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8月5日報導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此前一天晚間發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引發地震。而在事故發生後,有美國專家評估認為,此次貝魯特爆炸事故的威力大致相當於數百噸TNT當量,相當於美軍威力最大的常規武器「炸彈之母」的數十倍,但仍然不及廣島原子彈。
貝魯特爆炸現場衛星圖
報導稱,美國米德爾伯裡國際研究所的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專家傑弗裡·劉易斯(Jeffrey Lewis)評估認為,從貝魯特爆炸產生的破壞力、衝擊波、地震信號和爆炸坑洞的大小來看,其威力折合為TNT當量應「介於200至500噸之間」。
美軍GBU-43/B「炸彈之母」
「貝魯特爆炸威力比起所謂的『炸彈之母』至少要大上幾個數量級,」劉易斯補充道,「GBU-43/B『炸彈之母』作為美軍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常規武器,其爆炸當量僅為11噸。」
原子彈爆炸歷史畫面資料
根據報導,貝魯特爆炸在當地引發了3.3級地震,使得距離爆炸現場數公裡之外的人都感受到了震感。而爆炸在貝魯特上空產生的蘑菇雲也加劇了人們的恐懼心理,以至於使得該市市長表態稱其「在一生中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破壞」,並將此次事故的爆炸威力等同於美國在1945年向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原子彈。
美軍向廣島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彈
報導強調,美國於二戰末期向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約為1.5萬噸,遠超貝魯特爆炸威力的預估當量。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核武器專家漢斯·克裡斯滕森(Hans Kristensen)指出,除了爆炸當量的差距外,貝魯特爆炸事故產生的後續負面影響也要比核武器小得多,因為後者的引爆原理是基於核連鎖反應,在釋放能量的速度上遠超普通的化學爆炸,因此核爆產生的衝擊波將在更快的時間內波及周圍。此外,核爆炸還將產生致命的核輻射汙染及熱效應。
報導稱,此次在貝魯特引發爆炸事故的罪魁禍首極有可能正是存放於港口內的數千噸硝酸銨,這是一種普通肥料,同時也是一種易爆材料,曾多次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毀滅性的爆炸事故。例如在1947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就曾遭遇過一次類似的事故,2300噸硝酸銨發生爆炸造成當地500多人死亡,大量建築物和設施被毀。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環球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