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中國人姓名是什麼感覺?

2021-03-05 語研圈

這個問題至少包含兩層,

第一層:用日文譯寫的中國人名字,這一層只包含語素組合的特徵

第二層:用中文書寫的中國人名字,這一層包含了書寫體系的特徵


先以中國人看日本人名字來打個比方,

第一層相當於「橫流星」「奈」「吉亮」「石原裡美

第二層相當於「橫流星」「奈」「吉亮」「石原さとみ


這兩層的差別,包括但不限於:

某些日本漢字和簡體中文裡另外的漢字形態相同

某些日本漢字和繁體中文裡對應的漢字形態相同

某些日本漢字和簡繁體中文裡對應的漢字形態都不同

某些日本人名使用了假名,而中文譯寫為對應的漢字


下面換位來看。

日本人如果看過很多轉寫為日文漢字的中國人名,感受最深的通常是以下幾點:

一、字數相對較少。

尤其年齡稍大的中國人,姓名總共兩個字的仍佔不小的比例,其餘絕大部分是三個字,四個字的姓名極少出現(儘管在影視娛樂業的出現機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群)

二、高頻使用的「苗字」特別多。

普通日本人常會將中國人的姓理解為「苗字」,相比於日本的「苗字」,中國的王、李、張(張)等大姓的普及度要高得多

三、只通過名字難以分辨出性別。

尤其是許多原本「看起來像男名」的漢字,現今也常被女性所採用。

日本人如果看過很多中文原名,感受最深的則是——

一、完全陌生的字太多了。

二、眼熟但還是不認識的字太多了。

三、似乎有點認識但還是不會讀的字太多了。


這種感覺,和完全沒接觸過日文的中國人剛開始看時的感覺稍有類似,

最陌生的是中日簡化方式不同的簡化字。

只有經過了大量閱讀,熟悉了這些字形對應的中文簡體字後,陌生感才會減弱。

但由於中日兩國民眾對「漢字/漢字」整體掌握程度的差異,在沒學過中文的日本人眼裡,認讀中國人名時的「陌生感」比上述情況要強烈得多。

相關焦點

  • 日本人英文姓名或要「脫歐入亞」
    日本政府將推動改變日本人姓名英文寫法習慣,從名在前姓在後,改為姓在前名在後,向中國、韓國等亞洲鄰國看齊。圖片來源:東方IC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柴山昌彥21日說,文部科學省將再次向中央政府機關、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媒體等傳達一個諮詢委員會大約20年前所提建議,改變日本人英文姓名的前後次序,把姓放在前,名放在後。以中國、韓國、越南等一些亞洲國家為例,文部科學省下屬國語審議會2000年建議,從語言、文化等方面多樣性考慮,應改變日本人英文姓與名的次序。
  • 日本人的姓名歷史:天皇為何沒有姓?在古代有姓都是貴族的象徵
    姓名,指的是每個人的姓和名字組成的,更是每個人都必有的。這在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必有的,但在日本就有比較奇怪了,歷史中有些日本人是沒有姓的,不光是日本的平民百姓,他們所謂的天皇也是沒有姓這一說:例如什麼裕仁天皇,什麼明仁天皇,都只是名字而已,沒有姓。
  • 石曉軍:略說隋唐史籍中的日本人姓名表記
    顯然與隋代同樣,沿襲音譯傳統,只記載王,不提使者的姓名。但在其後的〈東夷傳/日本國條》即通稱的《舊唐書·日本國傳》(按匆匆而就的前拙稿「也說朝臣」誤指王瑞來先生文此處誤記,謹致歉意)中,卻出現了使者的姓名,其云:長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來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中國戶部尚書。(下略)其偏使朝臣仲滿,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
  • 日本人不懂中文,給自己胡亂取的中國名字,讓人笑掉大牙
    中華5000年傳統文化中,最能體現傳承這一特性的,就是我國人民的姓名了。而姓名也是唯一從出生到死亡,陪伴人一生的東西。漢字千變萬化,也讓姓名也變得多姿多彩,中國人姓名的魅力,也讓很多老外也躍躍欲試。
  •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日本人在中國電影院看日本電影???
    中國・南京で生活する日本人の私が、日本人から見て面白い中國の姿をお話したいと思います。今回は「映畫」について書きます。我,作為一個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想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聊聊中國有趣的地方。這次,我想說說中國的「電影」。2019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中國で過ごす元旦は、いつもテスト勉強をしている記憶が多いです。)
