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35周年;今天,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1年」,今天傍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強調:「經年累月,我們希望通過這燭火,點燃人們珍愛和平的精神火炬」。
熒熒燭光,寄託哀思。83年前那段悲痛的歷史,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其中的痛感尤其不該被遺忘。銘記歷史,才能接好和平的接力棒。張建軍表:「今天,珍愛和平已成為世界共識,願這穿破黑暗的燭火光輝,能告慰83年前慘遭日寇屠殺的同胞,讓世界看到來自今日南京的和平之光」。
拉貝先生當年的秘書陳文書之子陳聲德來到了現場,他回憶當年父親幫助拉貝協助國際友人運輸糧食,母親徐淑德作為護士在難民收容所參與救助難民,「我的父親與母親,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所表現出的善良、勇敢,一直影響著家族的後代。我的姐姐陳聲仁,連同她女兒李文麗今天也來到了現場。他們母女與我母親一樣,都是護士;而我的姐夫李銘書,作為藥劑師,從醫數十年」。他透露,在母親徐淑德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曾對李文麗說過這樣一句話:「能為病人、傷者服務,不管你在醫院幹什麼,都是好的。」今年新冠疫情爆發,李文麗毅然穿上防護服,衝在防疫一線。很快她又將穿上防護服,前往隔離點工作。
當年留守南京的部分中國醫護的後人,與江蘇援鄂醫療隊的代表一同參與了燭光祭活動,陳聲德感慨:「今天我也看到,有許多參加過抗疫的醫務工作者和他們的孩子也來到了現場。我想對你們說,請告訴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孩子再告訴他們的孩子:面對困難我們要鼓足勇氣,面對挑戰我們要團結一心,面對困境我們要守望相助。中國人的這種美德,一定要世代傳承」。
因為疫情,今年的「燭光祭」跟以往每年相比又多了一層涵義,張建軍表示:「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顯得不同尋常,我想我們的燭光祭也應該多一項內容,讓我們一起共同悼念新冠肺炎疫情中逝世的同胞,也向全球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致哀,向全球抗疫的戰士致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豔
宋嶠/攝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