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海現象是什麼? 職業打假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都是怎麼賺錢的? 隨著現在購買商品渠道的增多,商品質量的把控變得越來越難,商品真真假假的分不清,假貨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之下就孕育出了一批職業打假人,而在打假人中比較知名的就是王海。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原標題:王海現象是什麼? 職業打假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都是怎麼賺錢的?
隨著現在購買商品渠道的增多,商品質量的把控變得越來越難,商品真真假假的分不清,假貨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之下就孕育出了一批職業打假人,而在打假人中比較知名的就是王海。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王海是誰?為什麼這麼牛?
王海是誰?
王海,男,漢族,1973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現任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理事、王海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負責人、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我是刁民》《王海忠告》《當頭棒喝》《物業維權一日通》等書。王海因在缺乏事實根據的前提下貶損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的名譽,將其產品及銷售活動定性為「極草騙局」,在王海的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每一篇博文的標題中均添加「極草騙局」予以轉載,且在其博文中多次使用與「欺詐、忽悠」等含義相近的貶義詞。法院判處王海賠償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相關的損失。
1995年,王海先生成為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的獲得者;
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體評為中國的新聞人物,並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第一期節目;
1997年,《南方周末》稱王海先生是「腳踏實地的愛國者」;
1998年,柯林頓夫婦訪華.在上海舉行的「構築21世紀的中國」座談會上,王海先生與柯林頓夫婦對話,柯林頓稱王海為「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
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經濟半小時」的「3.15」板塊節目中,並擔任央視經濟頻道「一周風雲」欄目的嘉賓主持;
2000年,王海先生領導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入選《新周刊》新銳企業排行榜。創辦「王海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非營利)。
王海打假18年資產過千萬元
「職業打假人」是指一種民事行為人,由於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橫行,普通民眾無法識別保護自身權益,許多民眾通過自身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主動打擊市場流通的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消費環境起到淨化作用。
職業打假人賺錢嗎?
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職業打假人純粹是為了賺錢,商家給錢,他們就閉嘴,假貨越多他們賺的錢越多,他們希望假貨越多越好,他們打假,不會告訴群眾也不希望群眾知道哪裡有假貨怎麼識別和預防假貨。
職業打假人應該如何定位?
社會學家夏學鑾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俗語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因為有假,他們才有存活的空間。客觀上來講,這些人對於市場的淨化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線。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線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擦邊球,同樣要面臨風險。
王海現象是什麼?
知假買假是指消費者在明明知道即將購買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貨的情況下,仍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行為。其中的「假」是假貨之意,包括冒牌商品,有的消費者明知道是冒牌商品仍然要購買,是因為價錢便宜。自古以來真不二價。冒牌偽劣商品具有價格欺詐,誤導消費者把假貨與正品比價,欺騙、誘導消費者與其交易。
2016年10月,廣東高院:欺詐是銷售者單方行為,知假買假不影響定性。
那麼,什麼是假冒偽劣商品呢?
假冒偽劣商品是指商品的質量沒有達到國家質量管理法規所規定的標準的商品,假冒偽劣商品不單指商品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符合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國家質量標準、行業標準,即不合格產品;還包括該商品所內涵的智慧財產權(如商標權等)的使用沒有獲得合法所有權人的許可,即假冒商標等智慧財產權的商品。
不合格產品
(1)沒有達到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存在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的商品;
(2)偽造和虛構檢驗數據或者偽造檢驗結論的商品;
(3)沒有合格證或者沒有合法單位允許銷售證明的商品;
(4)沒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家的廠名和廠址的商品;
(5)限期使用的商品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商品;
(6)製造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商品;
(7)凡屬處理品的(含次品、等外品)而沒有在包裝的顯著部位標明處理品的商品;
(8)已經失效、變質的商品。
冒牌貨
(1)假冒商標,同時產品本身沒有達到同類產品的最低質量標準的,屬於不合格的產品;
(2)假冒商標,但商品本身的質量達到同類合格產品的最低質量標準的,屬於合格產品。
總的來說,王海作為打假界的領軍式人物,在消費者維權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還是非常的突出的,希望相關部門建立更加嚴格的監管程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環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