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發布無卡帳戶等三款開放銀行零售產品

2021-01-09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吳限)9月5日,中信銀行舉行開放銀行零售產品發布會,並推出三大零售銀行開放產品:「開薪易」開放代發平臺、「信視界」開放出國金融平臺、「無卡」帳戶。

據介紹,「開薪易」開放代發業務平臺,不再受限於中信銀行的客戶,開放到個人可提供的任意銀行帳戶,同時將企業財務、人力資源、黨建和行政管理相整合。「信視界」開放出國金融平臺,通過中信出國金融小程序,解決用戶籤證、換匯、匯款、訂酒店機票等問題,向出國金融客群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無卡」是針對極簡生活方式人群推出的銀行一二三類帳戶,未來還將增加定製卡號等專屬功能等。據悉,中信銀行和華為聯合打造了無卡帳戶的體系,並將在今年四季度上線。

央行科技司副司長羅永忠在發布會上表示,開放銀行的創新實踐與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一致。供給側驅動因素包括充分適應客戶需求,打造更加智能、多元、「無處不在」的銀行服務新模式,以及促使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結合,讓銀行的客戶智能體驗銀行服務的同時,主動定製和提出需求,提升客戶體驗。我國商業銀行在開放銀行業務實踐上,正在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也在加強金融科技的戰略部署。從長遠的視角,加強頂層設計、強調金融安全、促進金融創新,同時也讓開放銀行在中國的平臺健康發展得更為平穩,更為安全。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認為,開放銀行是領先商業銀行競爭的戰略高地。中信銀行開放銀行的初心始於「數位化轉型」戰略和「做有溫度的銀行」服務理念,讓用戶隨時、隨地、7*24小時、無處不在地享受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的新機會、新變化和新體驗。

此外,發布會現場,中信銀行分別與騰訊雲、阿里、北京外企服務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相關焦點

