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唐太祖李虎的五代孫子李興: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

2021-02-13 看臨洮

隴西李氏根在狄道

李氏故裡甘肅臨洮

李興(興),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唐代宗室,李孝逸之孫。

關係為:李虎—李亮—李神通—李孝逸—李璪—李興—李陶

李虎(?—551年),贏姓李氏,名虎。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封爵唐國公。唐朝編纂的史書記載: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為比。他年少時風流倜儻,志向遠大,喜愛讀書卻不善於死背章句,更喜歡騎馬射箭,廣交朋友,由於家境還不錯,對於錢財這身外之物看的也很輕,樂善好施,擁有這種品質即是可造之才,後來在同鄉兼前輩、大都督賀拔嶽手下做事時深受重用。

李虎的孫子李淵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後,追諡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是為唐太祖。

鄭孝王李亮,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唐太祖李虎八子,仕隋為海州刺史,高祖武德中,與六王同追封。生子淮安靖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

李神通(577年―630年),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本名壽,字神通,以字行。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之孫,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長子,唐高祖李淵堂弟,唐朝宗室、將領。大業十三年(617年),唐高祖在太原起兵,李神通與柳崇禮等人舉兵響應。李氏宗親於外地響應者唯有李神通一支。

發現 | 唐高祖李淵堂弟李壽:隴西狄道人(甘肅臨洮)

李孝逸,生卒年不詳,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淮安王李神通之子,膠東王李道彥之弟,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朝宗室、將領。

墓誌拓片釋文:

唐故朝請大夫太子僕李府君墓志銘並序

故吏給事郎守衛州司功參軍劉少真撰

公諱興,隴西狄道人也。

太祖景皇帝之五代孫,鄭王亮之玄孫,淮安王神通之曾孫,右衛大將軍、贈益州大都督孝逸之孫,左驍衛大將軍璪之子。

家承必復之慶,世有維肖之賢,錯落上稟於玄精,煙熅下騰於閒氣。公少而明晤,長而不覉,內則武庫百開,外則雄峰千仞。一經一緯,見其捭闔之才;可存可亡,即其許與之分。柱石足以支重任,撙俎足以運深籌,江海不見其倪,鏌幹無議其剖。弱冠,補左千牛備身。轉汾州司兵參軍,換範陽郡法曹參軍。公雖生而燻貴,出自綺紈,雅多經濟之才,特精當世之務,至於文治,隨手見工,所居必以能聞,所遷無非才進。歷光祿寺丞、尚輦奉御,拜朝散大夫,遷太子僕。

天寶末,河朔不虞,兩胡仍亂。公當陷其地,見脅以威,遂署偽職,累至戶部尚書、左散騎常侍、河南尹。於時,皇枝公族遇其盜憎者,不可勝紀。公特以詐自售,以計獲完耳。夫其沉籌□慮,養家含垢,思得其當以報於國,即李陵之心也。及寶應歲,天兵□西洛,寇奔北。公於是領其所屬將歸本朝。行遇戎軍前鋒,遂為亂兵所害。嗚呼!天道之不傭久矣,哲人之不天□矣。時享年五十有六,歷官一十有二任。夫人彭城劉氏,皇朝十二衛大將軍敬同之孫,申府長史良俊之女,以公不諱之明歲遇疾而終。

有子五人,皆時髦也,四人與公同酷。長曰陶,深州別駕,以憂去職,尋被□禮,起復舊官。馬氏最良,獨冗身於元吉;谷也豐下,果克家於遺構。以永泰元年二月廿八日合而遷窆於龍門原,禮也。

惟公之才,惟公之德,實生人之領袖,允公室之英華。遭遇□蒙,天遏長謝,名不書於雲閣,功不鏤於景鍾。白日上馳,事易成於今古;玄堂下閇,理難辯於䕴蘇。乃詢故吏之詞,式揚先子之烈。銘曰:

公之誕靈,弈世垂裕。清機駿發,神襟飆豎。

翰翮孤□,波瀾遐注。克家景胄,幹時良具。

文武公才,威儀侯度。識通群藝,名椎眾嫮。

值運中微,遭時多故。爰棲荊棘,思披雲翠。

死計不申,鞫兇雲遇。淪能昭世,齎志冥路。

公諱興,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也。

太祖景皇帝之五代孫,鄭王亮之玄孫,

淮安王神通之曾孫,右衛大將軍、

贈益州大都督孝逸之孫,左驍衛大將軍璪之子。

本家隴西李  先為漢邊將

攻略蓋天地  名飛青雲上

本祖隴西李  華夏第一望

名人燦如星  鼎盛推漢唐

吾本隴西李  狄道是故鄉

尋根古槐裡  福潤洮水長


【招募演員】紀錄片《李滿天》邀您試鏡!

【圖文】果斷收藏,遊遍臨洮的最全攻略!

