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網際網路都炸鍋了。去掉耳機孔,然後發布一個1288元的替代方案,這在當時迎來的只有質疑。
「這是赤裸裸對用戶不友好的決策。」當菲爾·席勒將這一決策概括為「勇氣」時,批評者視之為笑柄。
蘋果將這種勇氣解釋為:「相信音頻的未來是無線化,通過推出全新的無線耳機AirPods,它尋求將該未來變成現實。我們處於無線化未來的開端。」
質疑與勇氣,初代AirPods誕生的故事像極了每一款偉大產品。
四年後,2020年的秋季發布會上,蘋果宣布iPhone在售全系產品取消附贈Earbuds有線耳機和充電器。另外,三星也考慮在Galaxy S21系列中移除傳統附贈的AKG耳機,同時有可能捆綁最新的三星無線耳機銷售,其他手機廠商也在跟進中。
無線化從開端踏上徵途,未來正在變成現實。
AirPods帶動TWS千億產業鏈彼時iPhone推出已經9年,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接近尾聲,iPhone帶來的增長也進入放緩期。正是備受質疑的AirPods,成為了蘋果新的增長點。
AirPods是蘋果有史以來銷售第二快的產品,僅次於iPhone。據諮詢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17年,AirPods的出貨量為1400萬臺,到2019年,這個數字猛增至6000萬。據蘋果供應鏈消息,2020年為蘋果提供的AirPods部件供貨量已經達到了8000萬-9000萬件。
AirPods系列產品的暢銷也讓蘋果獲得了超額利潤,成為蘋果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蘋果財報顯示,2020年Q2財季,蘋果可穿戴、家居以及配件業務淨銷售額為51.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也是蘋果最近幾年增速最快的業務。蘋果可穿戴產品包括Apple Watch、AirPods等,其中AirPods是主導產品。
除了帶動蘋果公司業績增長,AirPods還帶動了千億規模的供應鏈市場。
無線耳機剪去物理線的束縛,同時也需要新的工作原理。
傳統的有線耳機工作原理比較簡單,手機的音頻信號通過連結線束、揚聲器直接傳輸至終端耳機。
無線耳機的工作原理更為複雜:手機音頻通過編/解碼成射頻信號,通過手機天線傳輸,耳機天線接受再次編/解碼成音頻信號,通過揚聲器發出音頻。相比有線耳機,中間新增音頻編解碼、無線傳輸、音頻同步等步驟,也由此帶來了千億規模的產業鏈增量。
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無線立體聲)產業鏈,主要包括上遊元器件供應商、中遊整機製造商以及下遊的終端品牌廠商。
其中,上遊元器件主要有電池、電源管理IC、麥克風、藍牙晶片和存儲晶片等;整機製造商以具備聲學精密組件加工能力的OEM/ODM廠商為主;下遊終端品牌廠商主要包括智慧型手機廠商、傳統音頻廠商和第三方品牌廠商等。
無線耳機在下沉蘋果引領了TWS耳機的產品創新,在一段時間內其市場份額佔據了TWS行業的半壁江山,但隨著各TWS品牌的快速跟進,其他產品逐漸追趕上來。
據TWS產業鏈數據,截至2020年11月,白牌TWS耳機的出貨量高達6億部,這其中既包含了幾十元的低端產品,也包含幾百元帶降噪功能的精仿產品。
而相比之下,AirPods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下降。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AirPods的全球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50%,下降至2020年Q2的35%。
市場份額一起一落的背後,是無線耳機正在下沉。
TWS耳機需要把信號接收模塊、解碼放大模塊、通訊模塊以及電池等零部件全部放進拇指大小的設備中,技術難度高。通過查閱美國商標專利局網站發現,蘋果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無線耳機的技術研究,申請了眾多相關專利,2015年10月就註冊了AirPods商標。
相比有線耳機,無線耳機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兩隻耳機之間的連接。2016年,蘋果自研出了W1、H1系列SoC晶片的監聽技術(Snoopy),副耳信號不需要主耳轉發,而是直接監聽手機發出的信號,從中分辨主副耳機的信號,這一技術實現了雙耳同時傳輸。
同時連接的改善,也降低了連接不佳導致的功耗開銷,從而使續航得到了明顯改善,隨後蘋果對此申請了專利保護。
技術的先進性和專利壁壘將其他廠商擋在了門外。2016-2018年,由於其他無線耳機連接不穩定、高延遲、續航時間短、體驗差等問題,蘋果AirPods獨佔鰲頭,市場份額一直在一半以上。
