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思考者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告訴你通脹如何發生的呢?

2021-01-08 農子孟

我提出來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是揭示資本發展到今天,資本生長主要是來源於信用,包括貨幣和債,這個觀點有別於傳統的剩餘積累,事實上,剩餘積累肯定是資本的重要來源,如今,老闆們資本家都主要依靠信用經營資本,借債和利用通脹捂資產實現資本增值,如中國炒地皮、炒房,美國炒股等,而產業如製造業賺錢效率較低。

貨幣資本主義論,可以很好解釋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同步,這個可以看我的文章《世界經濟怎麼啦》中,對各國GDP增長的分析。自二戰以來,主導世界經濟的主要是金融和信息技術革命,金融周期在決定經濟周期。貨幣資本主義論,是告訴人們,資本主義從自由到壟斷,到今天金融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增長與擴張,嚴重依賴貨幣政策,這都是芝加哥學派弗裡德曼的功勞。

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與管理是兩個輪子,而資本是發動機,信用是貨幣和資本之源泉,就是發動機裡的油!信用的根本,是債!

中國已經濟實現了工業化,並處於後工業化時期,從資本增量擴張,正向技術創新內涵式增長轉變!

資本是經濟增量擴張的主要推動力量,重效益的質需要管理提升,而內生增長需要科技創新出新產業新產品。在我的經濟模型裡,不是出口、消費、投資等三駕馬車,而是科技、管理與資本。

十年前,我還是小夥子時,就提出了電子貨幣的二次分配功能,今日電子貨幣已登上舞臺,我相信這一功能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貨幣在供需兩端都有循環,兩個循環失衡,要麼供給不足,要麼需求不足,銷費不旺,不僅與收入有關,與科技、管理、資本有關,與權利對經濟分配也有關,重點是福利保障不足,流轉稅代替財產稅,這些改變不了,唯有讓貨幣粗暴的二次分配,說白了印錢給底層民眾花,如今日美國。

今日中國,過於急功近利和浮躁,缺少踏實做學問的環境。「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這個時代。」

這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請精英們拿出創新的勇氣吧,不要再鸚鵡學舌了。

東方儒道,「天下大同」與「天人合一」,一個共富理想,一個生態文明理念,二千年前就提出來了,今仍不過時。做學問需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更需要百花齊放。

1.費雪方程式和通脹

費雪方程式,PT=MV,

M 一一貨幣的數量 ;

V 一一貨幣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價水平 ;

T 一一各類商品的交易總量。

P=MV/T

物價上漲的變動就是貨幣M增加和貨幣流通速率V增加,商品交易總量不變或下降。什麼意思呢?說白了,你市場中生產與貿易不擴大,而增發貨幣推經濟增長,物價就會上漲。提高貨幣速率,就是降準備金放水,降利率,借債放貸增加。拉美委內瑞拉等,就是生產工業不增長,濫發貨幣,紙幣狂貶成廢紙。央行一味放水,而生產過剩,交易量不增加,會怎樣?物價上漲,房地產價格上漲呀,那是不動產,貨幣化後的資產,超發貨幣後都上漲!農村宅基地不漲價,是因為沒有貨幣化。懂了吧,城市早已貨幣化了,貨幣化是市場交易的前提,可計量可計價了,就可以買賣了。

在新冠疫情之下的交易停滯,美國是失業造成需求歸零,為增加需求,防止交易停止,就給民眾發錢。雖然超發美元了,但T即交易量分母也增加了,分子MV雖然增加,但物價不會加速上漲!另外,美國依賴進口低價生活品降物價,這是美元地位決定,其他國家貨幣沒此特權。

美國內生產的商品,是在供給過剩背景下,給民眾發錢增加其購買力,因為商品過剩,物價沒有上漲。美國農業資源和產出,天下第一,肉蛋奶等都過剩,印錢再多,生活品不會漲價。美國基爾係數和中國差不多,但恩格爾係數只有10,而中國現今也有28。

商品過剩下,超發貨幣不會通漲,供給緊缺,超發貨幣會通漲,如解放前國民政府時期,當今委內瑞拉。

通脹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商品供給緊缺,而超發貨幣造成,供給緊缺,理應緊縮銀根,但通縮卻會加大危機,如30年代大蕭條。美國在危機時,只能選擇貨幣放水,防止通縮發生。通脹通縮,在金字塔供養體制的社會中,受苦的都是底層民眾,而20%的上層權利與資本佔有者,都有利。