【驚豔】臨洮紅旗丹霞風光,不一樣的視覺震撼!

相關焦點

  • 史料 | 唐朝李氏先祖,西涼王李暠: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
    隴西李氏根在狄道李唐故裡甘肅臨洮關於李暠的籍貫,史書持兩種說法,即「狄道說」和「成紀說」。《十六國春秋》 記載為「隴西狄道人」 。《漢書》亦載:「李廣,隴西成紀人也。」 唐代李延壽在《北史》中說:「仲翔臨陣殞命,葬狄道川(甘肅臨洮),因家焉。
  • 【史書】《冊府元龜》這本書裡記載了李世民父親李淵: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
    (甘肅臨洮)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李淵自稱是隴西狄道人(甘肅臨洮人)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開皇中,歷任譙、隴、岐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歷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 發現 |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太子李貞: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
    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母燕德妃。拓片釋文: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敬王墓志銘  王諱貞,字貞,隴西狄道人也。固本枝於百代,緝熙光於萬年,則周公其人,噫!見之於王矣!惟王稟七曜之粹,冠三代之英。乘白雲於帝鄉,其容以穆;索玄珠於罔象,其道惟微。雅好典籍,招延豪傑。攀桂枝之偃蹇,賞修竹之檀欒。文標七步之奇,樂對三雝之妙。由是自天之佑,比川澤而增深;幹雲之姿,歷歲時而逾邈。乃累封原、漢、越三王,食邑萬戶,使持節安徐揚三州都督、相州刺史,遷絳州刺史,兼太子少保。岷濮之險,實惟巴江;剽劫之患,時聞棧閣。
  • 【發現】唐高祖李淵之十五子李鳳,隴西狄道人(甘肅臨洮人)
    李鳳(622年-675年1月30日),字季成,隴西狄道人(甘肅臨洮人),唐高祖李淵之十五子,母楊美人。
  • 甘肅臨洮人,叫了那麼多年「阿得」,你知道它從哪裡來嗎?
    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有歷史學家推測,這首歌曲,便是臨洮方言中「阿得」的來源,或者,在我看來,這是唯一歷史上有記載的和臨洮方言中「阿得」相關的東西。於是,等到苻堅奪取政權稱帝後,他身邊的高官和將軍幾乎都是略陽人。如果前面的推測成立,那麼「阿得」最早,應當是略陽方言,僅僅在前秦使用。並非從遠古就傳下來的臨洮方言。
  • 1942年,甘肅臨洮人李滿天最先寫出「白毛女」故事
    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歌劇《白毛女》,曾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在中國歌劇史上留下了傳奇一幕。在解放戰爭中,《白毛女》對動員民眾、改造國民黨軍俘虜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可謂是:「書生一支筆,可抵百萬兵。」 最初的白毛女的故事,和一位甘肅臨洮人有關,他就是李滿天。李滿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筆名林漫,1914年出生在甘肅臨洮縣洮陽鎮線市街。
  • 貂蟬故裡在臨洮 甘肅90後文史愛好者發現新證據(圖)
    每日甘肅網訊 (通訊員 趙宏立)近日,甘肅90後文史愛好者袁鵬經過潛心研究,從流散到日本國會圖書館珍藏的明代萬曆版《臨洮府志》和北京大學圖書館珍藏的明代嘉靖版《河州志》發現了這位貂蟬女的蹤影。據史書記載,貂蟬的故鄉應該在臨洮衙下潘家集單家山貂崖溝,袁鵬認為,多年的貂蟬故裡之爭「可以休矣」,此次發現也填補了貂蟬史料的空白。新發現的史料,來自於明代萬曆版《臨洮府志》。(袁鵬攝)  數年來貂蟬故裡爭論不休  過去很多年,關於貂蟬故裡的爭論就一直不曾停止。
  • 唐代李祐,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皇帝李暠第十二代孫
    維大唐貞元七年歲次辛未七月庚申朔廿三日壬午,隴西李公、夫人範陽盧氏合葬於萬安山之南原,禮也。公諱祐,字鏡微,隴西狄道人,興聖皇帝之十二代孫也。曾祖義珙,皇洛州司法參軍。祖泰,皇洛州福昌縣主簿。父澄,皇岐州司法參軍。三英襲慶,累葉增華,懋德光於中外,雅望傳於臺閣。公即岐州府君之長子也。公儀範峻整,器宇衝和,業傳詩禮,道含貞素。
  • 甘肅臨洮發現5000年前罕見鳥型陶罐
    新華網蘭州2月28日電(趙志鋒)甘肅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臨洮縣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件極為罕見的大型彩陶罐。經考證,該彩陶罐距今約5000餘年,屬於馬家窯文化邊家林類型。    甘肅省考古工作者介紹說,具有雙口的馬家窯文化鳥型罐在甘肅省是首次發現。據介紹,該彩陶呈罐狀,高約32釐米,直徑約40釐米,為泥制磨光硬彩黑紅陶。
  • 甘肅臨洮發現墓葬續:僅發現一座古墓 初步判斷為漢墓 |沸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 康佳)今日(9月10日),甘肅臨洮縣文峰中學附近的一處正在施工的工地發現古代墓葬一事引發關注。甘肅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初步判斷,發現墓葬為漢墓,只有一座墓地而非網傳的「墓群」,目前尚無證據證明該墓與西涼王李暠有關。
