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受益終生的一本書——《三毛流浪記》

2021-01-19 遊學忠國

讓我受益終生的一本書是《三毛流浪記》。

也許有的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一個漫畫冊會對你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這還要從這本書的來源說起。

我出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家裡條件較差,別說是讀書,就連吃飯有時都成問題。小時候家裡養了雞,鄉裡每個逢集的日子,母親總會帶著幾天來攢的幾十個雞蛋到集市上賣去。

那一天像平常一樣,母親提著籃子、帶著我早早地來到了集市上,不多久,雞蛋被一個老太太給買走了,她的兒媳婦兒給她生了一個大胖孫子,她要買點雞蛋給兒媳婦兒補補。母親小心翼翼地將賣雞蛋的錢用小手絹包好,放到了口袋裡,然後又輕輕地拍了兩下口袋,確保錢在裡面放得穩穩噹噹。這時候集市上逐漸熱鬧起來,人也多了起來,母親提著空籃子,我拽著母親的衣襟,生怕被人流擠散。

「賣書啦~二手書便宜賤賣啦~要錢不要貨!」路過一個書攤的時候,我們被叫賣聲所吸引。母親雖說是個農村婦女,但母親也是初中畢業,並且當時也是個學霸,只是姥爺的一句話:女孩子讀書沒用,而斷送了母親的學習生涯。

母親拉著我的手朝著書攤走去。母親蹲下身子,把空籃子放到腳邊,拿起地上厚厚的書,如痴如醉地看了起來。淘氣的我面對著滿地雜亂的書籍,提不起絲毫的興致。在母親不斷地在地上翻找圖書的時候,一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這本書不同於其他,它的封面是一個滑稽的只有三根頭髮的男孩。

我迅速地把這本書拿到了跟前,翻閱起來。那時候我雖然識字不多,但也大致地能夠看懂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翻看著書,「咯咯」傻笑著。

「你倒是買不買啊!」書攤主人不耐煩地盯著母親「你要是不買別在這擋著後面的人!」

我臉上的笑容瞬間被這粗魯的呵斥聲而凝固住了,膽怯地望著母親。

母親輕輕地放下書,牽起我的手,慢慢地說:「我們走吧?」說完母親便提著籃子站立起來,拉著我的手準備離開。

而我的另一隻手仍然緊拽著這本漫畫書,「媽媽,我……」

母親瞅了我一眼,又蹲下身子,放下籃子,雙手接過書問道:「你想要這本書嗎?」

「嗯」我膽怯地點了點頭,可憐巴巴地望著母親,眼中不知為何竟然含著淚水。

「老闆,你們這書賣多少錢?」母親問道。

「看這裡!」書攤老闆用手敲了敲身邊的紙板,上面用毛筆寫著:兩毛五一本,「管挑管撿,不講價。」

母親低頭看了看手裡的書,又瞅了瞅我,摸了摸裝錢的口袋。「老闆,能否給再便宜點,你看我一個農村婦女,手裡沒多少錢,你看你這本書也這麼舊了,便宜點賣給我們吧?」

「跟你說了不講價,你嫌貴別人可不嫌貴,這已經是最低價了。」老闆的話依然是那麼嗆人。

「老闆,你這地上的數雜亂無章的,別人來買也不容易挑,再翻來翻去的,有些書就得翻爛了,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幫你把地上數整理好,你給我便宜一毛錢行不行?」母親幾乎是用懇求的語氣。

「行吧、行吧、行吧,這農村老娘們真麻煩。」書攤老闆擺了擺手。

母親鬆開了我的手,跪在書攤前,小心翼翼地一本本地將地上的書碼放整齊,時間已臨近中午,母親的汗水順著臉頰淌了下來,不時地用衣袖擦擦臉上的汗,撩一下遮在眼前的頭髮,不一會兒,地上原本那一堆書整理的被整整齊齊。

「老闆,你看可以了嗎?這樣大家挑書就方便多了。」母親邊說臉上邊陪著笑。

「行了、行了、行了,給一毛錢得了,這本書你拿走吧。」老闆依舊是那種不耐煩的語氣。

走在回家的路上,母親依然緊緊地拽著我的手,而我把書緊緊地抱在懷裡,一路上我們母子二人沒有說話。

進家門後,我便如痴如醉地看了起來,不時「哈哈」大笑,也會把自己認為可笑的故事拿給母親看,將給母親聽。

母親則是一邊做著手工活,一邊微笑地對我說:「好好看,好好讀吧,將來長大了你會有更多的書來讀。」

小時候,這本書就放在我的床頭,時不時地就會拿出來翻看,有時還會模仿著給它配音。當小夥伴來家裡玩,我也會像帶他們看寶貝一樣帶他們一起看這本書,總之在那個時候這本書帶給我太多的歡樂。

