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都已經陸續的慢慢發放到準大一新生的手裡,十年寒窗苦讀,也終於在這個夏天有了回報,相信哪怕最後填報的是職業大學,大專或者三本大學,這些孩子跟所有高校新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的心情,都一樣是激動的。
一般情況下,作為一所學校對大一新生們的第一印象,通知書的意義還是挺大的,所以各所學校都儘可能地讓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顯得與眾不同來。比如北京大學的通知書,紅色鏤空折頁看上去質樸高雅又不失大家風範;又比如清華大學的通知書,合頁打開后里面會附送一份清華大學校門的拼圖;復旦大學的中英文雙語印刷也展現了他的包容與創新……
可是在這無數大學裡面,要說最有誠意的,還應當屬陝西師範大學。因為與其他所有大學皆是列印字體不一樣,陝西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2007年開始,就是由學校的退休教授親筆書寫的,而且還是毛筆字。
作為師範大學,教育出來的學生大多以後都是要為人師表的,能夠寫出一手漂亮的楷書至關重要。所以師範大學的老師教授們,也個頂個的厲害,毛筆字寫得得心應手。或許是為了對每一屆新生都表達出西師大的誠意和教學態度,從2007年開始,學校決定以後的錄取通知書都改為手寫,而且最好是用毛筆寫出來的楷體。
原本以為這個決定做出來後,會增加學校的運營難度,畢竟每年三千多封錄取通知書,每封通知書上少說也要寫四五十個字,折算下來就等於15萬字,全部用毛筆寫成小楷,還得要求儘量字體大小和風格都一致,美觀大方,嚴謹又無失誤,這樣的工作,一般人輕易完成不了。
結果這個通知一出,陝西師範大學的十多個退休老教授就站了出來,十分踴躍地表示他們願意代勞。而這些教授,往往除了是學校的退休教授以外,還是當地的書法名家,早就應該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紀了。
可偏偏他們就站了出來,攬下了這麼一件辛苦活。
就這樣,從2007年至今的整整13年裡,每年的三千多封錄取通知書都是由這十幾位老教授在暑假裡緊趕慢趕,花費十天左右的時間,十分用心且嚴肅的書寫出來的。
而這些退休教授,年輕的六十多歲,年紀大一點的,也八十歲左右了,可他們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情當成是工作或者負擔,反而覺得這是一件極其神聖的事情,代表著他們對學校,對即將來學校的孩子們的愛護,哪怕平時他們已經需要別人來照顧才能正常生活,可是在親手寫錄取通知書這一件事情上,絕不能假以他人之手。這是他們最後的堅持和態度。
而作為即將走進大學校門的新生們,在收到這樣一份用心良苦的錄取通知書時,其內心的激動肯定是溢於言表的。學校大概也的確希望讓這些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學校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態度,可以多多用心去認真專研自己的學業,就像他們收到的手寫錄取通知書一樣,沒有幾十年持之以恆,沒有老教授們的刻苦和練習,哪裡來的通知書上那漂亮的毛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