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82歲的愛情教母瓊瑤發文宣布告別社交媒體,將要「海闊天空」地去「雲遊四海」,開始「寫」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01
在中國言情文學史上,瓊瑤註定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自三四十年代以張恨水、周瘦鵑為代表的「鴛鴦蝴蝶派」作家集體走入歷史深處之後,幾十年間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具有轟動效應與廣泛影響的言情小說作家。
直到六十年代瓊瑤在一海之隔的臺灣橫空出世,八十年代中期以小說《我是一片雲》挺進大陸,自此以後,原籍湖南、本名陳喆的瓊瑤就以纏綿悱惻、盪氣迴腸的系列言情小說贏得萬千讀者,成就不朽聲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在大陸究竟有多火,據說一個社會調查機構曾對年輕女「失足人員」的文化層次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瓊瑤的言情小說幾乎是她們共同的唯一讀物。
當然瓊瑤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此,那種輻射至全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力,恐怕後輩作家再也難及。而究其原因,凡是能夠稱之為現象級的文化事件,必然有其大眾心理與時代導向的社會根源,絕不止於作品本身的吸引力。
那個時候,她的作品曾被嚴肅文學評論者定論為不入流的「三廳文學」(歌廳、舞廳、咖啡廳),可是,在眼界剛剛打開的八十年代,瓊瑤小說中附著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流行元素是那麼新鮮,那麼美好,那麼引人遐思地穿插在那些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之中,對於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這些就意味著先進的生產力,意味著美好而優質的生活,是綺麗無比的一個世界,仿佛足以印證所有關於生活的美妙想像與豔烈渴慕,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
更何況,瓊瑤小說剛剛在大陸一紙風行,她與夫君平鑫濤共同開辦的巨星影業公司出品的一系列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便緊隨而至,以「雙林雙秦」為代表的大批港臺明星迅速成為一代青年狂熱追逐的偶像,風助火威,火借風勢,「瓊瑤」這個品牌頓時文娛結合,影視聯動,開啟了幾十年長盛不衰的商業傳奇生涯。
還記得頭一次看電影《我是一片雲》,正處於顏值巔峰長發飄飄而美若天仙的林青霞同玉樹臨風的「二秦」情致纏綿的愛怨別離,真是看痴了我等情竇初開的少年男女。
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發生誤會,林青霞在前面跑,秦祥林在後面追,青春光華四射的一對男女慢動作奔跑在俯瞰遠景鏡頭中綠意蔥蘢的山谷之中,配上動人的背景音樂,簡直美如幻夢。
幾年前去臺灣旅遊,坐在大巴上望著路旁連綿的綠色峰巒,突然油然憶起多年之前影片中的那個如詩如畫的難忘場景。
