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不太順心的事情,和老外在一起交流也不例外,不可能全是正能量,偶爾彼此氣不順了,也會爆個粗口什麼的。別不承認,「粗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語語言的一部分,該學還是得學學。我們和英語間有過好多誤會,今天跟大家說一個好玩的。
比如,某個老外把你給惹毛了,你叫他「滾」,結果你說了個「roll」,本來可以表現出你霸氣的一面,結果「側漏」了,就好像你想在別人面前秀一下青龍紋身,結果卻是一隻小豬佩奇...那場面可能會比較尷尬哦!
那麼在英文中叫人「滾」到底應該用什麼表達?下面從溫柔殺到絕地暴擊給大家依次介紹。首先,「roll」肯定是不行啦,這個單詞描述的是「翻滾」的動作。中文裡的「滾」字也不是「滾木桶」裡的「滾」,而表達一種「讓人走開」的憤怒語氣。
按照這個思路,英語就比較好辦了, 我們可以把「滾!」字的本質說出來,比如:Go away!(走開),然後帶一點憤怒的語氣就行了。
我們這裡還可以用這樣一個固定搭配:Leave me alone. 這句話裡的「leave」不是「離開」,而是一個使役動詞,表示「讓某人處於什麼狀態「,leave me alone 的本質含義是「讓我處於獨處的狀態」,也就是叫某人離開。
不過上面兩種表達都顯得比較含蓄,並不能把「滾」字裡的霸氣反映出來。中文裡的一個「滾」字,簡單幹脆,霸氣十足。那麼英語裡有類似感覺的單詞嗎?有!
Get out
比如:Get out! 這個短語比上面的 go away 和 leave me alone 霸氣很多,後面還可以加一個具體的地點,表示「從哪裡滾」,比如:
Get out of here.從這裡滾開。
Get out of my place!從我的地盤滾開。
Get out of my country!從我們國家滾出去!
Get out of my face!從我面前滾開!
如果你在上述 get out的表達中,加一個 the hell 或者 the fuck,那麼就有「增加1萬點暴擊」的效果,比如 Get the fuck out of my face! 大家自己體會一下。
beat it
再來一個:beat it,在美國俚語中,它表示「走開、滾開」。
如果你喜歡已故的美國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那你一定知道這首著名歌曲「Beat it」。這首歌是一首反社會暴力的作品,告誡年輕人「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要「遠離暴力」。
裡面有一句歌詞 "so beat it, just beat it" ,從整個歌詞含義以及MTV視頻看,這裡的Beatit有「避開、繞開」這層意思。意思是不要逞強,爭強好勝容易帶來更多暴力和傷害。
我覺得MJ將這首歌的精神詮釋得很好,告訴廣大青少年,沒必要非用幫派紛爭來耍酷或證明對錯,退一步海闊天空,頗有中國人「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智慧。但如果你對別人說「beat it」,那就是讓對方「滾開」的意思,造句:
Beat it! I am in bad mood.滾開,我心情不好。
Beat it. I said, beat it.滾,我說了,滾開。
fuck off
最後來一個殺傷指數最高的表達:fuck off!
語言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溝通,還兼具表達情緒的作用。很多習語idioms和俚語slangs也是英語重要的組成部分,教科書裡雖然不會教,但也不能忽視它們。
文: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