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寒風凜冽。這是威海今年首輪大範圍降雪的第三天,受降雪和低溫影響,威海出現道路結冰和積雪。在這樣的日子裡,有一群人在漫天風雪裡通宵戰鬥,溫暖了落雪的日子。
商超供應有保障
持續的降雪,難免給市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為保證市民肉菜蛋奶等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我市各商超物流企業開足馬力,全力以赴保供應,市場供應量足價穩。
「都是今天早上剛送來的,可新鮮了!這幾天我們做活動,現在買價格還優惠!」12月15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位於市區昆明路上的家家悅超市中心店水果區看到,工作人員正將一筐筐黃澄澄的桔子堆成一座「小山」。
在與水果區相鄰的蔬菜區,水靈靈的韭菜、油菜、菠菜、草黃瓜、青椒、西紅柿、茄子等各種新鮮蔬菜分門別類在貨架上有序擺放,吸引著不少市民挑選。
前來購物的趙先生告訴記者,考慮到下雪天出門不方便,他和老伴這次打算多買一些蔬菜和肉類商品,至少可以滿足一家人兩天的需求。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超市內的蔬菜價格沒有因為大雪而上漲,白菜一類的當家菜還推出惠民價,可謂實惠暖心。在水產和肉食銷售區,同樣聚集了不少選購的市民。「超市賣的這些海鮮真是又新鮮價格也不貴,老百姓在這大雪天裡能隨時買到這麼好的東西,真是太有福了!」劉女士指著眼前的牡蠣、扇貝和各種海魚對記者說。記者注意到,在這家超市外的收貨區,不時有物流車輛將超市所需的各類商品送來,工作人員則冒著大雪,很快將這些物資卸下儲存或擺上貨架。
家家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流總監邢洪波告訴記者,針對本輪降雪天氣,公司物流中心提前做好準備,加大商品採購儲備力度,並要求所有車輛集中調配,所有工作人員全員到崗,隨時滿足各類商品物流配送需求。考慮到雪天路滑的狀況,家家悅物流車均提前1小時發車,每輛物流車都配有鏟雪工具,保證商品能及時配送到全市城鄉的各個連鎖店。此外,為方便市民雪天購物,他們還通過「家家悅優鮮」小程序方便市民線上下單、送貨上門,各門店近幾天線上採購業務較平時出現了成倍的增長。
喜燕萬家各超市也積極籌備貨源,為周邊居民提供便利。在位於經區海上明珠小區的喜燕萬家連鎖超市裡,記者看到超市內蔬菜、水果琳琅滿目、非常新鮮,不少市民在此選購。
喜燕萬家運營負責人於飛飛介紹,為應對本輪降雪天氣,他們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及時聯繫廠家提前備貨,因此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果蔬肉蛋等商品的供應十份充足,價格平穩有序,完全可以滿足周邊消費者的需求。針對居民雪天不方便外出購物的情況,他們還與外賣服務機構合作推出了線上訂貨送貨上門的業務,並為一些老年消費者新推出了電話預約訂貨送貨上門服務,受到居民們的歡迎。
此外,記者從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華聯購物中心超市及大潤發超市了解到,降雪期間,涉及日常生活的米麵糧油肉菜蛋奶等商品均保持了充足的供應且價格穩定。
風雪中徒步搶修
「有用戶家中停電了,快快快,我們趕快出發。」上午10時14分,位於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公園路7號某用戶家中突發停電故障。接到指揮中心傳來的信息後,市中供電中心配電二班員工吳壯志一連說了三個「快」字。
吳壯志和同事高守桓拿起檢修工具就向故障點趕去。由於強降雪原因,報修居民所在小區路面溼滑、難以行車,吳壯志、高守桓將車輛停在小區門口,踏著溼滑的路面徒步行進,10分鐘趕到了報修居民家中。經過詳細檢查,是因為雪天用電負荷較大,空氣開關燒毀跳閘引發了停電。兩人為居民更換了全新空氣開關,叮囑一番後才離開。從接到搶修電話到恢復供電,全程僅用時15分鐘。
每逢惡劣天氣,最緊張的莫過於電力搶修人員,在環翠區遠遙村,電力搶修人員鄭政、王志偉、苗偉,為沿海漁民處理低壓用電故障,搶修完成,下扶梯時,三個人已是滿滿一身雪。
入戶保供暖有「活地圖」
看一眼活扳子、管鉗等維修工具一件不少,拎起維修包,高區供熱公司神道口站維修點管理員王衛海衝進大雪中,趕往報修的鳳凰城小區。