但到2018年,其他廠商在技術上逐漸追趕上來。高通TWS+、恆玄LBRT和洛達MCSync等技術方案也解決了雙耳間的傳輸問題,安卓系廠商的困境獲得明顯改觀,市場開始快速成長。
到2020年,傑理、藍迅等廠商研發出了成本更低的技術方案,基本功能完善的白牌耳機開始起量。作為消費電子新品,用戶也傾向於先購買價格便宜的耳機嘗鮮。
但相比品牌廠商的高端產品,入門級的白牌耳機在藍牙晶片製程、降噪傳感器及算法、精密製造及SIP封裝等技術指標上與高端產品差異巨大,在降噪、觸控、防水、語音控制等高階功能上也相差甚遠。
TWS終局的想像:生態流量入口價格低廉的白牌產品促進消費者首次嘗試無線耳機,有利於打開TWS的市場需求,未來TWS的產品滲透率將不斷提升。
同時隨著技術的繼續下沉,TWS市場將趨於成熟,降噪、防水、語言控制等現在的高階功能最終會廣泛普及,成為每個TWS耳機的基本功能。TWS市場最終將在硬體功能上趨於同質化,各廠商將通過內容和軟體的開發進行差異化競爭。
這與智慧型手機的演變歷程類似。
在手機誕生之初,被稱為功能機的手機僅具備簡訊、打電話等基本功能,而當蘋果將人與手機的交互方式從手指與鍵盤,轉變為觸摸,手機從功能機進入智能機時代,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移動應用生態。
TWS耳機將有可能複製手機的路徑,從功能無線耳機到智能無線耳機,當連接、降噪、續航等基礎功能完善之後,TWS將進入生態時代,成為新的移動入口。
目前智慧型手機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為了使手機的使用體驗更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電池越來越厚、功能越來越多,手機的發展趨勢不是變輕,而是變重、變臃腫。
「這意味著你把手機放包裡或者兜裡,會不願意掏出來,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能快速交互的東西,無線耳機可以承擔一部分語音交互,智能手錶承擔一部分視覺交互。」出門問問可穿戴事業部技術負責人張博對億歐表示。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APP流量價值評估報告》,國內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流量價值合計達到4964億元,其中社交網絡、移動購物、搜尋引擎、新聞資訊分別達到1402億元、951億元、474億元、914億元。
未來,隨著聲紋支付技術的成熟,TWS耳機將會運用到各個場景的聲紋支付操作中去,以此為核心的行動支付場景生態圈也將逐漸成型。TWS作為手機的語音延伸,將切入到近5000億的移動應用生態中。
目前,一些品牌廠商已經開始生態化運營。
比如華為Freebuds3在連接華為手機後可以自動彈窗,從手機反向為耳機無線充電,與華為手機搭載的EMUI10作業系統配合深度開發,可智能檢測佩戴狀態控制播放和暫停,智能情景播報自動提示出行信息等。
2020年9月百度發布了首款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主打智能翻譯和智能語音控制兩大功能。
使用者每人佩戴一隻耳機,就可實現中英實時翻譯,無障礙對話;使用者參加英語會議時,手機打開翻譯模式,戴上兩隻耳機,也可實時翻譯會議內容。智能語音控制功能,使用者可以使用小度耳機語音控制播放音樂、聽新聞、問天氣、查百科、查詢路線等。
出門問問發布的AI交互真無線耳機TicPods系列也以智能交互為主要賣點,搭配出門問問的嗨小問語音助手,可以通過口令播放歌曲、查詢天氣、路線等。
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TWS耳機無感佩戴時間已接近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長;截至2018年末,OTT用戶收看時長為4.8小時/日,智能音箱收聽時長1小時/日,智能手錶佩戴時長0.1小時/日,而TWS耳機用戶的佩戴時長達到了2.3小時/日,通話時間不低於2小時。
隨著用戶佩戴時長的增加、滲透率的提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無線耳機有望成為下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硬體入口。
致謝
因篇幅限制未能將所有內容附上,但感謝多位專業人士在本文寫作過程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及豐富案例,特别致謝(排名不分先後):
出門問問可穿戴事業部技術負責人張博、百度小度團隊業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