慢慢長大上初中後,我還是會時不時地翻看這本書,而這時候就不再是簡單地感覺好笑、好玩,更多的是在同情三毛的一些遭遇,更多的是在痛恨那些欺負三毛的惡人。

再後來,自己經歷的事情也在逐漸的增多,自己也會有被欺負的時候,自己也會有受委屈的時候,這時候我也會拿出這本書來翻看一下,告訴自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告訴自己要咬牙堅持。

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而這本書我依然完好地保留著,我也時常會拿出這本書,給她講書的來歷,給她講三毛的故事,鼓勵她樂觀向上,鼓勵她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今日好詞好句/三毛流浪記
    今日讀書分享《三毛流浪記》作者簡介《三毛流浪記》作者是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男,浙江嘉興市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多個春秋。心得體會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三毛流浪記》,主人公三毛,頭頂三根枯黃的頭髮,瘦小的身子,好像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他沒有親人也沒有家。
  • 教育部推薦小學閱讀書目逐本介紹之《三毛流浪記》
    一本無需推薦,孩子一定愛看的書。故事:「三毛」,是一個身世悽涼,饑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髮的漫畫兒童形象,《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講述了三毛的流浪生活的故事,以及其中表現出來的異常的善良、正直、機智的品質。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如果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有著流浪兒般的孤獨,1935年的張樂平在面對著山河破碎的境地,無異於一位在家中流浪的人。在這一點上,張樂平和三毛是一致的。只不過,三毛的家在遠方,而張樂平則是在殘破的家裡尋找未來的家。
  • 《三毛流浪記》:現實的社會讓人無能為力,你做什麼都是錯
    還記得《三毛流浪記》的漫畫書嗎?以前我只知道有「三毛」這個人物,頭上頂著三根毛,到處在流浪,生活得非常悲慘。但那時從未真正的看過這本書。後來因緣巧合之下買了一本《三毛流浪記》,當初中國漫畫大師「張樂平」寫《三毛流浪記》的初衷是曾看到家門口有三個流浪兒,在他回家給這些流浪兒拿些吃的,出來後看到流浪兒已經沒氣了,他深有感觸,寫出了「三毛」這樣一個流浪兒的故事。
  • 兒時讀過的三毛流浪記,過時了嗎?讓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讀啥書
    十一月,南陽市第四完全學校小學部(油田實驗小學南陽校區)繼續紮實推進一個月精讀一本書活動。共讀開啟課第一周,一年級進行了共讀《三毛流浪記》的閱讀課活動。在開啟課上,老師們先引導學生看插圖說故事,因為生僻字較多,老師們先選取一些片段給同學們讀故事;然後指導學生能夠根據插圖和拼音說故事,並布置作業,讓孩子在家觀看《三毛流浪記》的影片,要求孩子看完以後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毛流浪記》的故事,並大膽講給家長聽,給全班聽,以此發展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二年級進行《中國古今寓言故事》共讀開啟課。
  • 好久不見: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因這事十年沒拍戲?
    ↓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三年級時,《三毛流浪記》劇組招聘小演員,六千多個孩子前來面試,最終孟智超和另外兩個小演員脫穎而出,導演一句「誰能剃頭?」
  • 一本書的沙漠旅行—三毛侄女朗讀撒哈拉的故事
    (影片提供/何曼莊)人生正如同《東邪西毒》裡所說,翻過這個沙漠,還是另一個沙漠,如果三毛當初沒有流浪到「下一個沙漠(還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她永遠不會知道,她在臺灣這個島上被視為缺點的各種特質,到了另一個島上,會在柴米油鹽中幻化成舉世無雙的魅力與亮點。
  • 為什麼三毛那麼受人喜歡?讀了這本書就有答案了
    讀過一些書,看過一些文章,但能讓我記住的卻並不是很多,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是這樣一本不單能讓我記住,還對我造成很大影響的書,他關於愛情、關於文學、關於異域文化……認識三毛,是從她的一句話開始的她說:「一個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夢想、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 三毛,什麼字眼最能表述她的一生?一意孤行
    桀驁不馴,灑脫自由是她的代名詞,那個不理世俗,孤傲的在沙漠中開花的女子就是三毛。三毛,原名陳懋平,在學會寫字後,才剛三歲的她便自作主張地把中間那個字給刪掉,叫陳平,後來也改名為此。三毛筆名是從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裡找到的,她稱自己為 「三毛」,於是,流浪成為命中注定,記也成為她情感的表達方式。她總是最特別的,對世界有的不同的看法,是一意孤行的可愛女子。她熱愛拾荒,別人眼中的垃圾場,卻是她眼中一塊世界上最嫵媚的花園。