  • 日本人羅馬字姓名順序將改為「先姓後名」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日媒稱,日本文部科學相柴山昌彥在6日的閣僚懇談會上提議,在政府文件用羅馬字書寫日本人姓名時,原則上使用與日語相同的「先姓後名」順序,而非國內外通常使用的「先名后姓」。該提議獲得同意,作為政府方針敲定。
  • 算命網站上姓名測試打分到底準不準?90%人都走進了誤區!
    內格,外格來衡量判斷剖析一個人姓名的吉兇。很多人過的並不怎麼樣?但是名字打分卻高的出奇,有的人順風順水,財運工作都非常不錯的,名字打分卻很低,評價也很兇。也有一部分人認為網站上對自己的評價很合乎自己的情況。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網站上姓名測試打分準不準,他們的根據是什麼?事實上大多數命理網站上採用的是五格取名法,又叫五格剖象法。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我的媽媽是一個「上海虎媽」,她和所有的中國父母一樣望子成龍,成績至上。從我記事起,我媽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要好好讀書,動畫片沒有什麼看頭,跟同學玩也玩不出什麼名堂,你快點回家寫作業吧」。我在日本的公立學校上小學,一般下午一兩點鐘就下課了,同學們都在那裡盡情玩耍。女同學在教室裡畫圖填色,當時很流行畫美少女戰士;男同學則在操場上踢球、奔跑,等天色漸黑了才回家。
  • 日本人問美國人:在中國定居感覺好不好?網友:這個回答很給力!
    那麼今天就來講講日本人問美國人:在中國定居感覺好不好?網友:這個回答很給力!許多人也喜歡出國旅行,因為他們可以看到當地的習俗和習慣,也可以體驗當地的生活習慣,這可以豐富他們的視野。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實際上,對於那些喜歡去某些地方的人來說,發展是相對迅速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可以豐富其知識。
  • 日本人唱中國的國歌,有人認為他們是在蹭熱度,你怎麼看?
    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就很讓人寒心了。讓我們來看看日本人在我們抗擊疫情的時候,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吧。由於武漢暴發疫情,這位女孩得知消息以後,走上東京的街頭,在寒風中穿著中國的傳統服飾旗袍,為武漢募捐善款。每個來到這裡捐款的人,女孩都會深深地鞠躬表達感謝。有網友表示,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將近7萬元,都是小姑娘一個躬一個躬地鞠出來的。女孩母親杉崎女士說,自己的女兒今年剛滿14歲,考慮到尚未成年,不便在報導中披露姓名。我們就把她稱為日本最美的女孩吧。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選擇留在了中國
    比如,日本有帶便當的習慣,每天日本媽媽都會親手給孩子做便當,那些便當看上去非常精緻可愛。而我母親給我做的中華料理就顯得與眾不同。有一天,我媽給我準備了黑木耳炒蛋,我的日本同學看了就問:這黑色的是什麼?是炒塑膠袋嗎?還有一整條的清蒸魚,連頭帶尾的,上面還放著蔥姜,這些都是日本同學沒有見過的。所以,每天一到中午,我打開便當,班級裡的同學都會圍過來看,嘴裡還說:今天你又帶了什麼奇怪的便當來?
  • 中國的姓名在日本怎麼讀
    #日本留學#我們在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名字是一個大問題,去歐美的同學一般習慣於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在日本則很少有人去改變的自己的名字,我們習慣於將自己中文名字改成日語的讀法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吶,就需要掌握姓名的日語讀音了,最基本的就是姓氏,掌握了姓氏的日語讀法,再加上其它幾句固定用語,我們就可以向他人介紹自己了!我們整理了一下常見姓的日語讀法。
  • 日本人看「九一八」:什麼時候日本要幹預中國統一,中日就有可能生戰
    在日本,這場86年前的「事變」顯然也沒有被人遺忘。《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9月18日在微博發布「十個日本人這樣看『九一八事變』」系列博文,通過日本書籍和史料,還原了一些日本人對這段「不能忘卻之歷史」的看法。它們中有些人有些話會令我們氣憤,也會更好地提醒我們:國恥,不能忘!