貨幣交易流通總量MV大於市場交易總量T,計價失衡,發生通脹。

你可以解釋房價為什麼降不下來了,豬肉為什麼貴了,答案都是供給不足,而信用供給量很大!所以限貸來限房價。

2.貨幣資本論對通脹的分析

貨幣的投放渠道不同,引起錢的流向不同。假如在完全自由市場下,比如英美,事實上完全自由市場不存在,只是相對來講美市場較自由,美元投放就是給一個大池子裡投餌,這個大池子就是資本市場,市場中各公司個大者強壯者得之,大資本最終吃下增發的美元。

銀行導向的日德,貨幣投放直接經銀行到關聯公司,特別是日本,各關聯企業上下遊直接與銀行組成財團,央行的錢直接到財團,有利於組織鞏固,缺定是無需競爭,大魚平攤,日本六大財團統治半個日本。

國家資本主義貨幣投放,經國有銀行到國有企業和私有大企業,錢是經權利分配和文件框框流入實體,無論國進民退,還是民進國退,錢都不會流入民眾手裡,民眾不可能借到資本,全世界金融都一樣,嫌貧愛富,金融從來只會資本家服務。

政府借債搞基建,承接生意的肯定與政府有關係的個人或法人,無論凱恩斯主義財政投資,還是政府對市場幹預,都是與權利親近的人得利。貨幣與債無論在供給端,還是在需求端循環,錢都是以少的可憐工資形式流入廣大民眾口袋,民眾收入依賴出賣自身勞力和智力,這一根本不會改變。錢生錢,是最好的賺錢方式,讓民眾財產貨幣化增值來致富,比如房產,無論房子漲上天還是貶到地,只有一處住宅的家庭,就無法變現,因為要居住。有兩套或多套的家庭,應該是富產階層了,通脹對其有利。

為什麼會通脹?我上面分析了,商品供給不足,而貨幣投放無法流入廣大民眾手裡,你投放的貨幣和債都被資本者佔有或賺走了,他們是生產者,資本家在生產商品,銷費者是民眾,民眾只是勞動者,並非生產所有者,而貨幣和債只會給資本家,民眾做為勞動者和消費者,很難獲得信用擴張,包括債與貨幣。這種矛盾,目前做法只是維持矛盾,而非解決此矛盾。

北歐想到的就是對生產者資產者徵重稅,再以福利保障形式給民眾,這種二次分配,均了富人的產,但提高了商品成本,在國際貿易講比較優勢,稅提高商品價格,降底企業國際競爭力。

還有一種最直接最粗暴的二次分配,直接印錢給民眾花,如新冠疫情下美國,每人每月700美元。資本家拼命用資本賺民眾的錢,沒有工資收入的民眾用政府印的錢去消費,去讓資本家賺回去,國家再用重稅去收資本家富人稅,在商品過剩的背景下,沒有通脹!因為本來商品賣不出去,沒有交易,你增加貨幣投放給民眾,交易發生了,所以沒有通脹,如果交易沒發生,就會有通脹!

如果信用擴張由政府佔有,比如借債印錢搞基本建設,比如貨幣投放到一條公路上,這條路是個生產資料,又是固定資產,這條路至少長期無交易發生,沒人買公路,建公路的人分到了錢,相關權利的人賺了錢,這是一次性交易,你老這樣幹,受益的總是這些人,這些人買車買房成了富人,其中少數成了資本家,錢只是投放給了這些群體,並沒到民眾手裡,商品在過剩,民眾收入沒增加,或收入增加速度趕不上過剩速度,危機發生,引起通脹,民眾就業的生產系統破壞引起失業,這時通脹就是滯脹了!

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實踐,既羅斯富新政,長期羅斯富新政,引起美國七十年的滯脹!後來才有裡根新自由主義改革,實質是弗裡德曼的現代貨幣理論,金融放鬆監管後,結果到今天,美國經濟又進入虛擬經濟的泡沬裡去了。

3.當今農民思想者貨幣資本論,財政投資與滯脹,貨幣政策與脫實向虛

上面講了,長期財政投資幹預市場,會有滯脹風險。

現代銀行準備金和利率控制貨幣投放量與速率,改變不了信用只在上層階層擴張的矛盾。而做為金字塔下層的絕大多數民眾,得不到信用,沒有債與貨幣,底層民眾就沒有資本,而資本收益率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維護的根本,無資本的人只能居於社會下層,所有人都成為有資本者,在資本主義當下很難實現,即使美國人發明了股市允許大眾持股,有多少民眾有剩餘去買股呢?

