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是一座江心洲,面積不大,卻號稱舉重之鄉。王守文,就是一位舉重冠軍,出生在胥壩鄉。獲得舉重冠軍之後,王守文有機會留在城市裡工作生活,可為了自己的夢想,他回到了家鄉胥壩,王守文的夢想是什麼,他的夢想能實現嗎?
省運會冠軍夢想當教師
正在給孩子們上體育課的,是王守文,他原先是一名舉重運動員。王守文說,他最好的成績是取得安徽省運會冠軍。
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是長江中的一座江心洲,王守文是土生土長的胥壩人。
王守文介紹,胥壩是一個江心洲,在這個洲上面,九幾年,三萬人,但是練舉重的孩子,有幾十名。
雖然胥壩號稱舉重之鄉,但王守文十幾歲的時候,才在電視上看到了舉重比賽。
王守文表示,從電視上看到他們都是特別的魁梧,那種瞬間的爆發力,感覺非常的帥氣,從心裡感覺到非常崇拜他們。
1995年,王守文考進了安徽省體育運動學校,並且成為了省舉重隊的運動員。
在省舉重隊的時候,王守文獲得了省運會59公斤級的舉重冠軍,那時候,他心裡就揣著一個夢想。
王守文說,因為小時候,真的不知道什麼是體育課,就以為是玩的課,結果他出去了以後,才發現體育課原來不是這樣的,所以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想把自己所學的,帶回到自己的家鄉,讓這些孩子上一堂真正的體育課,知道什麼是體育課。
2007年,王守文退役,獲得舉重冠軍的他,有機會留在合肥工作,但他選擇回胥壩,當一名小學老師。
王守文告訴記者,當時回到胥壩的時候,他是一夜都沒有睡,特別興奮,他終於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回到胥壩,王守文成了胥壩中心學校的體育老師,上課之餘,他想著發揮自己的專長,組建一支學生舉重隊。首批他打算搞二十個學生,男生十個,女生十個。
胥壩是舉重之鄉,自己又是省運會舉重冠軍,在王守文看來,他組建學生舉重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可讓王守文沒想到的是,他去招募隊員的時候,四處碰壁。
王守文:動不動就給我眼色看,就這樣子,甚至要關門那種感覺,我遇到幾家都是這種情況。居民 黃心宇:才開始我不同意。隊員 黃鴻榮:他們說練舉重會耽誤學習,就不讓我練。隊員 陳雅雯:他說女孩子練這些東西不好。(爸爸媽媽反對?)嗯。(那你自己喜歡嗎?)才開始是覺得挺好玩的,後來就喜歡上了。王守文:走了一戶兩戶三戶,他們都不同意的時候,我心裡的失落感才出來了。
雖然失落,但王守文不願意放棄。一趟、兩趟、三趟,終於有家長被王守文的誠意打動。
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王守文終於組建了一支20人的學生舉重隊。
王守文說,第一他保證不收費,第二他保證孩子在上完課之後訓練,不影響他的學業。
竹竿、鋼管代替槓鈴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王守文老師為了組建學生舉重隊,也是三番五次的登門,靠著這份誠意,舉重隊終於建成了。
接下來就要開始訓練了,可問題又來了,這支舉重隊連最基本的舉重器材槓鈴都沒有。沒有舉重器材,王守文想了個辦法:竹竿來代替槓鈴。
但時間一長,孩子們對舉竹竿失去了興趣。王守文又想了個辦法。
王守文說,就是鋼管,旁邊焊兩個鐵頭,就是鐵鎖一樣的形式,焊在上面,讓孩子滿滿的訓練,從而讓他感覺到有目標性,從中又感覺到有一定的辛苦性,讓他從訓練中,能享受到提高成績的快樂感。
自製的槓鈴雖然土,但很管用。
舉重需要訓練的不僅是上肢的力量,全身都要訓練。王守文特意跑到銅陵市舉重隊,畫了一個深蹲架的圖形,自己動手,做了一個。
靠著這些自製的器材,這支學生舉重隊,開始有聲有色的訓練起來。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王守文每天利用下午放學的時間,帶著孩子們練習。
有時候,訓練遲了,王守文要送孩子們回家。
王守文現在住在銅陵市義安區,距離胥壩鄉二三十公裡,訓練遲了,把孩子們送回家,他就會趕不上回家的車,所以他經常走著回家。
昏黃的路燈下,王守文孤獨的走在馬路上,很多次,他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王守文說,希望通過他的努力,能夠讓他們實現冠軍夢,讓更多的人走上講臺,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功夫不負有心人
為了夢想,王守文一直在堅持,舉重隊的小隊員們,成績也在一點一點的提高。
王守文說,他向省市舉重隊輸送了58名運動員,加上去年的省運會一起,他們有20枚金牌,11枚銀牌和8枚銅牌。
2018年,王守文帶著這支學生舉重隊,參加了U11和U12的全國舉重冠軍賽,而且是安徽省唯一一支代表隊。
在這次的全國性比賽上,王守文的隊員們,獲得了一金一銀的好成績。
現在,每年都會有新隊員加入這支舉重隊參加訓練。當年王守文自己焊接的槓鈴,早就不再用了,一間專門的訓練房裡,槓鈴,墊子,這些訓練器材,一應俱全。
2019年,王守文被評為中國好人。這一次,我們也把「第一時間」好人榜頒發給王守文:舉重冠軍甘為人梯,託起孩子們的冠軍夢。
來源:安徽經視 第一時間 記者:陳鵬飛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