  • 新疆庫爾勒市70後女副市長——漢族,甘肅隴西人
    呂愛平簡歷 呂愛平,女,漢族,1971年出生,甘肅隴西人
  • 五代人,爺爺爸爸兒子孫子都是皇帝,唯獨他卻只是個王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歷史故事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爺爺爸爸兒子孫子都是皇帝,而身為王室貴族的他卻只是一個王爺,這可真是相當地尷尬啊!像我們所公認的,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皇位一般都是世襲制,像爺爺和爸爸都是皇帝,到自己這裡變成了王爺還說得過去,可是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也還是皇帝,這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個人就是清朝的醇郡王愛新覺羅·奕譞。
  • 三國後期大將姜維的墓在甘肅發現,墓穴中一東西,讓人感慨崇敬
    三國前期的時候,有很多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張、趙雲,這些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諸葛亮,他的故事被人一直傳頌至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多次北伐恢復漢室,最後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 貴州深山發現一山洞,一戶人家五代人住了100多年,養雞種菜世外桃源
    貴州深山發現一山洞,一戶人家五代人住了100多年,養雞種菜世外桃源 2020-09
  • 甘肅玉門發現鼠疫病例已致1人死亡 151人被隔離
    中新網蘭州7月17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酒泉市政府辦公室17日對外發布消息披露,7月16日,甘肅省玉門市發現一例鼠疫病例致1人死亡,目前死者遺體已按有關規範進行妥善處理。截至17日下午,排查出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共計151人,已全部採取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預防性服藥等措施,目前尚未發現異常症狀。為嚴防疫情擴散,酒泉市分別在玉門市老市區、赤金鎮、赤金鎮西湖村、疫點牧場設置疫情隔離區。疫情發生後,甘肅官方領導高度重視,要求省市各級高度重視,組織得力應急小組,深入實地指導防控工作。
  • 6000人的羅馬軍隊離奇消失,2000年後在中國甘肅被發現
    都不用對地理歷史有什麼了解,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國與羅馬隔洋隔海,重山重水,路途十分遙遠,一支羅馬軍隊怎麼會在我國甘肅被發現呢?其實這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離奇。要知道甘肅在我國古代,本來就是類似於邊疆的地方,「春風不度的玉門關」所說的地方就在甘肅,與關外常有交往的河西走廊也在甘肅省。
  • 曾被人懷疑的歷史事件被考古發現證明有哪些?孫臏和孫子同一人?
    曾被人懷疑的歷史事件被考古發現證明有哪些?孫臏和孫子同一人?《孫子兵法》大家都知道,田忌賽馬故事中的孫臏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史學界都認為孫臏和孫子是同一個人,認為《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是同一本書。
  • 甘肅人的重要發現:癌症有了新療法!
    中科院近物所新發現 有望提升腫瘤放療效果  每日甘肅網5月28日訊(西部商報記者張文博) 5月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醫學物理研究室科研人員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條件,研究金雀異黃酮在正常組織細胞和腫瘤細胞輻照效應中差異選擇性作用機理
  • 2000多年前,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秘失蹤,如今在甘肅被發現
    2000多年前,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秘失蹤,如今在甘肅被發現文/史話史說古羅馬是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中部地帶興起的文明。提起古羅馬,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古羅馬鬥獸場、君士坦丁凱旋門、古羅馬建築、以及各種古羅馬知名人物等等。公元前53年,也就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帝國和安息國曾發生了一次巨大戰爭,最後,古羅馬帝國以慘敗而收場。令人奇怪的是,這場激烈的戰爭結束後,由普布利烏斯所率領的號稱古羅馬第一軍團的6000餘人,卻突然間神秘失蹤了,千百年來,一直是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震驚的是,如今它在中國的甘肅被專家發現了。
  • 甘肅偏僻的山村,村民的發色和眼睛類似歐洲人,血液檢測發現異常
    ,村民的發色和眼睛類似歐洲人,血液檢測發現了異常。,這裡的人們生活比較落後消息閉塞,他們和外界的聯繫並不緊密,不過他們的長相卻是典型的歐洲人的長相,棕色的發色和藍色的眼睛,可是他們都是這個山區土生土長的人,近些年根本就和歐洲毫無聯繫,他們的這些長相特徵是哪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