現代貨幣政策,只是控制富人獲取資本的速度而己,而金融資本更容易獲得信用擴張其資本,再加上金融衍生品交易繁榮,能不脫實向虛嗎?

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通脹和貧富差距的關係了,你也明白了,危機時,政府只能追求通脹利富人,而不能製造通縮利窮人。

關注農子孟,歡迎討論,發表您的高見和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華爾街大佬保羅·都鐸·瓊斯:如何應對大貨幣通脹時代
    這篇報告的觀點已經在標題體現了,Paul Tudor Jones認為,全球央行大發貨幣,必然會出現一次偉大的貨幣通脹,那麼什麼資產會最受益呢?在這篇文章他,他對全球央行的行為,以及如何抵禦貨幣通脹,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 趙建:貨幣大放水是如何毀滅一個國家的——讀張嘉璈先生的《通脹...
    我也曾寫過戰爭經濟學的相關文章,很難想像在一個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節節敗退,整個交通進出口都被封鎖的情況下),政府如何來動員經濟,如何解決財政問題,以及怎麼設計財政方針來建設後方?換言之,重慶跟上海本屬於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市場),戰時突然變成兩個國家,且這兩個國家脫鉤了(變成兩國交易)——這也引起了我去思考現在中美脫鉤的問題。為什麼說全球化脫鉤會引起通脹?
  • 高連奎:弗裡德曼凱恩斯與我通脹理論異同
    凱恩斯學派的提出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與貨幣學派的理論並不能融合,以至於幾個版本的經濟學教材,在涉及通脹的部分都分布在兩個章節論述。 其實關於通脹的直接原因是清晰可見的,現有的理論也論述的比較清楚。我們唯獨缺少的是關於通貨膨脹「根本成因」的敘述,以及缺乏一個統一的理論將現有的通脹理論整合起來。
  • 哈耶克提出的「貨幣競爭理論」是數字貨幣的鼻祖?
    實際上,連很多號稱是數字貨幣信仰者的人,都沒有認真讀過這本書。因為你一旦讀過,就會發現現在市場上的數字貨幣和哈耶克所設想的貨幣競爭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是兩個概念。與其說這是一本知識含量極高的經濟學著作,不如說是哈耶克本人貨幣競爭理論的一個描述。
  • 伊朗發行新貨幣遏制通脹,那麼兌換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然而,近期伊朗發行新貨幣遏制通脹,議會投票通過《伊朗貨幣和銀行法》修正案,官方貨幣由原先的裡亞爾變更為土曼,同時1土曼相當於10000裡亞爾,普通居民可以拿舊紙幣兌換新紙幣,由土曼替代裡亞爾,這意味著伊朗在面對連續多年來的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大幅攀升時終於做出貨幣改革。
  • 國金證券:貨幣超發的禍害從通脹轉向金融不穩定
    以美聯儲為首的主要國家政策利率處於下限,但提升通脹的能力明顯受到了制約,資金更多流向資本市場,表明「貨幣刺激」的使用效果已不受傳統路徑的控制,未來貨幣回歸常態的過程對資產價格造成的衝擊也將超預期,更多風險管控問題將被拿上檯面。本文通過對貨幣主義學派的通脹理論的進一步剖析,分析為何當前貨幣超發但並未引發全面通脹,以及這種現象對未來金融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 通脹、幸福感與貨幣政策,從周小川的論文看未來市場
    周小川認為,傳統的通脹度量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如何對通脹進行測度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周小川並沒有給出如何測量通脹的具體答案。但好的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 通脹的消失與央行的迷茫
    通脹的消失與央行的迷茫原因在於,過去央行主要是盯住通脹,用的工具——泰勒規則。但是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突然發現貨幣再怎麼放水也引起不了通脹。整個貨幣方程式乃至傳統的貨幣經濟學好像已經失效了。一個直觀的表現就是日本接近30年的「迷茫時刻」,不斷的貨幣放水,甚至把利率打到了負值,仍然處於一個長期的通縮狀態。
  • 防的不是通脹,而是……
    你感受到物價下降帶來的「善意」了嗎?(反正我是沒有) 我們面臨的主要風險——經濟下行、預防通縮 本月的數據告訴了我們一個信號—— 儘管全球都在放水,但我們並沒有通脹。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通脹,都是結構性的。
  • 保羅·都鐸·瓊斯與BTC:對衝巨大的貨幣通脹
    他承認,由於對「加密貨幣女王」(比特幣)缺乏信心,他並不是特別想投資比特幣。保羅·都鐸·瓊斯選擇比特幣來對衝巨大的貨幣通脹保羅過去並不特別熱衷於購買比特幣,這讓2020年5月7日發生的事情更加有趣。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保羅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對傳統金融和比特幣世界造成了小小的轟動:"我們正在目睹巨大的貨幣通脹——各種形式的貨幣空前膨脹,這在發達國家前所未有。最好的利潤最大化策略是下注最快的馬,如果硬要我預測,我打賭它是比特幣。"
  • 央行: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主 兼顧轉型發展和金融改革