就連一路的行程中,當花蓮、野柳、屏東、墾丁這些地名漸次出現在視野之中,不期然便有一種親切之感,因為它們都是曾在瓊瑤小說中反覆出現過的元素。
而當夜航飛機跨越臺灣海峽,當星星點點的城市燈光閃現在視野下方時,出現在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終於來到了瓊瑤三毛,林青霞鄧麗君的故鄉。
那一刻恍然明了,一個早已被我無視的通俗作家留存在生命中的刻痕。
02
瓊瑤當時的熱度高到第一次回鄉,湖南電視臺專門為她舉辦了一個晚會,各路歌星輪番演唱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的主題曲,氣氛熱烈,瓊瑤感動得熱烈盈眶。
以此為契機,瓊瑤從此便開啟與湖南衛視長達數年的前店後廠合作雙贏的深度作品開發模式。
時光來到九十年代,當年的港臺巨星已老,瓊瑤電影也開始走下坡路,頗具商業頭腦的她又適時轉型,開始了她不可複製的輝煌電視生涯。《婉君》火遍兩岸三地,《情深深雨濛濛》創下收視奇蹟,而《還珠格格》則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這樣一來,瓊瑤又足足火了十多年。
也真是有才,僅僅是遊覽北京路過公主墳,覺得這地名有趣,回去查查資料便放飛想像成就出一部當時熱度無可比擬,此後暑期不斷重播的經典劇作,這份功力也確實不容小覷。
順風順水幾十年,登上人生巔峰的瓊瑤無處不得意,大概唯一的不足就是作為通俗小說作家,她始終無法實現年少開筆之初曾寄予自己作品未來能夠「藏諸名山」的理想。
記得曾看到過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寫的一篇散文,裡面有一個細節,就是他們這些「嚴肅作家」前往國內外參加作品研討會之類的文學活動時,有時會在桃園機場偶遇瓊瑤夫婦,雙方寒暄之時,瓊瑤總會流露出對他們的羨慕之意。
這說明,曾經的文學女青年瓊瑤即便貴為大熱暢銷書作家兼影視製作巨頭,在她的內心深處,依然保存有一份對文學原初的敬慕。
03
影視作品幾乎部部大熱,瓊瑤也自然成為造星聖母,幾十年間不知捧紅幾多炙手可熱的影視巨星。
瓊瑤從年輕時就是個「鑑美狂」,她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無一不美,恍若天上人。作為視覺藝術的瓊瑤影視劇,更是幾乎集合了華人世界中的顏值擔當。年輕時的林青霞與秦祥林是她認為不可超越的人類男女容貌巔峰範本,後來她極為欣賞扮演過《蒼天有淚》的蔣勤勤,還給她起了個藝名叫「水靈」。
劉雪華、陳德容、俞小凡是她認為形象氣質與她的小說人物最為貼合的幾個「瓊女郎」。
她還像祖母般疼愛大眼靈秀的趙薇,卻獨獨看不上範冰冰,說她天生就是丫鬟命。
當年趙薇林心如範冰冰三人遠赴臺灣拜會瓊瑤夫妻的合影照上,冰冰也確實毫無後來的「範爺」風範,看上去還有些土。那時候大概她便野心勃勃難以掩飾,自然瞞不過閱人無數火眼金睛的瓊瑤。
女人看女人,從來都是直達本質招招見血。
晚年的瓊瑤有點像《紅樓夢》中的賈母,格外喜歡盛世華年珠圍翠繞,喜歡被一群花樣年華的漂亮男女演員圍繞著,奉承著,而又能充分顯現自己一言定乾坤的裁決權。
這是多麼的風光愜意。
04
一個善寫痴男怨女情愛糾葛的女作家,自己本身的情感經歷自然也不會貧乏。對於瓊瑤的情愛經歷,以往輿論的聚焦點大多在於後來被寫進《窗外》的那段青澀純美又哀婉悽切的師生戀情,然後就是化身為《在水一方》中的「盧友文」的那個對妻子的文學事業無法釋懷又沉溺賭博的前夫「慶筠」,至於她後半生美滿婚姻的締造者平鑫濤,大家雖知他們都是二婚,也在瓊瑤自傳中對他們歷經波折終成眷屬的經過情由略知一二,卻始終並不知其詳。
這也不奇怪,誰都會在潛意識中傾向於美化自己,更何況是為美而生,視「愛」為人生最高宗旨的情愛大師瓊瑤呢!
