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被移出教科書,照片也被拆除,原因為何

2021-01-07 以沫文史

前言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茨威格

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和磨難,但我們還是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克服了每一次的困難,而在每一次的成功背後,也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並且發生了一個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俗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比如抗震救災英雄,、抗洪搶險英雄,他們都是人民的保護傘,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我們的生活也不會這麼的安定。

救火犧牲的小英雄賴寧被移除教科書

今天我們就說的就是曾經的一位救火小英雄,他的英雄事跡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現在了我國的教科書上,為全國的學生宣傳,讓全國學生學習,這個救火小英雄就是賴寧。不過到了現如今,大家似乎在課本上再也看不到這位救火小英雄的身影了,連各個學校也都將賴寧的照片拆下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我國不提倡見義勇為的精神了嗎?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很多人針對賴寧的故事被課本下架,照片被學校拆除這一事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猜測,首先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是上文說到的我國不提倡見義勇為的精神,而讓大家猜測最多的就是,賴寧的經歷可能被後來發現是一個誤傳,要知道在當年,國家對於人民榮譽的宣傳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導致很多人都想法設法獲得榮譽。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就走了歪路,他們為了榮譽,不惜編造一些虛假的經歷,之後還上了教材,到最終也被證實是造假,再到最後將他們從教材中刪除,因此人們對於賴寧突然從教材上刪除的原因,才有了這樣的猜測,但是這位當年的救火小英雄之所以被教材刪除,真的是大家所猜測的那樣嗎?

賴寧成長經歷

想知道為何他被突然刪除,還得先說一說他的經歷,賴寧在1973年出生於四川省石棉縣,他在很小的時候,心中就有了很大的志向,那就是成為一個偉大的地質學家,就像李四光一樣,所以為了這個遠大的目標,賴寧從小就十分的努力,在任何事情上,都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他也不是只知道埋頭讀書,在休閒時間,他還喜歡繪畫,甚至還有一定的成績,那就是在他的縣裡拿到過大獎,因此學校的老師們都非常喜歡他,認為他的未來肯定前途無量。

在小學畢業的時候,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進入了當地的重點中學,更難得的是,賴寧即使這麼優秀,他也沒有驕傲自滿,反而非常低調和謙虛,而且他的心中還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如果社會上發生什麼災啊難啊之類的,他都會義無反顧的去幫忙,因為賴寧所在的地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經常發生火災,而賴寧就曾經3次去上山救火。

他對自己的英雄事跡也沒有宣傳,而是一直很低調,因此在外人看來,他也只是一個在學習上很優秀的孩子,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救火小英雄,在1988年,賴寧已經15歲了,而這一年發生的一場山火也改變了賴寧的家庭,這場山火發生在海子山,當時還有強烈的山風,在山風的作用下,火勢越來越無法控制,山上的植被以及衛星轉播電視臺遭受了巨大的威脅,如果任由火勢變大,那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賴寧救火犧牲,事跡上教科書

火災發生的當天,賴寧正在家裡寫作業,當他寫完後準備舒展一下時,剛出門就發現了大火,而他也果斷挺身而出,一個箭步就往山上衝了去,他因為曾經也滅過幾次火災,因此有一定的經驗,只見他先將樹枝不斷地壓彎,用大面積樹葉,將大火撲滅。

消防隊員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想要將賴寧和其他幾個人全部帶走,但是賴寧看大火還沒有被撲滅,心裡十分忐忑,於是他不顧反對再一次偷偷的衝進了大火中,他的身影也不斷地在大火中穿梭,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大夥終於被撲滅了,但是賴寧再也沒有從大火中走出來。

第二天,人們還是展開了對賴寧的搜救工作,最終人們在大火的燃燒的灰燼中找到了賴寧,而他還保持著救火的姿勢,隨後賴寧的名字也被傳遍了中國大地,甚至還被寫進了教科書,一時間成為中國人學習的對象,不過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為什麼卻被現在的教材拋棄了呢?甚至還將他的畫像拆除了呢?

