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旅遊,每個人都會暴露很多金文,「因為世界很大,所以想去看看」這樣的朋友圈,旅遊,每個人都從現實中解放出來,變成了追求自由、舒適生活的呼聲。
也有一句話叫「一年前」,迫於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我們常常把這句話加到文學藝術中去,因為太過感同身受。
喜歡旅行的人越來越多,旅行到靈魂解脫,如果語言不通,就背上背包遠行,尋找被稱為「淨土」的西藏,岡仁波齊……少許的安慰。
旅遊也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去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風景,感受不同的人情世故。我從來不知道旅途中會遇到什麼,如果旅行太過勉強有意義的話,旅行本身就毫無樂趣。
所謂旅遊,就是用雙腳走出去,用雙眼環顧世界美麗的風景,看透生活的一切狀態,旅遊並不需要在乎目的地,我很在乎途中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對著美麗的風景,我們總是毫不抗拒,千姿百態的花草、雄偉的山川…展現在眼前,更糟的心情也會變得很好,至於生活的煩瑣,也會暫時忘卻。那麼,為什麼還有優雅的理由呢?在未知的環境中尋找久違的感動,我想改變心情。
一天天不見,一天天不見,眼界開闊,對生活有著與以往不同的態度,對目標有更清晰的規劃。但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從旅行中領悟什麼,獲得什麼,成長是由經歷決定的,坐車去睡覺,下車拍照去旅行,除了看陌生的風景,還有一些無聊的事吧。
三是觀察天地,觀察眾生,最後是觀察自己。旅遊是觀察天地、觀察眾生、觀察自己的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經驗,一次兩次旅行,甚至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可是,一路上看了幾次,對世界漸漸了解了,對生活的各種形式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我也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隨著傳媒的興起,不少人把微博、微信、到處曬旅行照片,不僅收穫了不少粉絲,也賺了不少盂蘭盆節,用這些錢週遊世界。
網上各式各樣的美文也向大眾傳達著旅行的美好,許多人對旅行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但對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容易被單獨誘導,請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聽老師講課,為未來而努力奮鬥。但是他們敢於放棄學習,遠走高飛,「網上說,旅遊就能賺錢,」
為什麼要賺錢,直播?旅遊寫作?只有少數人可以賺錢,但許多人卻付不起下一站的錢,倒不如說在這種觀念下,青少年的觀念逐漸被扭曲。人們承受著各種壓力,想要在旅行中拯救靈魂,其實旅行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