瓊瑤自傳《我的故事》裡的一個情節到現在記憶猶新:一直掙扎在輿論道德壓力的兩人矛盾中驅車來到野外,當瓊瑤向平鑫濤告知自己決意分手並且不可挽回的決定後,平讓她立即下車,瓊瑤一邊心想這人竟然如此狠心一邊不肯示弱地下車,結果轉瞬間平鑫濤便發動車子向著前方的懸崖疾衝而下。瓊瑤情急之下合身撲在引擎蓋上,平猛然剎車,兩人隔窗對望,仿佛只有幾分鐘,又似乎長達一個多世紀。
終於,瓊瑤支持不住了,身體開始向路旁的深淵滑落。平急忙下車一把擁住她,短短片刻已歷經生死的兩人再也無法分開地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當時看到這裡,心想這哪裡是發生在現實中的事情,分明就是某部纏綿悱惻,悽切動人的瓊瑤言情小說中的情節啊。
說句題外話,曾拍攝《幾度夕陽紅》的瓊瑤御用女導演劉立立與情人董今狐和他的妻子王玫以兩女一男模式共同生活45年相安無事,劉立立最終病危之時,原配王玫還主動讓賢提出離婚,讓兩人在病房完婚。
從瓊瑤對劉立立終生不改的情誼來看,瓊瑤當對這種驚世駭俗之舉最起碼不持反對態度,甚至認同。這也很好理解,大概是因為劉立立和她一樣都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情痴,所以兩人心意格外相通吧。
另外,在瓊瑤夫君平鑫濤尚未離婚之前,他們與平的前妻「三足鼎立」的狀態也足足持續了八年之久。瓊瑤還搬到平家對面,每天平鑫濤下班回家先要到她這裡待到很晚方才回家。
所以,幾十年間,大家看到的都是這樣不染塵俗的愛情童話。況且,他們夫妻倆是多麼的珠聯璧合,又是多麼的志同道合,活脫脫一對神仙眷侶。你在博物館看到一副世界名畫,駐足觀賞心醉神迷之時,又何曾會想到它背後掩蓋著的也許就是汙漬斑駁的一堵殘破牆壁。
但是再美好的童話也終有終結一日。2017年,先是為了已經失智的平鑫濤的照顧問題瓊瑤與平的子女徹底決裂,瓊瑤留下愛人,帶著全部版權離開她所說的那具「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第二年平鑫濤88歲的前妻林婉珍又出《往事浮光》一書,盡訴當年瓊瑤的「奪夫」內幕。
再後來,92歲的平鑫濤終於壽終正寢,幾十年的愛情童話落幕。不,還沒落,即便是虎頭蛇尾的不堪收束,一生浪漫唯美的瓊瑤最終也依然以她獨有的方式—花葬對她可歌可泣的愛情做了最終了結。
心力交瘁的瓊瑤,本來就因近年來影視劇中毀人三觀的一些諸如「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等雷人語句遭人非議,後又因每天都要問病中的平鑫濤「你愛不愛我」這些與年齡嚴重不符的高齡少女心被拉下神壇,等到大家終於知道當年的瓊瑤與平鑫濤的「愛情」給對方的配偶家庭曾帶來多大傷害創痛,瓊瑤的「人設」終於無可挽回地崩掉了。
所以,這三年來,瓊瑤也的確如她文中所說的那樣「經歷了太多」,而令她倍感人生失敗幻滅。在她的一生中,她曾常褒一顆夢幻的少女心活在雲端,卻同時又抓住了世紀末幾乎所有的機會,玩轉了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種種娛樂樣式,愛與夢幻和銅板兩手都抓,兩手都硬,最終成為笑傲江湖的人生贏家。
新媒體時代,我們這些比她年輕的人都跟得跌跌撞撞力不從心,對一個82歲的老人來說,也確實辛苦了點,反正這一輩子什麼都有了,恩怨往事也已盡付風中,那麼社交媒體這一點生命的浮光掠影又算什麼呢,放下也就放下了。
失去了愛情的瓊瑤依然老當益壯,又執筆寫出到目前為止她的最後一部作品《雪花飄落之時》。
瓊瑤,一個以夢為馬的女人。但她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她還騎著這匹馬一路風馳電掣地直達人生巔峰。
至於那些情愛恩怨往事,也只能從一個側面說明人性的複雜利己。
畢竟曾愛過她的書,所以最後還想深情地說一句,再見,我曾經的文學啟蒙者,祝您放下所有執念,安享無憂晚年!
我是仇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