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夢,我媽明年就退休了,繳費30年,養老金能領多少,能不能幫忙測算下?」
老人遲暮,養老金成了心中的謎題,羨慕著別人領著五六千,嘆息著別人領著一兩千,而自己究竟能夠領多少錢呢?
「網上不是有計算公式嗎?自己算算得了!」
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士,即便是知道了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你也有可能不懂其中的「道道」,而今天恰好是我辦理了55個人退休手續的日子。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退休人員,對於養老金的計算也瞭然於心,今天【社保精算師】用最通俗的話兒給大家講解三個問題:
1、養老金計算公式的各項指標,到底是什麼意思?2、參保15年、20年、25年、30年,養老金差多少?3、最後為大家揭秘,到底怎麼繳費最划算?
01、養老金計算公式的各項指標,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普通人來說,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而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上圖所示。
第一個指標,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這一項各地區人社局一般在每年7月份前後會公布,比如說大連市2019年度社平工資是7962元。
第二個指標,平均繳費指數,也就是你歷年來平均的繳費比例,比如說你一直按照最低檔次繳費,那麼這個數值是0.6。
第三個指標,繳費年限,不僅包含實際繳費年限,還包括視同繳費年限,而繳費年限的計算並沒有傳言中的五年一個檔次,而是精確到月份來計算。
對於個人帳戶的養老金,就是個人帳戶的累計儲存額除以計發的月份,在這裡大家請注意,個人帳戶的累計儲存額不一定等於你的繳費金額。
企業職工,每月工資裡扣繳的費用計入個人帳戶,企業繳費的部分進入了統籌帳戶,而靈活就業人員,每月繳費的20%中,僅8%在個人帳戶。
而計發的月份是國家按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的,比如說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55歲退休,計發170個月,50歲退休,計發195個月。
02、參保15年、20年、25年、30年,養老金差多少?
我繳費15年,就停止了不再繳費,坐等領養老金划算,還是繼續繳費划算?繳納15年划算,還是繳納20年、25年甚至是30年划算?
這些縈繞在心頭的問題,在我的數據分析下總算是有了答案!首先,我們假定大連老王從1993年開始繳納社保,2023年才退休。
大連2019年社平工資是7962元,假設按照500元/年的速度上漲,那麼2022年的社平工資是9462元,待會我們會統一用這個數字來測算。
(1)老王這15年繳費,按照60%檔次、100%檔次、150%檔次、200%檔次、300檔次分別能領多少養老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