    特別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當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理論工作者和中央銀行研究人員,如何緊盯國際貨幣經濟分析理論的最新進展,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更好地服務貨幣決策,推動金融改革,通過學術繁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我們共同的歷史使命。
  • 最近熱議的現代貨幣理論(MMT)到底是什麼?
    來源:王劍的角度現代貨幣理論(MMT)最近被炒得很熱,大家討論要不要實施之。但究竟是什麼是MMT呢?我這邊用一個簡單的例子描述之。《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剛出版時我就買來讀了,到現在已經有段時間了,所以有些東西可能記錯,可我現在太忙,也沒時間去拿出來重新翻一遍,所以如果文中有記錯的地方,煩請大家指示。
  • 貨幣超發導致資產通脹
    企業生產產品,提供服務,參與經濟建設,而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那麼企業作為法人,以及人作為自然人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貨幣。 繞來繞去是不是又繞到裡面去了?企業和人的貨幣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國家發行的。而國家追根到底就是人,貨幣就是人為創造的——一切繁榮皆為虛幻。
  •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資本主義是一種比奴隸制還壞的制度
    教科書告訴我們,人類歷史的進程,經歷了,或者正在經歷這5個版本的迭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5個版本就像一個軟體的1.0、2.0、3.0……版本一樣,理論上下一代是肯定比上一代更加先進更加完善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美國通脹威脅被嚴重低估:想想100年前的德國
    一般認為,惡性通脹是因為人們缺乏可用的商品,然而,從歷史可知,當人們對一種或多種貨幣越來越缺乏信心時,通脹就會抬頭,最極端的例子是100年前的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工業實力不變,但通貨膨脹摧毀了德國馬克。
  • 當經濟持續下行——通脹漸成奢望
    但從全球各國的經驗數據看,經濟增速低的發達國家,在貨幣政策刺激下發生通脹的概率卻很低,也就是說,通脹從某種意義上看,它並不僅僅是貨幣(供給)現象,更是一種經濟(需求)現象。基於以往經驗,我提出的一些猜想供討論,未作實證分析。通脹並不是貨幣超發的唯一表現方式通脹直觀理解為物價的變化,反映了宏觀經濟體中總供求關係的變化。
  • 新中國如何化解首次經濟困難
    以私人資本主義為主的新民主主義這一性質的界定,與「國民經濟恢復期」的表述,沒有對立性質,卻忽略了這段時期內特別值得注意的三個重要問題。第一,新中國是如何從自1937年延續下來的長時間高通脹危機中「恢復」起來的?這是新中國跳出發展陷阱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基本前提,為什麼又會發起火藥味濃厚的「三反」「五反」運動(編按: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 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
    因其父家族世代都對政府有過貢獻,被封贈波西米亞貴族銜。哈耶克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法律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他也同時學習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在倫敦政經、芝加哥大學、弗萊堡大學從事學術研究。與野球書屋昨日介紹的《貨幣的禍害》作者米爾頓·弗裡德曼有過很深的交往,兩位學者都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各自代表著經濟學領域的「奧地利學派」與「芝加哥學派」。
  • 現代金融理論之父:新手別學巴菲特(附最新採訪全文)
    然後,這位教授告訴他們,這些數字都是他隨機抽取的。這可以說明,人們在鑑別泡沫方面能力如何。The Market:那麼,你如何看待專注於心理學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和質疑市場效率的行為金融學?Eugene F. Fama:我想說的是,兩種理論在事實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解讀上有分歧。
  • 鄧海清:通脹溫和上行 貨幣政策不松不緊 重申「股債雙牛」
    關於通縮,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回升,經濟進入L型下半場,經濟的不斷走好證偽通脹可能進入通縮的判斷;關於滯脹,有觀點認為,一直來中國存在貨幣超發的情況,貨幣的超量供給將會使得經濟出現滯漲的可能性,但是,事實上發生的情況是超發的貨幣湧向了資本市場,並沒有推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滯漲的觀點同樣是站不住的。   我們認為,2017年中國通脹水平大概率會呈現一個「前低後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