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日本媒體推測,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0億美元。《日經新聞》認為損失在54億美元到63億美元之間, 這些損失只是奧運會本身的損失和推遲一年造成的財政消耗 。 如果奧運會被取消,損失將達到410億美元。日本賠錢是一定的了,對經濟的帶動效果也不得而知。而在2024年和2028年奧運申辦過程中也可謂是困難重重,在第二輪投票中波士頓、漢堡、羅馬、布達佩斯等城市紛紛宣布要退出,面對這個情況,國際奧組委機智的讓剩下的兩國國家洛杉磯和巴黎分別承辦2024和2028年奧運會。申辦奧運會對各國來說既可以真實經濟能力,又可以提高國際地位,還有人誤以為可以「撈一筆」,所以很多國家搶破頭都要爭取到奧運會的申辦權。而現在奧運會就像一個「瘟疫」,世界各國躲避還來不及,更不要說承辦。但巴黎和洛杉磯沒有躲過,「很幸運」地「爭取」到了2024年和2028年的申辦權。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認知裡,01年申奧成功時的舉國歡騰,讓我們都覺得奧運會是香餑餑,是國力的體現。為什麼現在反而成為各國推脫的燙手山芋呢?
看看希臘我們就知道了。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入不敷出,欠下了150億的外債,希臘到現在都還沒有全部償還債務,雅典奧運會讓希臘人背負近10年的債務。甚至有專家認為,雅典奧運會2010年希臘經濟破產的催化劑。2010年,由於希臘無法償還歐元債務,引發了歐元信用危機,在過去八年中,希臘GDP已經縮水了20%,失業率也高達20%。如此燒錢的大會,各國當然唯恐而避不及。
那為什麼北京申奧成功舉國歡騰呢?
因為中國需要一場世界矚目的大會來證明國家的實力!
可以這麼說,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中國國家形象很成功的國際公關。
08年以前,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雖然經濟不斷發展,但是並不被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和尊重。在當時外國人的眼裡,中國就像現在的非洲。是髒、亂、差、等等的代名詞。但是08年奧運會讓這些西方人對中國刮目相看,他們突然發現在美國和歐洲之間,還有這樣一個給世界帶來驚喜和震撼的國度,在被世界忽視的東方,竟有一個如此有潛力的地方,激發了一大批西方人對中國的關注和嚮往,事實上在此之後中國和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頻繁,中國成為一個有知名度並有一定美譽度的熱門話題。所以花大價錢來做這個公關是值得的。
08年北京奧運會也是中國成為國際大國,開始發揮國際影響力的轉折點。雖然說中國一直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也在之前加入世貿等,但中國一直在悶頭搞建設,參與國際事務有限,更無從談起現在中國經常掛在嘴邊的「大國地位」和「大國責任」的話題了。08年奧運會後,中國一躍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中國在周邊外交中越來越發揮主導權,與傳統和新興經濟體建立更加緊密的雙邊多邊關係,一帶一路的倡議和實施,亞投行的設立,以及在南海釣魚島等問題上的越加強硬,乃至國家主席首次憑弔南聯盟使館烈士;中國在這短短8年中,在國際舞臺上的頻繁表現是空前的、也是有料的。08年奧運會獲得的隱性國家形象和價值,成為助推這些中國國際影響力的背後力量。
所以北京奧運的成功,是中國國情的迫切需要。而這種盛會往往只有第一次帶來的利益是最大的。在舉辦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果。而其他國家不是國力不允許就是不需要在進行如此的宣傳。所以花費巨大的奧運會自然也成了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