被移除教科書的原因

其實國家之所以這麼做,背後的原因並不是大家猜測的那樣,也不是大家不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更不是我們不再懷念他,而是因為現如今教育觀念的改變,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比較和平、穩定以及和諧的社會環境當中,而人們教育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珍愛生命,珍惜生命,在不傷害別人的時候,努力保護好自己,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對家人和朋友的負責。

當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發現有火災的時候,並不應該立刻前去滅火,而是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大人,比如父母、消防人員,讓專業的人員前去救援,畢竟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和大自然的力量抗衡,自己無腦的去救火,無疑是一種以卵擊石、雞蛋碰石頭的表現,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送」。

結語

勇敢不在於能夠蔑視危險,而在於認清危險、戰勝危險。——布勒森東

因此賴寧的故事從教科書上移除,不是因為他的英雄事跡是假的,也不是人們不再懷念他,而是為了給現在的小孩樹立一個正確的處理事情的觀念,不要盲目的讓自己處在危險當中,讓損失降低到最小,賴寧的犧牲,對於祖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損失,或許他如果沒有犧牲,現在已經是國家的棟梁了吧。我們寧願遲一點撲滅大火,也不願看到有任何人的犧牲,對於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記得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名人經典語錄》

相關焦點

  • 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為何名字被課本移除,照片也從學校摘下?
    且不論歷史中多少英雄豪傑,在新冠肺炎抗疫戰中挺身而出的醫護人員,便是英雄人物。的確,哪會有不需要犧牲的國泰民安、山河無恙,只因為有他們在替百姓廝殺罷了。歷史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人民更應該記住他們的名字。教科書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小英雄,為了拯救保護人民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捍衛了集體的利益。他,就是賴寧。
  • 15歲因救火犧牲的小英雄賴寧,事跡被移出教科書,是時代的進步
    英雄生於四野,好漢長在八方,只要心懷熱血,敢於實踐,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十五歲的少年賴寧在山燃大火之時第一時間做出快速反應,為了挽救山村撲滅了大火,然而自己卻英勇犧牲,但就是這樣一位少年英雄的光輝事跡卻被移出了教科書。
  • 古有嶽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如今的80後90後,都是聽著英雄故事長大的,古有精忠報國的嶽飛,抵抗匈奴的衛青和霍去病,今有救火小英雄賴寧,他們的精神和價值一代又一代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但是你知道嗎?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卻被移出了教科書,這又是為什麼呢?
  • 學校把救火小英雄賴寧的照片摘下,從教科書中移除,說明了什麼
    在80年代後期,曾有一位少年被樹立為全國青少年學生的楷模,他就是賴寧。在1988年,四川石棉縣海子山發生火災,當時年僅15歲的賴寧和夥伴們第一時間跑到山上救火,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後,因為現場非常危險,於是將學生們用車送到山下。但賴寧卻帶著兩個小夥伴又偷偷回到現場繼續滅火。最後,火滅了,但賴寧也犧牲在救火現場。
  • 15歲救火少年「賴寧」,為何他的事跡從課本中刪除,原因讓人沉思
    15歲救火少年「賴寧」,為何他的事跡從課本中刪除,原因讓人沉思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學習到非常多英雄事跡,這些英雄事跡不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會出現。對於這些見義勇為,無畏無懼的英雄,是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他們的事跡更是感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內心。
  • 四川救火犧牲的英雄賴寧,事跡被移出教科書,他的父母怎麼樣了?
    四川省西昌市的山林大火,已經讓19名消防隊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齡最小24歲。三十多年以前,四川也有一名因為救山火犧牲的少年,他就是年僅15歲的英雄賴寧。賴寧是四川石棉縣人,父親賴正剛在水利局是幹部,母親黃和榕是一名普通的會計。
  • 救火犧牲的英雄賴寧,事跡為何從教科書刪除,照片也被學校摘下?
    對於80後來說,賴寧算是童年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那時候,學校會組織學生看關於賴寧事跡的電影,並且,在學校走廊的牆壁上,也會懸掛賴寧的肖像,並配上名言,以及個人簡介。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學習賴寧的精神。因此,在資訊不發達的90年代,賴寧的事跡依舊通過上文提到的這些平臺,被眾多小學生所熟知。
  • 小英雄王小二還在語文課本中,賴寧卻被「移出」校園,被人遺忘
    小英雄王小二還在語文課本中,賴寧卻被「移出」校園,被人遺忘語文課本中有兩個小英雄,一個是王小二,另一個是賴寧,王小二被人熟知,本名閻富華,後來加入了抗日兒童團,日軍掃蕩之際,他害怕鬼子進村,鄉親們就得遭殃,於是把鬼子帶入八路軍的包圍圈
  • 當年感動中國的15歲英雄賴寧,如今事跡被教科書移除,父母過得如何