「我先看看供熱表上的數據情況!」到達居民家後,王衛海問明了情況,直奔樓道,打開供熱表箱看數據,溫度值顯然不在常規範圍。一番檢查後,王衛海找到癥結所在:供熱管道上的過濾網阻塞了。
衝洗乾淨過濾網,王衛海跟居民要來兩個塑料盆,檢測回水流量恢復情況,幾分鐘後,計量表顯示水溫值恢復正常。從入戶到檢修完畢,用時20分鐘,居民家溫溫的暖氣管終於熱了起來。王衛海對用戶叮囑道,「家裡溫度上不去,也可能是室內暖氣閥出了問題,要檢查一下閥門是否結垢,是否完全打開。」
大範圍降雪天氣下,居民家供熱溫度不高的情況比往常多了不少。14日、15日這兩天,王衛海每天入戶保供暖的次數達到近20次。王衛海和9名同事一起負責解決神道口片區近3萬戶家庭的供暖問題,對所管轄的6個小區,王衛海早成了「活地圖」,他說,「外頭雪大,誰不希望家裡暖和,我們的腳步得勤,還得快,廣大供暖用戶家中暖和,我們轄區管理員心裡踏實!」
搶修人員跪地舀積水
「用水桶往外舀水吧,不然太耽誤時間了。」12月15日上午9時許,市水務集團中心區供水公司管網二班班長徐浩然與3名同事,在柴峰小區1區7號樓前的水錶井邊商量著。
他們是8時30分許接到報修電話後趕來的,此時,水錶井裡的水正在往外流,因7號樓前的地勢西高東低,低處已積了不少水。「咱們得趕緊修,不然時間長了會結冰。」徐浩然邊說邊與同事排查故障原因。很快他們就查清,過往車輛經過水錶井時將井蓋壓碎,造成水錶和表後管出現破裂,最終導致該樓4個單元的居民家停水。
這種情況需先將水錶井裡的積水排乾淨,然後才能開始維修。因為降雪,搶修車進不來,無法使用發電機和抽水泵,徐浩然和同事只能用水桶將水錶井裡的水舀出來。水井有一定深度,為此,他們找來紙殼墊在水錶井邊,然後擼起袖子,單腿跪在紙殼上用水桶往外舀水。20多分鐘後,水錶井裡的積水備清理完。
隨後,徐浩然與同事又花了40分鐘更換了水錶井裡的水錶和表後管,保證了7號樓4個單元居民的用水。
據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介紹,12月15日,他們共接到近40個搶修熱線,雖然天氣惡劣,但維修人員都儘快趕到現場搶修處理。
堅持清雪十多個小時
202省道和米山路的交界處,離榮烏高速公路入口不遠,路邊停靠著一輛環衛小車,穿著橘黃色工作服的於國芬正拿著鏟子清理路面上的碎冰。
「13日一大早起來,看到下了雪,就到崗幫忙清雪,這幾天就沒閒下來過。」一直幹到下午三時,雪勢暫歇,摘下手套將凍得通紅的手使勁搓了搓,於國芬趕忙喝了幾口熱水。她告訴記者,掃雪也講究技巧,得勻著勁來,不然體力再好也堅持不了十多個小時。正說著話,鏟雪車開過,於國芬便緊跟其後,拎起鐵鏟將剩餘的散冰鏟到路邊。
一陣陣烈風吹來,晃得松樹吱呀呀響,撲簌簌落在於國芬頭上,她似乎早有經驗,一抬手把圍巾壓在頭上,腳步依舊跟著鏟子走。待到雪屑落定,才立直身子,抖了抖袖。「天冷就多穿點,多走兩步就熱乎了。」
寒天裡得給大夥一處落腳地
連著下了三天的雪,室外溫度也到了零攝氏度以下,在這樣的天氣裡,能喝上一口熱水是所有戶外工作者的「小確幸」。如今,對於外賣員張義學來說,這樣的幸福已經觸手可及。
15日上午,送完手裡所有的外賣訂單,張義學來到了他一直有些好奇的地方。「平常送外賣的路上,經常能看到環翠樓街道戶外勞動者驛站,但是一直沒過來體驗一下。」張義學說。
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張義學走進驛站,看著驛站乾淨整潔的環境,張義學滿意地點了點頭。驛站不過「方寸之地」,裡面的設施卻該有都有,桌椅、空調配備齊全,書架還擺著羅列整齊的書籍,牆面上懸掛著液晶電視,另外還有免費提供給戶外工作者的棉服、暖手寶、暖貼等禦寒物品。門外風雪未停,捧著手裡的熱水,張義學臉上帶著愜意的笑容說:「這樣的地方真不錯,以後送完外賣,可以過來歇歇腳。」
收拾起桌上的空水杯,負責收拾衛生的環翠樓街道戶外工作者驛站管理員於信民說:「這裡有空調,有熱水,大家累的時候一定過來坐會兒。」
記者從威海市氣象局了解到,12月16日白天陰有小陣雪。冷空氣影響已接近尾聲,降雪逐漸停止,未來3天氣溫緩慢回升。溫暖在流淌著,此刻的威海,花園裡多了不少雪人,雪地裡多了歡笑嬉戲的孩童,社交圈裡多了各色雪景美圖。因為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一切如常。(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森 王文欣 劉凌玉 孫柯 董傳葆 張玉婷/文 王曉 孫大偉 劉志鵬 王彥博 周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