  • 未來銀行漸近 中信銀行推出「無卡」等三大開放產品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未來的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場所,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用戶在哪裡,銀行服務就在哪裡。基於這樣的理念,9月5日,中信銀行宣布,推出基於「開放、無界、有溫度」應用體驗基礎上的三大開放銀行零售產品:「開薪易」代發業務平臺、「信視界」出國金融平臺、「無卡」個人帳戶體系。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從2018年起,中信銀行開啟了第二個「三年規劃」,即2018-2020年的三年規劃,並調整了戰略定位,從「一體兩翼」走向「三駕齊驅」,目標是實現「公司業務要輕而強,零售業務要大而強,金融市場業務要活而強」。   中信銀行自此進入了「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新階段。
  • 中信銀行 PK 民生銀行,開放平臺顯身手
    中信銀行財報稱,持續推進業務結構優化,由「一體兩翼」向「三駕齊驅」轉變,業務結構更趨協調穩固。其中,「一體兩翼」是中信銀行前幾年的戰略選擇,與招商銀行的「一體兩翼」不同,中信銀行之前以對公業務為主。戰略調整後,中信銀行的「三架齊驅」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
  • 中信銀行優化服務渠道 為零售客戶抗疫增動力
    新華網重慶2月18日電 近日,中信銀行提出自2020年1月20日起至疫情結束止,在全國範圍內對多項手續費實施減免政策,對涉疫、抗疫的特定人群擬訂新的優惠政策。同時,通過優化線上線下渠道,為零售客戶提供抗疫服務。
  • 內地可辦理中信銀行香港帳戶!
    但是,很多內地客戶還是有香港帳戶的開戶需要,思福小福打聽了一下,目前中信銀行國際的開戶還是挺方便的。目前支持的城市有:北京丨上海丨深圳丨杭州丨廣州丨合肥丨南京丨成都丨西安丨瀋陽丨濟南丨大連丨青島。這種方式開戶辦理時需要有2個重要條件(本地居民):1、擁有中信銀行內地帳戶且具備貴賓理財權限(一般需帳戶資金達到人民幣五十萬以上,具體標準以各地支行為準)。
  • 中報零售貢獻佔比翻倍 中信銀行零售何以實現「躍遷」
    對此,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已見成效,零售客戶數達到1.06億戶,位於全國股份制銀行第二名;零售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2萬億元,位於全國股份制銀行第二位。」  近年來面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脫媒、利差收窄、不良反彈等多重因素擠壓,包括中信銀行在內的銀行紛紛以AI等技術賦能零售業務數位化轉型,以贏得未來。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全新發布動卡空間6.0版本
    業績指標概覽 卡量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 8,332.5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4.26%; 透支情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5142.5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33%; 消費情況: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為25,613.95
  • 中信銀行攜手萬事達卡首發外幣借記卡
    原標題:中信銀行攜手萬事達卡首發外幣借記卡
  •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轉型成效顯著 營業淨收入佔比38%
    8月27日,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客戶數突破1億戶,管理資產規模2.2萬億,均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位;營業淨收入376.49億元,同比增加15.94%,佔中信銀行整體營業淨收入的38.51%。
  • 中信銀行的易卡怎麼樣 優點和權益盤點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了解,中信銀行推出的易卡,是一張既能賺錢,又能省錢的信用卡花費神器,不少卡友對於此卡十分的納悶。那麼,到底中信銀行易卡如何樣呢?還得隨小蛙一同探究。中信銀行易卡,有金卡和白金卡兩大等級,金卡卡面呈暗黃色,比較平淡;而白金卡則以黑色為卡面主色調,透漏出一種黑卡的尊貴氣息。擁有此卡能擁有到正常信用卡沒有的功能及權益和實惠。
  • 手機裡的信用卡 智能帳戶安全守護 中信銀行Huawei Card首發上市
    近日,中信銀行與華為錢包合作發行的首款聯名信用卡——中信銀行Huawei Card國內正式發行。該款聯名信用卡是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華為錢包、銀聯等三方聯合推出,面向華為用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機裡的信用卡」,兼具信用帳戶智能管理、手機便捷支付、帳戶安全可靠等三大特色,滿足手機用戶線上、線下全場景支付的消費需求。
  •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打造零售數位化轉型標杆
    打造零售「標杆」:中信銀行出國金融創新加速度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打造「標杆業務」,透析客戶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出國業務大單品,並將服務模式推廣應用到零售業務全線。   隨著國際化水平進一步發展和國內財富的增值,出國客戶規模在不斷擴大。
  • 中信銀行信用卡五年收入增長4.5倍:科技賦能下的零售轉型
    文|李意安2014年7月中信銀行啟動的「零售業務二次轉型」,到2019年迎來了五年大考。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的價值貢獻持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688.15億元,已達全行淨收入的38.66%,相較2014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9.9%,已近乎實現翻番。
  • 中信銀行Huawei Card全國開放城市增加至151城
    10月16日,中信銀行與華為錢包合作發行的首款聯名信用卡——中信銀行Huawei Card已面向全國151個城市開放申請,華為/榮耀手機的用戶通過「華為錢包」APP、中信銀行信用卡「動卡空間」APP、中信銀行線下網點等官方渠道,均可申請這張「手機裡的信用卡」。
  • 香港虛擬銀行眾安銀行推出自定卡號的Visa卡
    編輯:蕊蕊10月19日,香港虛擬銀行ZA Bank(眾安銀行)正式宣布發布香港第一張自定卡號的Visa卡—ZA Card。ZA Card的最大亮點在於可以支持自定義後6位卡號,且實體卡上沒有CVV、有效期以及籤名信息,所以減少了被盜用的風險。ZA Card實際上是一張扣帳卡,就是借記卡,沒有年費、利息、預期手續費等費用,其所有消費支出都直接從綁定的活期存款帳戶中扣除。所以用戶申請此卡需要先開立ZA Bank個人存款帳戶,成為ZA Bank用戶。
  • 中信銀行零售積分融合項目上線公告
    為了打造借貸合一的忠誠度回饋體系,提升持卡人的用卡體驗,我行擬將借記卡積分與信用卡積分融合。屆時,借記卡積分與信用卡積分將歸集至同一積分帳戶,共享同一積分兌換平臺。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一、借記卡積分、信用卡積分將遷移融合至同一積分帳戶,統一為「中信銀行積分」,原積分有效期保持不變;融合後,新生成的積分(包含借記卡、信用卡兩個生成來源)將自動歸集至積分帳戶,並採用新的有效期規則計算積分有效期;二、借記卡積分融合後的兌換價值將是融合前的2倍。
  •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 金融理財 大小: 126.52M
  • 華為Mate40系列國內發布 中信銀行Huawei Card「金」喜不斷!
    除了HUAWEI Mate40系列帶來的驚喜之外,發布會現場還搭建了內容豐富的產品體驗區,其中華為錢包體驗區展示的中信銀行Huawei Card吸引眾多媒體和粉絲前來打卡。就在10月30日發布會當晚,中信銀行還與華為攜手,在深圳夜空以一場宏大、酷炫的3D無人機表演秀,為市民送上精彩、震撼的科技和視覺盛宴。
  • 配合「斷卡行動」,多家銀行加速清理「睡眠帳戶」
    配合「斷卡行動」,多家銀行加速清理「睡眠帳戶」 規避風險,閒置銀行卡最好主動註銷 華聲在線1月6日訊 隨著「斷卡行動」的展開,針對個人銀行帳戶的監管正變得越來越嚴。近期,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都宣布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並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 開放銀行重磅升級,平安銀行發布「數字帳戶」 ,加碼綜合金融服務
    開放銀行作為近年來極具潛力的金融賽道之一,是平安銀行的重點布局項目。2018年,平安銀行已著手其開放銀行布局,截至今日,平安開放銀行已擁有400餘家合作方資源、日均接口調用量超700萬次,平安「金融+」業務生態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