  • 【中日雙語】日本人英文姓名欲改為姓在前名在後 日本呼籲外媒別再寫「晉三安倍」
    日本政府將推動改變日本人姓名英文寫法習慣,從名在前、姓在後,改為姓在前、名在後,向中國、韓國等亞洲鄰國「看齊」。
  • 中超後背中英文姓名之爭,中國足球的衰敗從場外開始。
    國際上例如韓國和俄羅斯在自己的聯賽賽事都是採用自己國家文字體系印上姓名。您有可能不懂韓語或者俄語,當看到這些印字後這感覺有些拒人千裡之外,但這也是韓國和俄羅斯足球聯賽的一種文化展現。畢竟賽事都是優先地域為主,身後印英語姓名有時無法讓本土球迷看懂,舉個例子您將您喜歡的中超球星用拼音和中文上下寫在一起,過幾分鐘後看一眼,看看您先關注的是中文還是拼音? 小編測試過12人其中10人先看中文。
  • 通過姓名找人_中國sos尋人網
    怎樣通過姓名找人,首先通過真實姓名找人,是一個偽命題,找人這件事情是一個相當複雜且多變的事情,單單憑藉一個人的姓名就想找到這個人,真的是猶如大海撈針,也得有相當的運氣碰到才可以。中國人重名的人有很多,只憑一個姓名是無法把你想找的這個人找到的。你就是自己一個一個的找,得找到什麼時候,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你能承受得起嗎。這樣尋找效果真的好嗎?
  • 日本人究竟是怎麼看中國人的
    我們對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腦黑型,另一類則是辯證型,總體而言中立偏貶的佔90%以上。 那麼對面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我們中國人的呢?是不是也是跟我們一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為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 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2020年起將用「先姓後名」
    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政府25日決定,將從2020年1月1日起,在公文書上用「先姓後名」的方式來記載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這項原則已經過相關部會協商。據報導,2020年1月1日起,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國家公文書就會用「先姓後名」的順序,來表示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有日媒報導稱,時任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說,希望外國主要媒體用羅馬拼音報導日本人姓名時,能先寫姓再寫名。例如首相「安倍晉三」被寫成「Shinzo Abe」,未來希望能「正名」為「Abe Shinzo」。
  • 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2020年起將用「先姓後名」,對此你怎麼看?
    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奇怪,明明是亞洲國家,卻把自己當成歐洲國家。明明是亞洲黃皮膚人種,卻把自己當成歐美白種人種。明明是中華文化圈,卻處處崇拜歐美文化,其實這只能說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日本地處東亞,在明治維新之前,一直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和影響,連文字都是使用的漢字,而且人的名字也和我們一樣,是先姓後名。然而,隨著清朝的積貧積弱,西方文明的崛起,此時的日本便割裂了與中華文化的聯繫,全盤進行西化,全部學習西方,一味隨波逐流,一下子把日本的文化全部丟棄了。體現在名字上,就是與西方一樣,按照名字在前姓名在後的順序,將日本尊重強者的本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 中國首份姓名報告出爐 浙江人偏好給寶寶起這些名
    日前,中國首份姓名大數據報告《2016大數據「看」中國父母最愛給寶寶起什麼名》(以下簡稱「報告」)出爐。浙江人竟偏好給寶寶起這些名!浩然、皓軒、子軒和梓萱、詩涵、梓涵分別成為浙江新生兒男女最火的三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