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對夫妻在取乾洗衣物時,發現好好的一件衣服被洗得掉皮。店主和對方協商過程中,因為一句"衣服不是真皮",被對方聯手毆打至臉部受傷,左眼淤青腫脹和視物模糊。目前,店主報警後,警方已介入調查,這對夫妻也表示願意賠償。
據悉,衣服掉皮的部分不是很多,這對夫妻惱怒的原因,是因為店主說"衣服不是真皮",他們覺得這是對自己身份的侮辱,憤怒之下,才推打了店主,但店主表示洗衣是按照正常流程進行,出現意外也沒有迴避和推脫,自己沒有想到會被對方毆打。
乾洗服務行業在近幾年較為火熱,離不開紡織業和服裝業的迅速發展,新型面料也因此層出不窮,這些面料在洗滌上有較高的要求,這對一些不懂或者工作繁忙的人而言,花錢解決洗衣問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衣服價格昂貴的情況下。
再加上我國人口數量龐大,乾洗服務行業又有一定的市場保障,因而吸引了一些投資商加盟,推動了乾洗服務行業的發展和普及。據調查,我國乾洗業在2016年就有超過100萬家的數量,其中包括加盟店和私營店,可見乾洗服務行業有較大的前景。
不過,乾洗服務行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乾洗業主要是以單筆交易為主,低金額降低了欠款率,卻也難以留住顧客,為此,一些乾洗店會以辦卡等優惠形式,吸引顧客,以此提高顧客的回頭率和提前收回成本。
只是,有一些不良商家會故意在條款上做"手腳",像是會員卡使用的最終解釋權歸我店所有或者不承擔責任等,尤其是乾洗店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會用溼洗代替乾洗或者隨口定價等,消費者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受制於對方的霸王條款難以維權。
不過,不僅顧客會為難,店家也同樣如此。像是被夫妻聯手毆打的乾洗店店主,在不推脫和不迴避的情況下,仍被顧客貿然動手打了,可見店家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對這對夫妻而言,明明是佔理的一方,卻因為打人而變成沒有道理的一方,實在不值。
而且,店家的話並沒有不妥的地方,衣服的材質決定了洗滌會不會出問題,店主質疑衣服不是真皮,其實是要強調顧客沒有說清楚材質,或者顧客不清楚材質,但是,顧客因為情緒激動或者沒有反應過來,以為對方是侮辱自己,進一步導致矛盾升級——由口角變成了毆打。
這警醒大家在協商時要保持冷靜,在送洗衣物前,要仔細查看洗滌說明並向店家講明,要求對方將衣服材質和數量等標註在單據上,之後,也需妥善地保存作為維權證據,避免衣物出現問題時,只能在口頭上爭辯。
杭州一位女士曾在某家乾洗店洗衣,價值8000多元的羽絨服被洗得掉皮,袖口和領口的皮質部分被洗得完全脫落,就連前排的紐扣都被洗沒了。店家拿出單據回應破損是之前就有的,並且,在單據上還標註了洗滌中磨損的可能——衣服不是真皮,而是便宜好看的PU材質,更容易破損。而且上面有這名女顧客的籤名,店家也表示,考慮到顧客的心情,願意商量。這場糾紛因為單據上寫得清清楚楚,所以,雙方並沒有因此產生較大的矛盾。
此外,大家在選擇乾洗店的時候,儘可能選擇證照齊全和設備完善及信譽較高的正規店,如果是價值較高的衣物,最好選擇保值洗滌服務來約定保質精洗,在取衣物時,一定要當面檢查核對衣物的情況,有異議最好直接提出,如果取走衣物再回來維權會增加難度。一旦無法調解雙方的矛盾,可以聯繫消費者協會等相關部門尋求幫助。