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檔上映十七天票房35億,內地票房排名第五。即使是看過電影的觀眾也很難將這些詞條聯繫在一起,但是它就做到了,它猶如電影中的魔童一般降世這個夏天,給原本票房慘澹的內地影院,點上了一場熊熊燃燒的烈火,甚至有望超越《復仇者聯盟4》,衝上內地影史前三甲。那麼就讓我們來深入探究一下這部電影。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國產動漫影視作品在之前的成就。動作戰爭片上我們有內地影史第一的《戰狼2》第四名的《紅海行動》;科幻片上我們有內地影視第二的《流浪地球》。劇情片有引發中國群眾對於醫療問題深思的《我不是藥神》,喜劇片的《美人魚》《唐人街探案2》《西紅市首富》,那麼輪到動畫題材有什麼呢?筆者查了一下,在本片上映之前,內地票房排行前七十名中僅有五部動畫影視作品,《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功夫熊貓3》,《神偷奶爸3》還有第七十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即使像迪士尼,環球影業這樣的老牌製作團隊,製作功底和觀眾期待值都不錯的情況下也勉強進入內地票房前七十。而《大聖歸來》拿下九億票房也是早在2015年的事情了。
國產動畫在票房排名前一百中僅有《大聖歸來》一部作品。大聖歸來了,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當數據擺到面前才感受到震撼。沒錯,就好像中國的觀眾永不會接受動畫電影一樣,成績始終拿不出手。如此成績,試問哪個還有多少導演願意去試水中國動畫?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宣傳路演之際,我個人覺得又是來賣情懷,蹭熱度,打著國產動畫崛起的名義,帶著哪吒這個耳熟能詳的動畫角色來撈金,即使網評說很好看,我也覺得只是水軍罷了。然而,導演餃子帶著哪吒用時間向所有曾經質疑過《魔童降世》,質疑過國產動畫的人一記狠狠的耳光。就像主題曲《哪吒》中唱到:從不拘泥任何世俗凡人的目光,我要奔向前方那光芒。
為何導演餃子就會堅信《哪吒》一定會成功呢?只是因為是他的作品嗎?他的信心來源究竟是哪裡?在後續的採訪中他曾講到,其實他就是秉承著一股子信念,不服輸,心累了就咬咬牙忘記這份苦。據報導光哪吒的本體模型就研究了不下數十個版本,最終才拍板我們看到的這一個「魔童」。他還曾提到:田導的《大聖歸來》開了一個好頭,讓創作者只要認真做,中國觀眾其實是非常支持國產動畫的。
其實總結出一個道理就是:導演願意用心拍,觀眾期待看,就很簡單。這就說到了一個近幾年的新代名詞——國漫情懷。回看15年的《大聖歸來》,當時就已經處於期待聲中了,我們國人愛看國漫,看自己的英雄,就這麼簡簡單單的道理,讓前期」零宣發「的《大聖歸來》成為當時國產動畫的巔峰之作。(上一個巔峰是1961年的《大鬧天宮》)
類似《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口碑不錯的國漫,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受眾年齡跨度之大,上到老闆,下到兒童。海明威曾提出「冰山理論」:同一座冰山,有人看到露出水面的尖頂,有人窺探到水面下龐大的底座。所以在電影院中,小孩看著看著就笑了,大人看著看著就哭了。
餃子對這一版哪吒的改編其實也一定程度鑄就了票房傳奇。首先是關於父母之愛,曾經的李靖是一個願意犧牲親子的總兵,但在本片中卻以自己的方式為兒子擔保,並堅信自己的哪吒是一個好孩子。慈父形象的深入人心也讓口碑叫好,對觀眾的口。其次關於友情,魔童降世沒有抽龍筋的畫面,而是告訴大眾友情的可貴,尤其是對於兩個有枷鎖的人而言,得到友情有多麼奢侈。
最後一點就是價值觀。這一版的哪吒劇情改動合情合理,在觀眾的接受範圍之內。它打破了以往的城建,去相信、接納他人的善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立意戳心,比《大聖歸來》做得更好。符合中國人價值觀的國漫,才能稱之為國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