想,那麼等到ED2,有了更好的成績之後再申請是一個較為明智的選擇。畢竟一旦ED1被拒,就算之後考出再好的成績,也和這所學校無緣了。
另外,在早申階段申請人數大幅下降的還有佛羅裡達州的公立大學(如上表中的佛羅裡達州立和中佛羅裡達大學),這是因為這些學校明確表示:不會因疫情影響而取消對學生標化考試(SAT/ACT)的要求,那些沒有取得較好成績甚至考試被取消、沒有成績的申請者,自然就望而卻步了。
03
準備留美的學生,
早申這一步該怎麼走?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美國很多高校都對早申政策做出了一些調整和改動。如果依然計劃留美,在早申時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們特地諮詢了三位留學專家,為美國早申貢獻了一些頗有幫助的建議。
如何布局申請
ZoomIn 創始人顧卉妮告訴我們,由於特殊的局勢,很多學生的規劃轉向全球化申請。按往年的情形,許多人會覺得:衝刺選美國,匹配校選英國,保底校選澳洲。
這個選校思路,一旦出現英國等其他國家地區申請擁堵等不可預期的情況,那麼,匹配校不再匹配,保底校無法保底,夢校更是夠不上,就會進入最尷尬的狀態。
顧卉妮建議,在申請時,針對美國,仍然用4/4/2的比例配置夢校/匹配校/保底校比例;針對英國,5所學校根據實際成績排布高中低可能;如果要申請加拿大和澳洲,一定要精選學校和專業。
學會分析數據
選校是科學和「玄學」的結合。
科學方面,就是看數據。各個學校都有一套完整的common data set,可以看到各個學校去年的男女報考人數以及男女分別的錄取比例,也可以看到標準化成績的範圍。
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做出簡單的分析,從而得知被錄取的概率是小於25%(夢校),50%(匹配校),還是大於75%(保底校)。
數據會幫助我們篩選掉不少選擇,然後就要看「玄學」了。
學生早申的學校,一定要選擇自己真正研究過、喜歡的學校,要選去了不會後悔的學校。
這樣哪怕學校把你的申請放到defer,你也可以繼續補充材料,並且有更大的熱情去努力補充材料、聯繫學校,讓候補轉正。(去年有很多waitlist轉正的情況,今年應該也不例外)如果只是一個「感覺還行」的學校,就很難寫出情真意切的轉正材料,也就很難實現翻盤的效果。
而3小時留學葛莉老師建議,申請人要注意自己夢校ED和RD(常規申請)的錄取比例。當ED錄取率大大高於RD時,那麼ED的申請就尤為重要了。
其他注意事項
關於學校招生標準方面,南森誠道的Eric老師認為,從外部來看,各個私立大學可能會因為財政緊張而適當寬鬆化對國際學生的錄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寬鬆政策會更多針對研究生,而不是本科。
在完成早申之後,一定要注意勤查郵箱,並及時激活學校Portal,對申請材料進行檢查以防有遺漏,另外也要特別留意學校發麵試的郵件並及時回復。
Command Education執行長兼創始人克里斯多福·裡姆(Christopher Rim)認為,申請人應儘早申請,可能會有些微優勢,無論是有約束力的的ED,還是不具約束力的EA。他說,由於疫情對入學的影響以及來年的不確定性,大學迫切希望儘快獲得新生和學費。
「儘早申請一所有競爭力的學校將總是有益的,在今年,這顯得尤為重要。」
文章來源:留學全知道等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