  • 《三毛從軍記》:年少笑他多滑稽,而今才知他悲涼
    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會哼唱96版電視劇《三毛流浪記》的主題曲,依舊對1949年版的《三毛流浪記》記憶猶新。三毛的悲慘命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略帶滑稽卻又惹人憐愛的三毛曾經讓無數中國人動容。在所有《三毛流浪記》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電影中,有一部顯得尤為獨特。
  • 你幫我一回,我記你終生
    #心靈雞湯#人這一生,觀眾很多,貴人難遇,下雨了,你才會記得誰給你送傘,記事了,你才知道誰對你真心,三毛說過緩緩飄來,似水長流,錦上添花的事人人都能做,雪中送炭的情誼並非人人都能拿得出手,人生如四季,總會遇寒冬,那些幫助你的人,給你溫暖的人,他們就像暗夜中的一束光照亮整個世界,值得我們銘記一生,即便很多年後,每當想起,還是會為他亮起一扇燈。所以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行,情不論久,貴在有求必應。
  • 三毛原來是這樣死的
    我很喜歡這裡的舊書攤,逢集必看,因為總是覺得會有好的書藏在這裡等我發現。《三毛之死》這本書就是今天發現的。封面是三毛的一張半身像,照片上她微微的側著頭微笑,親切的大辮子依舊擺在雙肩上,辮子上繫著她最愛的飾物,她還穿一件像是少數民族穿的衣服,這是她最愛的打扮。
  • 想當年|《三毛從軍記》:總有一些電影,長大了才能看懂
    《三毛從軍記》海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三毛從軍記》(1992)不是記憶中的那個樣子呢?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小時候,每當電視上開始重播這部電影的時候,自己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原因很簡單,把本片的任意一個橋段挑出來,都挺好笑的。但後來有一天,當我又一次看到電影的結尾,心臟仿佛被什麼擊中了。
  • 《流浪的三毛》被告侵權,六百年城牆坍塌
    過去的一周文藝關鍵詞有:2021年春晚主創團隊官宣、波伏娃兩千多封與讀者的往來信件被發現、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揭曉、臺灣金馬獎發布主海報、《流浪的三毛》被告侵權……# 浙江通報高考滿分作文事件:作文組組長擅自洩露考生答卷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通報: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
  • 荷西根本不愛三毛?究竟是三毛的欺騙,還是馬中欣的誣陷
    通勤的便利、生計的壓力、都能成為兩人暫時分開的原因,又如何能夠證明荷西並不愛三毛呢?更何況荷西和三毛的愛情觀本就自由而浪漫,三毛早在《溫柔的夜》中就表述說「我們是終生相伴卻又截然自由的,兩個人不過是希望結伴而行,對彼此都沒有過分的要求和佔領。」而在三毛的遊記中也提到,荷西去了另一個島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於是,三毛就決定將車與行李託運過去,陪著心愛的荷西。
  • 三毛自殺前流浪成都街頭,神情舉止滿是悲傷,4個月後在醫院上吊
    很多人因為三毛,因此對撒哈拉沙漠產生了莫名的感情,而撒哈拉對於三毛的意義也是特別的,她在這裡開啟了自己的寫作之路,也是在這裡遇見了愛情,步入了婚姻,度過了一段幸福時光,然而她的愛人在一次潛水中意外去世,三毛失去了笑容,在自殺前流浪成都街頭,神情舉止滿是悲傷,4個月後在醫院上吊。
  • 送你一匹馬:向你介紹三毛的第三本書,讓你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三毛
    從《撒哈拉的故事》到這本《送你一匹馬》,我真的是一口氣讀下來的。似乎好久沒有對一個人寫的文字那麼執著了,過程中也是極其享受的。雖然《送你一匹馬》這本書沒有《撒哈拉的故事》那麼有故事性,裡面更多是三毛在每個階段中的感情和思考,但是這樣的三毛也一樣讓人不禁憐惜、疼愛。
  • 「受益終生」還是「受益終身」?
    原標題:「受益終生」還是「受益終身」?  ▲ 8月23日4版《熱愛體育,從娃娃抓起》文中,最後1段「他們很可能因此和體育結緣,並受益終生」。   ▲ 7月22日10版《好男兒當建功軍營》回信中,第3段「當兵幾年,受益終生」。
  • 讀創讀書|三毛去世30年,侄女陳天慈為她寫了本書
    【編者按】「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這首曾經由齊豫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名叫《橄欖樹》,而這首歌詞作者的名字更加令人熟悉,她就是著名作家三毛。▲著名作家三毛今年是三毛去世三十周年。1991年1月4日,未滿48歲的三毛在臺灣榮民總醫院去世,辭別了她曾經無比熱愛的世界。
  • 三毛10句愛情語錄:不管是人生還是感情,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9.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也許這一生,我註定去流浪,註定去漂泊,註定我的心沒有停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