    可以說,賴寧就是很多人都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別看賴寧還是一個小小的人兒,但是他卻擔著大大的社會責任感。當賴寧在大渡河邊看到有人肆意撈捕的時候,年僅10歲的他就懂得了「竭澤而漁」對於生態平衡是萬萬不可取的。
  • 當初感動中國的少年英雄賴寧,現事跡被教科書移除,父母過得好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不管在什麼時代,英雄的存在總是能使歷史熠熠生輝。英雄只論功勞,不問年齡,有許多的小英雄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閃現。霍去病十七歲就打入大漠深處,抗擊匈奴;十二歲的甘羅憑藉一張嘴,順利說服秦燕兩國停戰;年紀輕輕的小兵張嘎機敏勇敢,和侵略者在白洋澱周旋。
  • 32年前的救火小英雄,與大火奮戰五小時,犧牲時只有15歲
    自古英雄出少年,而有無數人在年少的時候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存在的精神更是讓無數人們值得去學習。在面對國家大義的時候,他們勇於考慮到國家 ,他們的生命雖然消逝了,但是他們留下來的精神擁有值得我們去學習。
  • 15歲勇鬥山火犧牲的少年,可歌可泣卻飽受爭議,最終被教科書除名
    而就有這麼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他雖不是消防員,卻奮不顧身地參與撲救山火,英勇犧牲。他就是本文所介紹的英勇少年——賴寧。品學兼優、意氣風發的少年賴寧在校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和李四光一樣的偉大的地質學家。
  • 1988年,15歲少年救四川山火犧牲,被評為烈士,現父母過得如何
    救火小英雄1988年三月,正是萬物復甦的春天。石棉縣海子山附近的一座電線,由於老化造成的短路,瞬間引起了火災。強烈的火勢憑藉著風向,可以快速轉移到附近的電視臺油庫,附近的城市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這個時候的賴寧,第一時間發現了火災,並且喊著他的小夥伴一起奔向起火點,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將火熄滅。
  • 嶽飛從教科書中移出,不再是民族大英雄?這是為何?
    許多人對於嶽飛被從教科書中移出憤憤不平,認為嶽飛是大英雄,還有他收復山河的氣概,更應該讓後人學習,應當保留。實際上,正確認識嶽飛是正確認識多民族、統一國家歷史的一個前提。 中國有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在歷史上境內的各個民族繁衍生息,共同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 為啥把嶽飛移出教科書,還說他不是「民族英雄」?你看他把誰打了
    當年,嶽母在嶽飛的背上刺下了四個字,然後嶽飛就開展了一番大的事業,使他成了民族英雄,成了南宋的驕傲,刺下的是哪四個字呢?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精忠報國。為啥刺下這四個字,嶽飛就努力了呢?為何,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今天,我們要把嶽飛移出教科書呢?為何,嶽飛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呢?這當中發生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你看他把誰給打了?嶽飛成了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他是大英雄,我們的偶像,現今也有許多電視劇,講述嶽飛的英勇精神。嶽飛還被搬上了課本,小學生就認識了解學習他了,他精忠報國,驍勇善戰,一次又一次,粉碎了金人想要侵犯的想法,收回失地。
  • 嶽飛被取消「民族英雄」稱號,還被移出教科書?究竟是為何?
    但是據報導嶽飛被取消「民族英雄」稱號,還被移出教科書?究竟是為何?其實移除課本這件事情非常的常見,畢竟在之前就已經發生過很多的歷史人物被移除課本的事情了,比如張衡的地動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課本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重新修訂,美名其曰跟上時代的發展。
  • 嶽飛被移出教科書?背刺「精忠報國」,卻不再是「民族英雄」?
    但是現在教科書上面已經沒有嶽飛的英勇事跡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嶽飛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是嶽母為了他以後能為國家作出貢獻而激勵他,在他背上紋的身,讓他帶著這四個字,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這也成為了他一生不懈奮鬥的方向,但聽我娓娓道來,結合史書,他確實把生命都奉獻給了「精忠報國」,但說他是「民族英雄」。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太合適的。
  • 救火英雄最後的朋友圈讓人淚目!
    今日凌晨1時20分,道路兩旁,站滿了前來送別救火英雄的涼山人民
  • 這是救火英雄最後的朋友圈……
    昨天凌晨1時20分,道路兩旁,站滿了前來送別救火英雄的涼山人民在西昌市區通往殯儀館的路上,群眾自發走上街頭,手持菊花守候在街道兩旁,等待著在火災中犧牲的救火英雄歸來。路面上擺放著菊花,寫著挽言:救火英雄一路走好。市民凌晨大街淚別救火英雄
  • 山西少女為救溺水者,15歲溺水身亡,20年後獲救者被判死刑
    我們從小學過的課文裡,就有「放牛英雄王二小」、「救火英雄賴寧」、「狼牙山五壯士奮勇跳崖」等許多捨己為人的事跡,他們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只為換取他人的安寧與平安。山西女孩的勇敢1983年12月9日,已是大雪紛飛的季節,剛滿十五歲的池越忠正在自己家附近的迎澤公園散步,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公園的路面上早已結成了堅挺的冰面,池越忠沉浸於這曼妙的雪景,心情格外舒暢與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